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各地林氏家譜大全

解夢佬

各地林氏家譜大全,開啟林姓的族譜的大門,為你介紹林姓家譜的一些歷史和故事,我們提供了林姓家譜,林姓族譜、.林姓家譜,林姓族譜.為你提供更多的參考!


林姓

林姓家譜介紹

1、林姓出自子姓,血緣始祖相傳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聞名,后被暴君紂王挖心,他的夫人媯氏逃難到今天河南衛輝、淇縣一帶的長林,生下一個兒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后,賜他兒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一帶),此人就是林堅。林姓由他最早發源,后人尊他為受姓始祖。林堅的子孫后來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濟南堂、下邳、晉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還有問禮、九龍、忠孝等堂號,成為林姓最大派系。
2、林姓的另一個起源出自姬姓,是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兒子姬開,他的子孫以他的字林為姓。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陽一帶,林姓家譜中就稱為河南林。
3、此外,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將鮮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為河南洛陽人。其他少數民族中有滿族的林佳氏和布薩氏也都有改姓林。
總體上看,林姓的發源地還是今天的河南衛輝以北地區,那里的比干廟是眾多林姓子孫前去祭祖的圣地。


史載:殷商太師比干被商王朝紂王所害,正夫人媯(陳)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長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戰敗商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覓其后嗣,命閎夭給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內(今衛輝)封墓,夫人攜泉歸周。因泉生于長林石室,周武王賜姓林名堅。念林堅乃商湯之后先王之胄,且能遠避紂亂而不絕其世,乃拜堅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戶,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縣),故林氏總堂號為西河堂。
林姓的發源地是今天的河南衛輝以北地區,那里的比干廟是眾多林姓子孫前去祭祖的圣地。

林姓家譜之林姓變遷

今天的林姓后人,大多尊比干之子林堅為受姓始祖。林姓從周朝初創姓以來人才輩出,他們不囿于一方,走南闖北,行東跑西,到處尋求施展才華的空間,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自從林堅被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后,子孫世襲爵位,多為大夫,當時的朝廷曾先后三次在當地設立西河郡,西河林氏便由此而來。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官職調遷或避亂隱居,林氏散居在山東、河南、陜西、山西各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林姓逐漸向山東濟南匯聚,形成著名的濟南林郡望,在隨后的秦漢時代一直占據著林姓的主導地位。

西晉時,中原士族因為避永嘉之亂大舉向南方遷徙,林氏也隨之南遷到江蘇下邳(今江蘇宿遷東南)一帶,一部分人定居當地,形成著名的下坯林氏;后來還有一部分人南遷到福建,與今天臺州和溫州等地的林姓后人同宗。

東晉時的林懋(林堅的47代孫)曾因在徐州做官,定居后成為徐州林的開基祖,與下坯林血脈相依。他弟弟林祿是林姓入閩的第一人,在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奉命出守晉安郡(福州一帶),并在當地定居,成為現今公認最大林姓支派晉安林的先祖,晉安林派生的旁支有很多,在福建全省有闕下林、九牧林、游洋林等,系衍全世界,素有閩林遍天下之稱。

三千多年來,隨著林姓家族繁衍發展,林姓子孫或逢亂世而南渡、或迫于生計而東徙、或因分局而北遷、或謀官職而西移,至今已遍布中華大地乃至全球各個角落。比干后代林姓確如枝葉一般繁盛。目前,林姓在大陸列16位。全世界林姓人口大約有7000萬之多,其中我國大陸5000多萬,臺灣約700萬,海外約1500萬。

林姓家譜之放眼林姓

披肝瀝膽,匡扶晉室,為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的入閩晉安林氏始祖林祿
天上圣母信眾過億的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媽祖.
至近當代,林氏一族更是群星閃耀,相映成輝。

165年前,禁毒英雄林則徐在廣州虎門一把大火燒出個醒世的中國,給沉睡的國人當頭棒喝。

78年前,讓徐志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曠世才女林徽因,最后在梁啟超賢惠兒媳的角色里化作人間的四月天,任憑冰心在《我們太太的客廳》一文中,對集建筑師、教授、詩人和作家于一身的她吐點酸水。

