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楊姓的來源和來歷

解夢佬

楊姓的來源即楊姓起源,關于楊姓的來源是楊姓人常疑問和關心的問題,解夢佬算命網為解決大家對楊姓氏起源的問題,特整體了這份楊姓來源資料,希望能幫助解相資料的相關的朋友。


楊姓的來源,楊姓起源圖

楊姓的來之楊姓起源源一;出自姬姓

楊姓的來源即楊起源,楊姓出自黃帝之后西周王族。據唐代林寶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鄭樵的《通志·氏族略》記載,楊姓出于姬姓,源于晉地之楊國(今山西洪洞縣東南)。西周成王姬誦封其弟叔虞領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帶,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縣西),為唐侯。因唐地臨晉水,由此為晉(諸侯)國,叔虞即為晉開國之君。至春秋時,晉國內亂,晉武公(叔虞后裔西周第九代君夷王姬燮之十世孫)滅瑉侯統一晉國。武公死后,其長子詭諸繼位,為晉獻公。獻公相繼滅周圍諸小國,包括楊國。獻公封其二弟伯僑領地于楊,以地取姓即為楊姓。由此伯僑成為楊氏得姓始祖,距今約2600多年。另一說:周宣王(姬靜,也作靖)兒子尚父,幽王時封為揚侯,為晉所滅,其后為氏焉(古代揚通楊)。意即宣王小兒子尚父,其兄幽王封其地于揚,建揚(諸侯)國。春秋時揚為晉所滅,其后裔以楊為姓。此說之楊姓起源矩今也約2600多年。另據《史記·晉世家》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記載,晉滅楊后,封楊地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晉武公次子伯僑之孫突當時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為姓。至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頃公滅了勢力日益強盛的羊舌氏等氏族(肸為突之孫,肸之子名伯石),伯石之子遇其時逃難于原畢國所在地(今陜西西安、咸陽以北,原是周文王姬昌子孫的封地),復以祖宗封地楊為姓。史載此楊姓為楊氏正宗源頭,距今約有2500年左右。其后裔定居于弘農、華陰一帶(河南西北、陜西東部渭河下游一帶)繁衍生息,故華陰成為楊姓郡望。秦漢以后播遷全國各地的楊氏宗支,許多均源自關西(潼關以西)弘農、華陰。楊姓始出于晉國,春秋末期晉國六卿逐漸強盛,公元前4世紀中葉(前368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卿(諸侯)瓜分成韓、趙、魏三國地盤,史稱三晉。故有楊姓源于三晉,望出弘農之說。但幾說均可證楊姓出自姬姓。

此外尚有三說,且不論哪一說,其源均為黃帝后裔,周朝王室。姬姓楊氏占所有楊氏的主流。

楊姓的來源,楊姓起源。源于西周宣王子尚父說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數傳至宣王時,已是西周末年,國力已經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兒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時未能獲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時才被封于楊,為侯爵,所以史書也稱他為楊侯,建立楊國,后為晉國兼并,原楊國侯族子孫從封邑命姓為楊氏。陜西楊家村出土27件青銅器中,有一件后來被稱作四十二年逑鼎和楊國建國有關。 該鼎有一篇280多字的銘文,記的是周宣王四十二年,逑(qiú)這個大臣征伐犬戎的一支獫狁有功,而得到周王賞賜土地的事情。其中的75個字很關鍵:余肇建長父侯于楊,余令汝奠長父,休。汝克奠于厥師。汝唯克型乃先祖考,□獫狁出捷于井阿、于歷巖,汝不艮戎,汝□長父,以追搏戎,乃即宕伐于弓谷,汝執訊獲聝,俘器、車馬。汝敏于戎工,弗逆。翻譯成白話,大意是:周宣王我把我兒子長父封到楊地為侯,下命令給逑你予以輔佐,讓長父在楊這個地方安定下來,你發揚了你的老祖先與獫狁一貫的戰斗的精神,與他們交戰,追擊他們于井阿、歷巖、弓谷等地,斬獲頗多,你對軍事很有的一套啊。四十二年逑鼎的銘文相當于確定了一個史實,周宣王確實封了他的兒子在楊國立國,不過這個開國之君名字是長父,后人演繹成尚父。 楊姓起源說
楊姓源于晉武公子伯僑說 周滅唐(其地約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給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賞給他懷姓九宗。唐叔的兒子燮繼位后,改唐國為晉國,這樣唐叔就成周代晉國的始祖。晉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楊姓源于晉國太傅楊(月八十)說 伯僑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為羊舌大夫,這就成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轄有銅(革是)、楊氏、平陽三邑。突生職,職生赤,(月八十)、鮒、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稱叔(月八十),是晉平公時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職,因戴晉有功,被分封于楊氏邑(今山西洪洞東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強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華山仙谷,遂居華陰(今屬陜西),稱為楊氏。其后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是為山西楊氏。又據《廣韻》、 《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楊(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一帶),號曰楊侯,后并于晉,因為氏。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二:出自姞姓

