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犯的錯誤很多,有大有小,有的人沒有懺悔之心,所以后世會一直受到業報的糾纏;而有的人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但內心卻時刻在懺悔,在佛像前懺悔,如此即使罪業深重,也能得到佛菩薩的諒解。所以就有了拜懺,其又稱為禮懺,就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自己的一切罪業。
犯罪造業,不是局限那么幾種比較激進的,就按照日常生活來說,幾乎每個人都在犯錯造業。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凡夫要進行輪回轉世,而輪回到哪里就是看你的業力,所以說,只要你活在世上,就一定會犯錯,如果你一絲罪業都沒有,那么說明你已經進入到了圣人的境界。
凡夫和修行之人不一樣,他們會苦惱,會因為許許多多的事而感覺到痛苦,所以有的人會因為犯錯而無可奈何,會陷入一種不想繼續犯錯,而又不得不犯錯的狀況,所以才有人想懺悔,一開始是沒有方法給罪人悔過的,但是偉大的佛陀,即以大慈悲心,為凡夫眾生,說了一個懺悔罪業的法門。
最簡單的拜懺方法就是誦經,而且是要照著鏡子讀的那種,這樣就等于把我們的罪業照出來,然后通過經文來凈化它,所謂拜懺的功用,即在于洗刷我們這顆染污著罪垢的心。
當然,大家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拜懺不是祈求佛陀原諒,求赦罪,而是求佛證明,向佛坦白自己所做的罪業,下定決心,不再故意作惡。對他不起惡稱為懺,對己認錯稱為悔。佛菩薩是如此的偉大慈悲與清凈圓滿,佛菩薩希望我們也成為偉大慈悲與清凈圓滿的圣人,而我們卻仍在自作自受的罪業中打滾,所以要懺悔。我們拜懺的作用,即是洗刷自己的罪業之心,好像是從沙里淘金,漸漸地將沙淘去,就得著了黃金;我們向佛拜懺,漸漸地將罪垢懺除,就得著了清凈的解脫之心。
推薦閱讀:佛教合掌的含義詳解(一) 佛教合掌的含義詳解(二) 佛教合掌的含義詳解(三)
佛教中的拜懺怎么拜?越詳細越好.
拜懺的意思就是懺悔,懺就是懺除我們過去所有的業障,悔就是悔改,未來更不再造諸多的業障。懺悔其實是我們至誠懇切地禮佛、念佛、稱念佛的名號;古來大德曾說‘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那怎么樣才能‘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呢?因為在造惡業的時候,是利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做諸多善事,也還是運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而造諸善業。在七佛的偈子中,有一個四句偈說:‘起諸善法本是幻,造作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從這偈中,可以知道:善業是從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中生起、造作。惡業也是從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中,生起。由于意業起了貪、嗔、癡三毒,三毒趨役使我們的身業,就會造作殺、盜、淫等種種惡業,三毒趨役使我們的口業,就會造作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等種種惡業。反之,造作善業也是經由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譬如今天參加法會就是修習善業,身業的修習就是恭敬禮拜諸佛菩薩、口業的修習就是稱念諸佛菩薩的圣號、意業的修習就是觀想諸佛菩薩的功德,這樣就造作了諸多善業。
過去造諸惡業本是幻,現在造諸善業也是幻。幻是幻化,是假有、不是真實有的。我們過去造諸惡業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造的諸善業,在今天的法會圓滿之后也要過去。什么理由呢?從無到有是‘生’,從有到無是‘滅’。我們今天的法會以前沒有,從今天早上開始,它就‘生’起來了,到了今天晚上全部圓滿之后也沒有了。但善與惡的行為所留的習種會在八識田中。如今天至誠禮拜諸佛菩薩留下的善法之因會在八識田中。而殺盜淫也會在八識田中留下習氣種子,將來待緣成熟會受果報。所以惡業是我們必須要懺除的,這就是所謂‘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因為這四句懺悔偈的意思,大家很容易明白,我就不談它了。再談我們拜佛的時候,會有一種觀想,這種觀想法就如禮佛觀想偈,共有六句偈——‘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藥師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什么是能禮呢?能禮就是我們能禮佛的人,所禮的就是佛菩薩。由于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和佛的身、口、意三業差別太大,那是佛的身、口、意三業是完全清凈、一點染污都沒有,而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完全是由染業所造成的,今生來受果報。
