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易經智慧:辯證的宇宙觀

解夢佬

易經智慧:辯證的宇宙觀,《易傳》本來是傳《易》的,《易》的出發點原是一種辯證觀,《易傳》是把這一點看得很詳細的。

譬如《序卦傳》一篇第一段進化: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

第二段進化: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后有所合,故受之《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巳,故受之《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

第三段進化:

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以上是序述《易上經》三十卦的次第的理由。《易經》的卦名究竟是誰個定的,這兒所推測的卦序的理由究竟是不是作《易》的人的原旨,我們很不敢判定。但這兒至少是一個理由,不過照我的推測,作《易》的當時還是那樣在野蠻和文明交代的時候,絕對不會有這樣周到的理由罷。

杜鵑的叫聲我們知道是沒有意義的——在鳥同志中或許有意義雖不得而知——但在我們好事者聽來公然成為不如歸去了。由這不如歸去的牽強更生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傳說。這種牽強附會在不懂中國話的外國人,乃至不慷中國文言的中國人都會不懂得的,不消說是完全與鳥無涉。

但是這總是一個意見,一個不失為詩人的意見罷。

《易經》的卦名和次第,那簡單的程度也不過如像杜鵑的叫聲一樣罷了。然而在推測者的心中可以生出那樣一篇議論來。我們可以《易傳》的觀念是傳《易》的人自己的觀念,他以自己的觀念輸人那卦序里面,就如像詩人以自己的意見輸入杜鵑的叫聲里的一樣。

不過這個觀念究競是一個很有趣味的觀念。這是一個唯物的社會進化觀,雖然很含糊,雖然很幼稚,但總是一個很有趣味的觀念。

我們看他把萬物的生成歸于天地的對立,把國家的成立歸于人眾因食物的戰爭,這已經和天造草昧、天生蒸民作之君的見解是完全不同的了。師眾之所比集,大概就是原始共產社會——國家的雛形罷;物畜然后有禮,大概就是國家的刑政的開始。由國家與國家的對立,暫時雖然得著小康,結果終歸于互相兼并,于是由小國而集成大國,由小宗而集成大宗。到這時候才有種種分功易事的經營,產業才大有可觀,所以才漸漸生出文化的裝飾出來,這是由野蠻進入文明的地域了。天下太平了。但是太平的時期終竟有窮盡的時候。為什麼終競有窮盡的時候呢?大約就是因為社會的內部是含著矛盾的罷。因為有大有便必定有小有,有上人便必定有下人,大小終必至于相衡,上下終必至于交爭,所以終競是窮于上者必反于下,天子倒了王公代之,王公倒了士大夫代之了。一切事物就是這樣,泰必否,否必泰,亨必剝,剝必復。一切都有個盡頭,一切都在畫著連環,但這連環是愈畫愈大的。

這就是《序卦傳》的前一節我們可以看出來的意義。我們再看他的后一節罷。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

這幾句是總結上文而開起下節的關鍵。上文系敘述人類社會的進化。人類社會的進化就是由這樣相反相成的兩個對立物先先后后產生出來的。在母系社會只有夫婦沒有父子的關系,在父系社會國家未成立以前只有父子沒有君臣的關系。所以國家是逐漸產生出來的,禮義也是逐漸產生出來的。所謂國家、所謂禮義也不過是建立在上下的對立上,階級的對立上。這是總結上文。下文再申述窮上反下的意思,指示一切的進化是一個二個的連環。

第一個連環: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第二個連環:

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第三個連環:

傷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第四個連環: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所失,故受之以《損》。第五個連環: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第六個連環: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詬》,垢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巳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第七個連環: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第八個連環: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第九個連環:

入而后說(悅)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后教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第十個無窮的連環: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后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這些連環若有關系若無關系地銜接著。連環中的各個關系在當時是認為必然性,但在我們現在看來多不免有些滑稽,但這是認識自然的程度有深淺的不同,我們須要曉得那是兩千年前的思想,但他把世界是看成進化著的,而且進化的痕跡是取的連環的形式,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切都有個盡頭,一切都沒有絕對的盡頭,一切都是相符,一切都不是絕對的相符,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這樣進展起去,這是多麼有趣味的一個宇宙觀呢?

像這樣于事物中看出矛盾,于矛盾中看出變化,于變化中看出整個的世界。這種很正確的辯證觀念還散見于《易傳》的各篇。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彖下傳•睽卦》)

天地革而四時成。(同《革卦》)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同豐卦)

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系辭上傳》)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伸)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同《下傳》)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同《下傳》)

天地銦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同《下傳》)此外《雜卦傳》一篇全部都是對立的錯綜。

綜合上面的思辨,可以歸納成三個定式:

第一個: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第二個:

陰疑于陽必戰。

第三個: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以上就是易經智慧:辯證的宇宙觀的全部內容,更多易經智慧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