姞姓楊國位于今山西省洪桐縣附近。周宣王滅狄,同時滅姞姓楊國尚父為楊侯。晉獻公滅楊,后封晉悼公之弟于楊,號楊干。晉平公時,楊又成為叔向的采邑,叔向子羊舌石以邑為氏,改姓楊氏。 1993年,在曲沃縣曲村鎮北趙村西南的晉國故絳遺址,編號為M63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對帶有楊姞字樣的銅壺,銘文作楊姞作羞禮壺,永寶用,專家們由此命名其為楊姞壺。 楊姞是什麼人?專家們對此有過激烈爭論,李學勤、王光堯、李伯謙三位著名考古學者根據楊姞壺銘文指出,歷史上曾經存在一個文獻沒有記載的姞姓楊國,楊姞壺正是這位姞姓楊國的貴族女子,嫁給了晉國國君穆侯邦父。也就是說,在長父建楊國之前,確實有過另一個國君姓姞的楊國。這個國家如何沒有了呢?專家推測,應該就是被頻繁入侵的獫狁滅掉了,晉穆侯邦父夫人楊姞很有可能就是姞姓楊國君末代的公主。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三:賜姓轉姓

1.因功賜姓
因為建樹功勛而被統治者賜予大姓,以使其門庭生輝,光宗耀祖,是賜姓中最基本的類型。 隋代楊義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尉遲氏屬西部鮮卑,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義臣之父尉遲崇,北周時為定州總管,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當時義臣年幼,養于宮中,數年后奉詔宿衛宮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楊堅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于是下詔:賜義臣國姓楊氏,賜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孫。不僅賜予皇室姓氏,還確定了義臣在皇族的輩份,這在受賜姓者中,可謂極受恩遇。

2.普通賜姓 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 分支)后,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從其養主 最普遍的現象,是他姓之人因為養父或主人姓楊而轉從其姓。 西晉時候,活躍在武都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一帶的氏族首領百頃氐王楊飛龍,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為飛龍養子,遂從其養主轉姓楊氏。后來楊茂搜繼飛龍為氐族首領,被晉愍帝封為驃騎將軍。 從其養主現象最頻繁的時期,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亂后,方鎮勢力不斷膨脹,一些方鎮逐漸成為與中央相抗衡的獨立王國。或出于政治野心,或為了自保其土,藩帥紛紛招兵買馬,一些兇悍勇猛之徒,成為藩帥的義兒假子,轉從養主之姓。宮中宦官為擴展自己的勢力,也紛紛養他人為己子。從其養主而轉姓的風氣,一時大盛。 唐代楊思(日助),本姓蘇,因為楊家養子,遂從養父姓楊。楊思(日助)是唐玄宗時期人,從史籍看,那時這種轉姓現象尚不很多。以后情況就大不同了。楊復光,本姓喬,少時養于內侍楊玄價家,遂轉姓楊。唐僖宗時,楊復光因鎮壓王仙芝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弘農郡公,而弘農(治今河南靈寶北)正是楊姓最顯赫的郡望。楊守亮,本姓訾名亮,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得訾亮,養為假子,轉姓楊,改名守亮。楊復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楊玄翼養子,遂轉姓楊。楊復恭在唐僖宗時任左神策軍中尉,后來定策立唐昭宗,權傾一時。

