所謂四緣,在佛經中是這樣記載的,“一切有為法所藉以生起的四類條件。即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與增上緣”,通過學習和理解四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修行,對我們以后發愿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下面就來說說這四緣是什么吧。
所緣緣
所緣緣,這是一個不常見的佛教詞匯,在以前,它曾經被翻譯為“緣緣”。它代表的含義,在佛經中是指諸心、心所攀緣的境界。也就是認識的對象。能深思熟慮的心必須依托外境才能產生思慮。亦即外界客觀事物既能使主觀心識生起緣慮作用,又能限制其緣慮的范圍。可見外境本身既是所緣,又是一種緣。亦即為所起的‘心’作‘緣’,故稱為所緣緣。
增上緣
增上緣,意思就是指世間任何一個事物對于其他任何事物的影響和作用,也和因果理論差不多,講的就是你做的事,必定會對另一件事產生影響;當然單就增上緣所講,其又分為兩類,變得更加具體明確,例如一類是能促成其他事物生起的條件,如陽光、空氣、雨水、肥料等,此稱與力增上緣;而另一類是不障礙其他事物生起的條件,此稱為不障增上緣。通俗點來理解就是一件事,能產生好的結果,也能產生壞的結果;又,一切由因緣和合而成的有為法不能作為影響無為法的增上緣。因為無為法本是無生法,在四緣范圍之外,并非有為法所能影響。
推薦閱讀:無常是什么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的好處(上)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的好處(下)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是什么意思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意思是人生各種結果都不是偶然的,我們要重視因上的努力。
佛教講因果。而平常人更多關注的是結果,羨慕別人的成就。可是成就從哪里來呢?任何成就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
以佛法智慧看待人生,告訴我們必須在因上努力。只要因緣具足,結果自然就會出現。如果不能成功,那只能說明因緣還不具足,還需要在因上繼續努力。相反,把結果看得太重,就會患得患失。如果不肯在因上努力,那結果永遠都不可能出現。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同時也說明,當我們有了某種成就,這種結果也是眾緣和合,是無常的,同時也不是可以永遠擁有的。不要太執著,那只會帶來痛苦。隨緣也能讓我們面對成功時有一份平常心。成功時不會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失敗了也不會有挫折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擴展資料:
因是能造作、產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產生的結果。由佛教的緣起論產生了因果理論,因果理論是佛教輪回解脫理論的基礎,隨著佛教的發展而對因果理論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教認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因,也可能成為果,沒有絕對的因,也沒有絕對的果。佛教所講的因,有時與緣并用且有一些區分,佛教否認了世間萬物獨立演化交織的因果,而是將所有的因果與業力串聯使客觀世界依附于眾生化現。
狹義的因是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或內在原因,而緣則主要指產生結果的助因或外在的間接條件。
廣義的因也包括緣,因果是對存在和行為的互相關系尤其是前后關系的一種認識,佛教的因果理論是其輪回解脫理論的基礎,也是其人生現象理論的基礎,佛教中的十二因緣和六因、四緣、五果等說法都屬于佛教因果理論范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因果
佛法中的緣指的是什么??
佛法中的緣指的是四緣。
四緣,即因緣(梵hetu -pratyaya )、等無間緣(梵samanantara -pratyaya )、所緣緣(梵a^lambana -pratyaya )、增上緣(梵adhipati -pratyaya )。
(一)因緣
在因和緣之中屬于因的一切原因都攝在此中,因即是緣的意思,因與緣佛陀不曾有嚴格的界說,但從相對的差別說,因約特性,緣約力用說,又因是主要的,緣是指一般的。在六因中之后五因即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行因和異熟因屬于因緣。
(二)等無間緣
等無間是指前后心心所,體各一,如心心所中,受體是一,其余想行識亦各是一,不會多也不會少,前心心所等與后心心所為緣,不是前受生后受,前想生后想等,此處通緣也通果。無間是指前心心所生后心心所,中間沒有其他心所間隔,也通緣通果。
(三)所緣緣
一切法可以做心王、心所所緣的境,無論有漏無漏,有為無為都可以緣它,因心王心所力量薄弱,一定要有所緣的境后,才能升起來,就好像一個很瘦弱的人,要依靠手杖才能行走一樣,唯為心法所緣的緣,為所緣緣。
(四)増上緣
即增上果的緣,在能作因中除掉等無間緣和所緣緣二種以外的緣。
關于能作因攝三緣義,有兩種看法:一能作因可攝三緣,即有力的攝増上緣、等無間緣、所緣緣,無力的只攝増上緣;二能作因唯攝増上緣,《俱舍論》中本許能作因有不障、有力二義,故許攝為三緣。
擴展資料:
對于因與緣,佛陀并沒有嚴格的界說,而說一切有部以“因緣體無差別,義有不同”,將引生結果的主要條件稱為因,次要條件歸納為緣,體現出“因親緣疏”的意義,都是注重對心理活動的分析歸類,也都是就因而立論。
但四緣泛指一切事物生滅所依賴的原因和條件,從果的產生來考察各“因”的起源,比較偏向于認識論的觀點。而六因論卻專以生命活動為中心,側重說明果報產生之條件。因緣論的出現,從另一方面來講,也是為了抗衡其他外道的無因論、偶然論、一因論等而產生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緣
這世淫邪者 前世做了什么事情才遇到淫邪這個因緣的 請告訴我一下 要戒淫邪 應該做什么好事能解決?
您可以多多建造佛像。以此功德懺悔宿業。《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大正藏經集部0694(節選)(節選)彌勒。一切女人有八種因緣恒受女身。云何為八。
一者愛好女身。二者貪著女欲。
三者口常贊美女人容質。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
五者厭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
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偽莊飾欲他迷戀。
若能永斷如是八事而造佛像。乃至成佛常作丈夫。更受女身無有是處。(節選)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為四。
一者以女人聲。輕笑喚佛及諸菩薩一切圣人。二者於凈持戒人。以誹謗心說言犯戒。
三者好行諂媚誑惑於人。四者見他勝己心生嫉妒。
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終之後必受女身。復經無量諸惡道苦。若深發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則其罪皆滅。必更不受女人之報。(節選)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黃門身。何等為四。
一者殘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於持戒沙門瞋笑謗毀。
三者情多貪欲故心犯戒。四者親犯戒人復勸他犯。
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後起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斯報。常作丈夫諸根具足。(節選)彌勒。有四種業。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切人中最為其下。何等為四。
一者於尊敬所而有烝穢。二者於男子身非處染著。
三者即於自己而行欲事。四者詃賣女色而與他人。
若有眾生曾行此事。深自咎責悔先所犯。起凈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此身。(節選)彌勒。復有四緣令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愛欲。樂他於己行丈夫事。何等為四。
一者或嫌或戲謗毀於人。二者樂作女人衣服莊飾。
三者於親族女行婬穢事。四者實無勝德妄受其禮。
以此因緣令諸丈夫起於如是別異煩惱。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樂作佛形像。其罪既滅此心亦息。 追問你答的最好 請問
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 追答
我覺得是沒有感恩的心吧。我覺得是這意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