雖然佛的三業和眾生的三業有凈染的不同,但是佛和我們的三業都是‘性空寂’的。什么叫做‘性空寂’的?我們來說個比喻:今天的法會是因緣所生、眾緣和合而組成的,所以有比丘眾、比丘尼眾、近事男眾、近事女眾,時間、地處等,即是眾緣組成法會,除了眾緣之外,實無主體自性可得,名曰自性空寂。從早上開始到晚上圓滿,它沒有一定的中心自體可得。在時間方面,法會是變化無常的生滅法;在空間方面,它是由四眾弟子共同組合起來的助緣,幫助成就拜懺的法會。在時間方面,法會是無常時的,比如我們拜佛的時候,一字一字的念、一佛一佛的拜、一段一段地唱誦,這一字、一句、一段乃至整部懺完畢,都是無常的。這是說明法會無常空的道理。所以法會在空間方面,明它是眾緣和合、四眾組成,主體自性不可得。在時方面,沒有常住不變的體性可得。所以在橫、豎、時、空,名叫性空寂。法會的事相,名叫幻有,法會的理性,稱性空寂也。所以不但法會是無常無性,任何一個家庭也是父母子女組成時間無常空間主體;社會、國家也是眾緣和合、幻化假相。變化無常的生滅法就是所謂‘主體性質畢竟空寂’,畢竟不可得。所謂‘空’是指空的道理。又以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來說,在父母生我以前,世上沒有我,我死了以后,世上也沒有我。我們的身體是假借父母因緣和合而生,出生之后,日子一天天、一個月一個月、一年年地過,過去了就是無常。以我個人來說,我今年八十三歲,過去一年年、一個月一個月、一天天在呼吸之間一剎那的過了八十三年,這是個無常歲月,有生必有死。
我們的心是由虛妄眾多的心王心所構成的,心雖然無形無相,但是它可以驅使我們的身體造諸善業和惡業,可以驅使我們的口說好話和罵人。可是這個心也是一念一念的生、住、異、滅的,當我們的身體沒有了,心也跟著離去了。所以說‘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佛經上說:佛陀曾經和外道辯論,外道執著身心中有個‘我’,是常住不變──‘今生我是一個人,來生我還是一個人,這個人是一世一世無窮無盡地活下去。’佛陀一口就把這話否決了,佛陀主張‘無我’,如果有生生不息的‘我’,這是個錯誤的觀念。由于人的貪、嗔、癡煩惱驅使身、口、意三業,造諸善業和惡業,也就是三毒驅使三業,到六道之中輪回。如果身外有個常住不變的‘我’,那么身體就不是‘我’了;如果身內有個常住不變的‘我’,那么身體有生、老、病、死的無常,什么是常住不變的‘我’呢?心也是因緣和合而生,心每起一念都是生、住、異、滅,也不是常住不變的‘我’,全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會成、住、壞、空。因此,我們學習佛法應該破除‘我’的執著,破除之后,才會體認到每個人都是‘畢竟空’,而體現出人人平等。這是佛法的基本道理。
我們拜懺時要好好體認‘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的意義,了解懺悔功德的重要,懺悔之后,過去所造的惡業,以后不要再犯。六句偈中的后四句:‘我此道場如帝珠,藥師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這是形容禮拜觀想的身心形狀,不論阿彌陀佛也好、釋迦牟尼佛也好、藥師佛也好、日光菩薩也好、月光菩薩也好,一代一代的佛弟子都是這樣的觀想。若能做到這一點,就能體解每位佛弟子的身心及諸佛菩薩的身心都是自性空寂的。這樣禮拜觀想,滅罪最多,增福最廣。希望大眾,能這樣的觀禮佛念佛,智慧開發,功德無量,阿彌陀佛!南朝 梁武帝 在 郗皇后 死后,集錄佛經語句為《梁皇懺》十卷,命僧眾拜誦祈禱。相傳這是拜懺之始。 明 吳炳 《畫中人·旅襯》:“不須另請男眾,小尼原會拜懺的。”《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鄉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念經是迷信,拜懺打醮是迷信,墳地風水也是迷信。”
慧律法師著述
誦經源自佛陀時代,其時無紙張、印刷術,聽經聞法采口耳相傳方式。佛弟子代佛說法,即為背誦熟記之經文。欲熟記某經,亦須靠背誦,故誦經即成學佛及宣揚佛法之先決條件。于佛前誦經,其目的有二:一者,猶如親聆佛教,以鑒察自身思想行為。二者,代佛說法。六道眾生皆有佛性,誠敬專一誦持佛經,可感得各道眾生聽聞信受,為亡者誦經,以其靈性較高,或可得度。據《地藏菩薩本愿經》所載,地藏王菩薩生生世世救度其母,故此經又名《孝經》。家屬可于頭七、二七、三七誦《地藏經》回向亡者。
他如:《心經》、《彌陀經》、《金剛經》等,皆可用于薦亡。拜懺
《地藏經》云:‘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是故,我輩凡夫當時時反省求懺,惕勵修行。誦經拜佛,為己或代人懺悔,稱為拜懺,又名禮懺,始于南朝梁武帝,結集之《梁皇寶懺》。求懺非為規避業報,乃坦誠認罪,誓不再犯。拜懺即在洗滌心垢罪業,獲清凈解脫。
目前通行懺法儀軌,系由歷來祖師依佛經所成,修懺法獲感應者,亦不乏其人。盛行至今者,如:1、梁皇寶懺:系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以其后生前嫉妒嗔恚,死后墮而為蟒,苦不堪言,帝遂延攬高僧,搜索佛經,錄其名號,共成十卷,為其懺禮。郗氏蒙此功德得度,生忉利天。自古迄今,虔禮此懺,所為所祈者,皆有陰騭感應,為我國流傳最久之懺法。
2、水懺:又稱慈悲三昧水懺,唐悟達國師以三昧水洗人面瘡,濯除累世冤業,遂依宗密所撰《圓覺經道場修證儀》,輯成此懺法,至誠虔修,可解宿世冤業。3、大悲懺:又名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系據大悲咒所作之懺法。
4、藥師懺:又稱藥師三昧行法,系依《藥師如來本愿功德經》所作,祈消災延壽,多禮此懺。5、凈土懺:又名往生凈土懺愿儀,系采《大無量壽經》及稱揚凈土諸經所成。
6、地藏懺:又名慈悲地藏懺法,所成年代較晚,凡報親恩或祈父母冥福,多拜此懺。此外,如:金剛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千佛洪名寶懺等,今皆盛行。眷屬延僧禮懺,家人亦當齋戒精誠,始能有感,倘能親自禮懺,功德更形殊勝。
世俗以誦經拜懺可轉為冥錢,供鬼魂于陰間受用,此見不合佛法。誦經拜懺乃在消除亡靈業障,超薦其往生極樂,非愚民迷信之作為。請問!佛教中的是拜懺還是拜慚?而且拜慚是什么意思呢?謝謝啦!
是拜懺。是消除業障,輕松生活,實現愿望的最好方法。請您網上看:五臺山參夢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一開頭就是:拜懺。 來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