67年前,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先生所作《京華煙云》成為全美暢銷書,并獲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作品。

64年前,有一個人享受過毛澤東一生唯一一次為他人執紼抬棺的高規格禮遇,這人就是林育英(又名張浩)。說起林育英,從他傳奇的一生,和兩個兄弟——林育南和林彪(又名林育蓉)來看,就可知中國歷史是少不了此人之名的。

33年前,香港第一健筆林行止創辦《信報》,備受世人矚目。

26年前,林則徐的第五代傳人凌青(原名林默卿),踏上聯合國外交家之路。

23年前,印尼華僑巨富林紹良被評為世界十二大銀行家之一,旗下有近400家公司和銀行。 更多:http://www.51240.com

10年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政壇重量級人物,曾被日本媒體預測為蔣經國接班人的林洋港角逐總統,得票率排名第三。

5年前,韓國林姓宗親萬分欣喜地在福建泉州尋到祖先到朝鮮半島前的下海出發地,并為自己是唐九牧林(因林祿16世孫林披的9個州刺史兒子而得名)的后裔而感到光榮與自豪。

5天前,筆者偶然發現《林姓史話》一書中自周代至清代林姓主要文學家、詩人一覽表和自唐代至清代林姓書畫家、藝術家部分名錄,共有林姓196人之多。

截至目前的林姓院士,足有22位。

細想一下,從他們到比干的身上,無疑都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于忠、廉、孝、勤、儉的無數動人故事,以及恕與和諧的習性。

林姓家譜之歷史脈絡

春秋時,林氏散居周、魯、齊、衛等地。戰國時期,趙國宰相長林十五世林皋,居九門(今河北省藁城縣西北),生有九子,時稱九龍十德之門.魯國林雍后人遷徙到齊、鄒二郡(今山東淄博),漢景帝時分鄒郡之地置濟南郡,遂為濟南林氏。


至晉代,有林堅八十一世孫林穎,林堅公四十六世孫,家族世為西晉重臣,由濟南徙籍下邳梓桐鄉,為下邳祖,徐州冠族,生有二子: 林懋、林祿。長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祿初任瑯琊王司馬睿府參軍,黃門侍郎,后佐東晉元帝即位建鄴(今南京),匡扶晉室,領合浦太守。晉明帝太寧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晉安郡。林祿為晉安林氏始祖.世代子孫,俱偕顯貴。歷晉、宋、齊、梁、陳諸朝,英才輩出,奕世簪纓。有一王、二侯、九將軍之譽。其后都散居福建各地,今其后子孫遍及福建、廣東、海南、江西、浙江、臺灣等地。


閩晉安林十世林茂于隋文帝開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蒲田北螺村,子孫遂成閥閱,經文緯武,奕世簪纓,顯貴南國。傳至閩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韜為闕下祖,弟林昌為臺灣霧峰 林氏祖。批公生子九: 林葦、林藻、林曄、林薦、林著、林蘊、林蒙、林邁、林蔇,同時擢為刺史。世稱九牧林,尊公為九牧林祖。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陳政之子陳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河南光州固始縣的林孔著隨從陳政(陳元光之父)將軍在閩廣征戰,屢立戰功,其后浦南(屬今福建漳州市)、福州東園、興化(莆田)及江浙兩廣。


唐末至五代十國,河南光州固始縣的王潮、王審知入閩,立閩國,其后發展成林姓較有影響的支系。有林延皓的控鶴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碩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后安林等支系。


根據公安部2006年7月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的統計對福建福州戶籍人口的姓名統計,福州市戶籍人口中人數最多的姓氏為林姓,共有970138人 ,排在前10位的姓名依次是:林芳、林英、林輝、陳輝、林燕、陳英、陳云、林華、林偉。


根據1996年統計資料,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國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占全省總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臺灣地區林氏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臺灣。

林姓家譜之林氏宗廟

衛輝比干廟,天下林氏根,眾多的林姓子孫來到位于衛輝的比干廟,用最虔誠的心來表達他們對忠義之宗、大義之祖由衷的敬意。


比干廟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比干三日苦諫卻換來一場挖心,回首這一典故,讓不少后人頓生敬意,林氏在得姓之初,就帶著祖宗比干這種忠義敢諫的本色。