4.改姓 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施行漢化,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蘆」氏,后改為漢字單姓「楊」氏。 還有,在中國革命史上,屢有這樣的情形,革命者為了工作需要,轉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轉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抗日名將楊靖遠將軍,滿族人,原姓趙。1938年,任冀魯邊區抗日武裝部隊副司令員。次年元月,被偽保安司令孫仲文殺害。 中共黨員楊林,朝鮮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勛。1936年任紅15軍團75師參謀長,在率先鋒營強渡黃河的戰斗中負重傷犧牲。

5.回歸舊姓 有的楊姓成員因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來又改回楊姓。如楊老令公——楊業身上。楊業本名崇貴,后避北漢世祖劉崇名諱,改名重貴。楊重貴少年時投身劉崇,劉崇賜其姓劉,改名繼業。劉崇之子劉承鈞有養子劉繼恩、劉繼元、劉繼忠,楊重貴賜姓名為劉繼業,可能是因為劉崇長子劉(斌貝)早死無后,遂以楊重貴為劉繼業而為其后嗣。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統兵攻北漢,圍太原,北漢主劉繼元降宋,而劉繼業猶據城苦戰。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劉繼元招降繼業。于是繼業歸宋,復姓楊氏,只名業。楊業歸宋復姓。 貴州臺江巫腳鄉的苗族楊姓。過去,有一戶姓楊的遷到翁慕溝居住,由于那里是歐姓聚居區,這位楊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歐,以便同歐姓村民親密相處。后來他的兄弟又恢復楊姓。解放后,他的兒子也改姓楊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四:少數民族楊姓

氐族楊氏,氐有楊氏,世居仇池。 白族楊氏,楊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楊氏曾成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楊干貞,五代十國時大義寧國君主,白族,云南賓州人.先世為南詔權貴,大長和國時為劍川節度使,后為大天興國權臣,1927年滅大天興國,自立為主,改國號為大義寧國.因為暴虐,被殺,在位8年。元代以后,楊氏仍為白族大姓。楊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縣(今云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舉人,任黃州府(治在今湖北黃岡縣)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閉門讀書,鄉人都稱他為長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區是楊氏的聚居地。 滿族楊氏,滿族楊氏的祖先多為漢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楊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貴州,后遷居山東登州。康熙年間遷居吉林,耕種官田,因為能提前交納5年的額糧,被批準入漢軍鑲黃旗,成為滿人。這支楊氏自始祖楊榮至今已傳十四世。 納西族楊氏,楊昌,清代納西族散文家,云南麗江大研里人。喜慶十二年(1807年)舉人,任湖北天門等縣知縣,疏導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績。他的散文非常出眾,著有《四下可齋》集。他還寫有許多游記、雜記等,內容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等,深得士林嘆服。他有大約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叢書《滇文叢錄》《麗郡文征》等集中。楊元之,清代納西族詩人,云南麗江大研里人。祖父楊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順天鄉試舉人,任刑部主事。楊元之以善寫漢、納兩讀的詩出名。 苗族楊氏,楊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約于元皇慶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書院,對傳播漢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過重大作用。楊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將領。父親楊(王景),楊洪初從明成祖北征,機警敏捷,以勇著稱。正統三年(1438年)任都指揮同知,正統九年,擊敗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總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鎮朔大將軍。 回族楊氏,楊應奎,明代詩人、書法家,回族,山東益都人,正德年間進士。 此外在侗族、朝鮮族、蒙古族等等也有楊氏。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五堂號

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余堂,中有四知堂
弘農堂:弘農,地名,古為陜西之弘農縣,今為陜西之華陰縣,是楊姓的肇姓始祖杼公興旺發祥之地,故用此堂號。 關西堂: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 四知堂: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有一次,有個學生在夜里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里行賄。楊震堅決不受,并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那個人還是不死心,笑著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為堂號,效法祖先的清廉家風。 此外,楊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光裕堂、賜書堂、崇本堂、清白堂、務本堂、紹興堂、瑞本堂、紹先堂、河東堂、棲霞堂、秦和堂、鴻儀堂、安陽堂、鴻山堂、新楊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等。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六:楊姓譜牒

楊姓譜牒修撰的歷史相當悠久。
楊氏家譜漢代劉歆在《七略》中提到與他同時的楊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志中摘引的《家牒》片斷涉及楊雄身后世。《世說新語》劉孝標注提到數十種南朝士族家譜,其中有《楊氏譜》。《隋書經籍志·譜系類》錄有:《楊氏血脈譜》2卷,《楊氏家譜狀并墓記》1卷,《楊氏支分譜》1卷,《楊氏譜》1卷。此外,古籍中還提到北齊有佚名的《楊愔家傳》。以楊姓和王姓等為多,南北朝時的楊姓大族,已有編撰家譜之風。宋至元明時期,私修的楊姓家譜為數不少。元末戰亂,楊氏衰落,譜也殘缺。明初,分別任司倉、通判的楊氏兄弟罷官家居,商量采擷文獻重修家乘,但不久即相繼去世。為繼承先輩遺志,楊士奇與從兄楊思貽遍訪博求,雖為片紙也謹慎過錄,積十多年努力,編成《楊氏家乘》。《楊氏家乘》第一部分為族譜,以示尊重本始;第二部分為家譜,以示尊重親人;以后依次為楊氏人物事實、哀鞔文字、楊氏人物遺文、贈答之作;末附有助于旁考楊氏行事的名賢文字,總共20卷。清代為私修家譜的大發展的時代,雍正皇帝撰寫了《圣諭廣訓》,下令在各地方宣講,敦促各宗族修族譜以聯疏遠,各級官僚及地方士紳起而應之,各宗族聞風仿效,家譜之盛,遂為空前。民國時期,篤宗族、勤譜事之風未曾稍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修譜之風稍歇,20世紀80年代后,因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推動,許多族姓又興起續修、重修之風,如重慶萬州、湖北荊門等地的楊姓組織了不少修譜委員會或理事會,分別致書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請同鄉同姓寄去生平業績,以便輯入族譜。這時的家譜,傳統的功能已相當淡化,聯絡感情、光大族姓、多途徑發展鄉里經濟,成為新修家譜族譜的主要目的。久離鄉里的楊姓成員,則通過參與修譜來寄托慎終迫遠的尋根情懷,當然也不排斥衣錦還鄉的驕傲之情。家譜修好后,要定期續修,一則續上后出子孫,二則根據家族內部調節和整合族人的需要,適當修改族規。續修家譜,并不單是循例而行,也是調整族內關系的需要。
家譜的內容體例根據現存的楊氏家譜來看,主要包括:
1.譜序,主要記述族姓的來源,先世德行、宗族的遷徙和本家譜的編修、續修情況。譜序一般由本族名人或請當時的社會名人執筆,詳細敘述族姓的起源、發展和遷徙的全過程。以使后代子孫知道祖先源流和他們輾轉遷徙的艱辛。
2.譜例,也稱凡例,說明家譜編修的基本原則,家譜的作用和編修家譜的必要睦。
3.世家,記述本族的名人事跡。
4.誥敕,記錄當朝政府對本族人的旌獎文書。
5.像贊,收集本族先祖、名人的畫像,在其后寫上贊語,歌頌其功德。
6.世系,這是家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本家族的一世祖以下,每代每人的女名都按輩分寫清楚,一看便知自己的繼承關系。
7.傳志,記述先祖名人仕宦的傳記,以教育后代子孫。
8.家訓,對子孫的教育準則。
9.祠規,記述本族祭祀的規矩。
10.祠堂,記載墳墓、義莊等財產情況。
有的楊氏是別的姓氏改的,比如江西省九江縣岷山鄉中嶺村的楊家大屋,以及從楊家大屋遷移出去的子孫,他們雖然戶口本、身份證以及村子的名字都是姓楊,但他們的祠堂、家譜、墓碑等等全是姓王的!像這種王氏楊支的現象很多,他們名義上姓楊,宗族上是姓王的,他們不與楊姓有宗族上的往來,他們的家譜叫王氏宗譜。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楊氏宗祠四知堂  

出自東漢名士楊震,西元108 年(東漢永初二年)春,他調任東萊太守的時候,路過昌邑,身為命官的楊震,昌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史任內薦舉的官員,聽得老師楊震到來,晚上王密便悄悄前去拜訪,并帶黃金十斤作為禮物。雖然東漢時的一斤相當于今天的250克左右,但金十斤也相當于今天的五斤金,等于好幾根金條了。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舉薦表示感謝,二是想請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關照。楊震當場拒絕了這份禮物,并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道:幕夜無知者。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四知成為千古美談,其后人以此為堂號效法祖先的清廉家風。 楊巨源書法