在東配殿另有三尊塑像。他們是比干的杰出后代,中間是林堅公。因林氏根據地理位置又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右邊為北林所奉林放公(比干二十四世孫,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著名的問禮堂就是得自于他。左邊為南林尊奉的閩林始祖林祿公,為今天福建莆田林氏的祖先。由于諸多原因,莆田林氏家族中有許多人遷到海外,如今,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林姓多屬這一支。因此,林祿公又被稱作是南林始祖。


此外,西配殿敬奉的是媽祖神像,媽祖即林祿公第二十二世孫林默娘,被敬譽為天上圣母,海上媽祖。林默娘是宋朝莆田林愿之女,一生在大海中奔馳,救急扶危,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重陽,她因舍己救人而遇難,年僅28歲。此后,人們紀念媽祖為大義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共有媽祖廟2500多座,遍及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信奉者達2億多人。媽祖已經成為年歲豐收和保佑平安的象征,更是人們遠航的保護神。


在比干廟中緬懷,一杯苦酒就是史書一冊,一滴熱血就是豐碑一座。

林姓家譜之源流族譜序

唐貞觀六年四月朔,中書令西河公并州溫彥博譔
林氏之先,出自黃帝高辛氏后。黃帝乃有熊國君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壽丘。長于姬水,有圣德,受國于有熊氏。納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一曰云相,相生玄囂,囂生蟜極,極生帝嚳,為高辛氏。娶有娀氏女,名簡秋,從祀于禖,浴于玄丘之水,見玄鳥墮卵,取而吞之,遂孕而生契。及長賢,而舜用之,薦于堯,為司徒。佐禹治水有功,乃封國于商,賜姓子氏。契生昭明,明生相土,土生昌若,若生曹圉,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報丁,丁生報乙,乙生報丙,丙生主壬,壬生主癸。癸生天乙,謚曰成湯;伐夏無道,得天位,為殷國。傳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而生帝辛,為商紂。暴虐無道,殺害生民。比干,紂叔父,帝乙庶弟也。有賢德,佐紂為孤卿。見紂無道,微子去箕子囚,累諫不聽;乃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諫而不從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而進,諫不去者三日。紂問何以自持,比干曰:『善行仁義,所自以持也』。紂怒曰:『聞圣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遂殺比干,刳視其心,焚其面,下令曰:『宗小師說妖言惑眾,故誅云』。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視之。時正妃夫人陳氏有孕三月,恐禍及之,即將婢四人奔于牧野,避紂之難;逃于長林石室中,而生男名堅,字長恩。至周武王伐紂,夫人乃將堅歸周朝。武王以其居長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賜為林氏;以其殷湯之后、先王之冑,且能遠害避紂之難,以不絕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堅為大夫,食邑博陵,受封爵焉。
夫人受姓,各有所因。或以生而得姓,或因功而命氏;有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是其義也。如黃帝生姬水,故姓姬。堯生伊耆,故姓伊耆。舜誕姚墟,故姓姚:此因生而得姓。因官,若司徒、司馬之類是也。官族者,若孟孫、叔孫之徒,食邑而姓。取地而姓者,各因其封;若蔡、管、宋、楚、齊、魏、韓、梁是也。故林之受姓氏者,實自堅始。堅之后居博陵,子孫遂成閥閱。歷周、秦及漢,玉鈕金繩,枝葉繁興,榮蔭當世。戰國以來,遇始皇焚書坑儒,譜牒散落。后漢之末,遭董卓遷都長安,墳籍失去。卓言林氏門宗強于河北,漢主受卓譖,收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同時流竄,昭穆失序。降及三方鼎立,天下凡為三國;生民惟習武功,莫知文藝。爰自晉氏失馭,五馬浮江,衣冠避于南地,因以枝分葉散。前后紀牒,多所闕漏。自非建盛節、立奇功,可以著美一時、垂名千載,鮮有不墜者矣。以故大族帝王之裔、世家諸侯之胤,忠臣孝子、文德武功,各擅蘭芳,俱傳桂馥。著馬遷之「史記」,傳述殊名;見篇目之繁文,君臣異式。莫不世序相承,昭穆不紊。及觀受姓得封之因,源委可究。桑梓卜居,邱陵兆域。適時遷而南渡,遇世亂而北移;或受爵而西分,亦因居而東徙。雖復三江殊流,會出岷山;九河暫分,終歸滄海。綴集條貫,舉宏綱目;派系雖別于九州島,星羅實同于五緯。上自博陵受封,下及貴賤無殊,具題緘對,名曰「宗譜」。惟夫命代奇績,載在茂陵之書;冠世高勛,先紀邱明之史。各隨事實,欲其傳信。庶幾來代哲人,尚有所考云。
唐貞觀六年四月朔,中書令西河公并州溫彥博譔。

林姓家譜之全國家譜

【全國】錦江林氏家譜不分卷
清光緒十四年(1888)刊本
臺灣 美國
注:該族散居福建晉江及臺灣等地。
【全國】林氏宗譜二十一卷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九牧堂刊本 二十冊
日本 美國
注:封面作《林氏宗圖》。該族散居江西、山東等地。
【全國】西河郡林氏譜系不分卷
民國七年(1918)寫本 一冊
美國
注:散居福建莆田、廣東新會等地。
【全國】林氏開族統 圖譜一卷
(民國)林光遠堂裔孫修
民國十三年(1924)刊本 一冊
日本 美國
【全國】林光遠堂族譜不分卷
(民國)林氏光遠堂眾孫修
民國九年(1920)修民國十九年(1930)貴縣
維新印務局鉛印本 一冊
廣東中山圖(二部) 廣西博 日本 美國
注:散居廣東番禺、廣西貴縣等地。
【全國】林姓宗親錄不分卷
(民國)林清墩編
民國二十六年(1937)鉛印本 一冊
美國
注:散居福建惠安及臺灣等地,本書又名《西河
九龍族譜》。
【河北青縣林氏】族譜四冊
(清)林樹桐纂
清同治十二年(1873)石印本
河北青縣陳嘴鄉大院村
【遼寧旅順】林氏譜書不分卷
(民國)林尚賢修訂
民國十四年(1925)鉛印本
遼寧大連市圖
【江蘇常州】遷常林氏家譜二卷
(民國)林文濤主修
民國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
【江蘇無錫】錫山林氏宗譜二十四卷
(民國)林宗儒修 錢鈞等編輯
民國十五年(1926)敦敘堂鉛印本 十二冊
北圖

林姓家譜之浙江家譜


【浙江】蕭山東門林氏宗譜四卷
(清)林蔭深 林卓生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友慶堂木活字本
歷博 日本 美國
【浙江】蕭山東門林氏宗譜六卷
(清)林鳳歧重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友慶堂活字本
北圖 人民大學 遼寧圖 日本 美國
【浙江寧波】北郭林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
(清)林維檉 林克瀚纂修
清宣統元年(1909)崇禮堂木活字本
天一閣(存卷首-9)
【浙江寧波】鎮海青墅林氏宗譜二卷首一卷
(民國)林授經等輯
民國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 二冊
北圖
【浙江鄞縣】桃源林氏家乘十一卷
(清)林汝彰 林生春等續錄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錄鈔本 四冊,
河北大學(二部)
【浙江鄞縣】新江林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民國)林慶芳 林純 等纂修
民國十三年(1924)思敬堂木活字本 四冊
天一閣
【浙江】鄞西林家鹵林氏宗譜四卷首一卷
(民國)項世淮纂修
民國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一冊
天一閣
【浙江】慈溪林氏宗譜四卷
(民國)林耘堂等修 沈樾等纂
民國十三年(1924)鉛印本
科圖 歷史所 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師大 上海圖 天一閣 日本
美國
【浙江象山】林氏宗譜不分卷
(清)林竹汀修 蕭善鳴纂輯
清咸豐三年(1853)鈔本 一冊
浙江圖
【浙江象山】林氏象派宗譜稿不分卷
(民國)林永懷輯 林曾安校訂
民國十八年(1929)稿本 二冊
浙江圖
【浙江象山】岙底林氏宗譜一卷
(民國)吳顯龢修
民國二十六年(1937)鈔本
浙江象山縣文管
【浙江上虞】古虞林氏宗譜五卷
(清)林鳳瑞纂修
清光緒十二年(1886)遺德堂活字本 三冊
北圖
【浙江蘭溪】西河林氏宗譜二十卷
(民國)范興賓重纂
民國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水亭鄉下蔣
【浙江蘭溪】吉祥林氏宗譜一卷
民國三十七年(1948)鈔本
浙江蘭溪縣高潮鄉
【浙江永康】古麗坊林氏宗譜□□卷
民國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6、7)
【浙江衢縣】東坑倉林氏宗譜三卷
(民國)林珍器 休昌茂等修
民國三十二年(1943)木活字本 一冊
浙江衢州市文管(二部)
【浙江常山】材氏宗譜不分卷
(民國)林維樞續修
民國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青石鄉高鋪村
注:譜初修於清道光間。
【浙江臨海】臺臨林氏宗譜□□卷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寫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
【浙江臨海】郡城林氏宗譜四卷
(清)林翰等纂
清光緒九年(1883)木活了本
浙江臨海縣博
【浙江仙居】斷橋林氏宗譜一卷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刊本
浙江臨海縣博
【浙江仙居】斷橋林氏宗譜十卷
清嘉慶十八年(1813)木活字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
【浙江仙居】斷橋林氏宗譜□□卷
清光緒二十二年(1906)刊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下)
【浙江】黃巖沈村林氏宗譜□□卷
(清)林霨生纂
清光緒八年(1882)木活字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
【浙江】黃巖南安林氏支譜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林丙修纂
民國四年(1915)稿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下、卷末)
民國六年(1917)一志書局石印本
人民大學 浙江圖(存卷首、卷上) 美國
【浙江】青田石鐘濟南郡林氏宗譜三卷首一卷
(民國)林傑 周炳烈等續修
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 一冊
日本 美國

林姓家譜之安徽家譜


【安徽懷遠】林氏宗譜一卷
(清)林士琦等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 一冊
美國
【安徽宿松】林氏譜牒
(清)林常植等增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 一冊
福建圖
【安徽】祁門京兆金氏宗譜六卷
(清)金可斤修
清光緒三年(1877)刊本 七冊
安徽圖
【安徽潛山】潛陽林氏族譜三十八卷
(清)林氏三系合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十六冊
安徽圖

林姓家譜之福建家譜

【福建】林氏開閩分支總譜不分卷
(明)林鳴盛序
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刊本 一冊
臺灣
【福建】閩林大宗世譜六卷附材氏入閩世系總圖
(明)林炳麟等修
清嘉慶間刻本 一冊
福建圖
【福建】閩林宗譜八卷
(清)林光裕 林邦彥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林氏九牧堂刊本
福建師大(缺卷5、7、8)
【福建】閩林宗譜十六卷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鉗口鄉五聯村
注:首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福建】林氏開族統匯圖譜不分卷
(民國)林國鴻 林鵬羽編
民國十三年(1924)刻本
廣東中山圖
【福建】林氏世系表不分卷
林心特輯
刊本 一冊
美國
【福建】林氏家譜覽料不分卷
刊本 一冊
美國
【福建福州】鳳池林氏族譜稿四卷
(民國)林欣榮修
民國十八年(1929)福州林氏稿本 四冊
福建圖
民國十九年(1930)鉛印本 四冊
福建圖
【福建福州】鳳池林氏族譜
(民國)林葆恒修
民國三十六年(1947)鉛印本 六冊
福建圖(二部) 福建師大
【福建福州】陶江林氏宗譜
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 二十二冊
北圖 北京大學
注:書口題《尚幹林氏族譜》。
【福建福州】陶江林氏族譜
(民國)林森等修
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 二十三冊
福建圖福建師大(存冊3、7、8、12)
【福建閩侯】濂江林氏家譜五卷
(清)林枝春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清白堂刻本
福建師大(缺卷3)
注:始修於明永樂十三年。
【福建閩候】侯官云程林氏家乘十二卷
(民國)林懋責總纂
民國二十七年(1938)鉛印本
福建師大
注:始修於明成化間。
【福建連江】拱頭對門林氏族譜一卷
(清)林增基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邊江】拱頭對門林氏族譜一卷
(清)林繹重修
清嘉慶十六年(1811)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拱頭對門林氏族譜一卷
(清)林光雅 林進光等續修
清咸豐四年(1854)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拱頭對門林氏族譜一卷
(清)王朝儀 林光欽等續修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道沃林氏家乘一卷
(清)郭鑑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道沃林氏家乘一卷
(民國)林敏蕃續修
民國元年(1912)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琯江林氏族譜五卷
民國九年(1920)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注:後人增纂至民國十六年。
【福建連江】拱川西河林氏族譜一卷
(民國)陳善忍修
民國十四年(1925)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廈門】西河林氏宗譜不分卷
(清)林捷云修
清光緒九年(1883)刻本
福建圖
民國二十二年(1933)廈門林氏大宗祠刊本
福建師大 臺灣
臺灣坤紀印刷有限公司重刊本
美國
【福建同安】林希元家譜不分卷
(清)林道坦續修
清嘉慶間續修本
福建師大
注:林希元始修於明嘉靖二十二年。
【福建建寧】漳溪林氏族譜□□卷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重修活字本
江西檔(存卷1-4、7、9、10)
【福建莆田】林氏族譜不分卷
(明)林齊圣撰
明天啟七年(1627)重鈔本 一冊
臺灣
【福建莆田】林氏族譜不分卷
(清)林堯佐纂修
清初秘閣手鈔本 三十冊
歷史所
【福建】莆田林氏西山本支宗譜四卷首一卷
(清)林溥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一冊
美國
【福建】莆田前埭林氏九牧大宗族譜二十四卷
首二卷
(清)林鐘鑄著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本 二十四冊
歷史所 北京密云縣檔(林東明增纂至民
國間)
注:林堯光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
【福建】莆田前埭林氏族譜十六卷首一卷
(清)林鐘鑄著 (民國)林伯棠等補編
民國二十六年(1937)石印補刊清光緒刻本
北京大學 吉林大學 福建師大
【福建】莆田林氏九牧大宗族譜不分卷
(清)莆田林氏重修
清鈔本 二冊
中山大學
【福建仙游】仙溪林大宗祠族譜不分卷
(民國)林弁修
民國二十三年(1934)仙游印書局鉛印本一冊
福建圖 福建師大 福建 游縣檔
注:版心作《仙溪林大宗祠公簿》。
【福建泉州】清 源林氏李宗譜草創卷之三
傳鈔泉州林李氏藏本
福建師大
注:版心作《林李年表》。
【福建晉江】萬華林氏族譜
(清)林志堅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寫本 一冊
臺灣
【福建南安】林氏族譜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鈔本 一冊
臺灣
【團震妥滇】丁財兩旺舔進人丁永世子孫長流
目歷
(清)林皇清撰
清光緒二年(1876)鈔本 一冊
臺灣
【福建安溪】福清分派橫溪林氏族譜不分卷
(清)林文篆再錄
清光緒十五年(1889)鈔本 一冊
臺灣
【福建】永舂林氏族譜
(清)林教撰
清咸豐二年(1853)鈔本 一冊
臺灣
【福建】韶安林氏族譜】不分卷
(清)林云騰修 林望賢再修
清道光十八年(1838)修 光緒二十六年(1900)
再修 鈔本 一冊
臺灣
【福建】詔安林碩抱家譜不分卷
(清)林子枝撰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鈔本 一冊
臺灣
【福建東山】西河(林氏〕族譜
(民國)林中喬纂
民國二十年(1930)石印本
福建東山縣志辦

林姓家譜之江西家譜

【江西宜春】袁郡學前林氏族譜十六卷首二卷
(清)林杏宴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忠孝堂刊本
江西圖(存十二冊)
【江西】萬載興仁林氏支譜□□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林道衍等纂修
清光緒八年(1882)西河堂木活字本
江西圖(存卷首、卷末)

以上為關于林氏家譜,各地林氏族譜大全,等相關內容,同時我們還為您提供不錯的:林姓的來源,林姓起源,林姓起名,林姓名字大全,等相關內容供你查閱參考

以上就是各地林氏家譜大全的匯總,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一定的幫助哦!更多資訊信息請繼續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