先秦時代
楊朱:戰國時期哲學家,主張"人人不損一毫"。
秦朝時代
楊章:秦朝華陰侯。
漢朝時代
楊敞:西漢丞相。 楊震:東漢太尉,為官清廉,四世三公。 楊修:漢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晉朝時代
楊駿:車騎將軍,臨晉侯。
南北朝時代
楊播:北魏上柱國。 楊纂:北周名將。
隋朝時代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即隋文帝。北周外戚,于西元581年建立隋朝。勵精圖治,改革兵制,于西元589年滅陳,結束了自漢末三國以來400余年的分裂局面。 隋明帝楊廣
楊廣:隋文帝次子,即隋煬帝。戰功顯赫,開鑿大運河,創立科舉制,影響后世千年。駕馭遼東,通西域,暢通絲綢之路。
唐朝時代
楊炯:初唐四杰排名第二,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 楊貴妃
楊玉環(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五代十國
楊行密:字化源。五代吳國開國君主。廬州合肥人。少為群盜,占據廬州,唐昭宗拜為淮南節度使,封吳王,悉有淮南江東地,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稱帝,追尊為太祖武皇帝。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宋朝時代
楊業:初事北漢,驍勇善戰,賜姓劉,名繼業。北漢亡,歸宋,刺代州,積功遷云州觀察使,后潘美以忠武軍節度使北征,業副之,連拔應、寰、朔各州。會契丹國母蕭氏率眾南下,復陷寰州,業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業赴敵,既戰而敗,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后代楊延昭,楊文廣一直為北宋王朝捍衛疆土,楊家將的忠勇事為后人傳誦。 楊延昭:民間俗稱楊六郎,楊業之子,久經沙場,智勇兼備,防守邊關20余年,因操勞過度,57歲時病逝于軍前,皇帝甚哀。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明朝時代
楊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余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并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后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楊榮:(1371—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榮,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永樂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當朝首輔。

楊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濟,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也做一楊傅)正統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當朝首輔。時人稱為南楊。他與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同授編修,但是兩人的仕途經歷卻大不相同。楊榮因其后被檢入內閣,又不斷跟隨成祖北征而成為永樂朝的近臣。楊溥卻因為被選侍太子朱高熾為洗馬,成為太子身邊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漢王朱高煦奪嫡的威脅,并且一度為這場奪嫡斗爭而入獄。

楊延和:(1459——1529),漢族。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舉于鄉,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進士及第。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之子,公認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學家,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江西廬陵。

楊一清:(1454年-1530年),字應寧,號邃庵,謚文襄,漢族,明朝鎮江丹徒(今屬江蘇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 楊繼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追謚忠愍。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諫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因彈劾嚴嵩而死,被奉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楊忠愍文集》。
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清朝時代
楊秀清:原名嗣龍,清朝廣西桂平人。因與洪秀全約為兄弟,故改名秀清。與秀全同起事,屢敗清兵,封東王,太平軍號令幾全出自秀清,權勢頗盛,故世并稱洪楊。

楊深秀:(1849-1898):清末維新變法人士。

楊昌浚:字石泉,號鏡涵,別號壺天老人,湘鄉縣神童鄉豐樂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西陽鎮)人.湘鄉桐瑞臺楊氏文升公十二派孫.湘軍重要將領,先后擔任浙江巡撫、甘肅布政使、護理陜甘總督、漕運總督、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陜甘總督兼甘肅巡撫、兵部尚書等職。官至太子太保。逝世后,清政府誥贈其為太子太傅.。楊昌浚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其中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近代現代
楊虎城將軍
楊虎城:民族英雄,陸軍上將。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號虎臣。1910年在家鄉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 楊得志: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

楊嘉墀:1919年7月出生,江蘇省吳江縣人,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1947年至194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5年期間,先后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員和美國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56年回國后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所長。1968年后調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航天部總工程師。1999年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楊嘉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06年6月11日12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楊虎:陸軍上將,上海警備司令。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楊利偉(16張)楊尚昆:曾任中國國家主席。

楊振寧:安徽合肥人。華裔美籍物理學家,西南聯合大學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芝加 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一九五七年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利偉: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

以上為關于楊姓的來源之楊姓起源,楊姓堂號,張姓名人等相關內容,同時我們還為您提供不錯的:楊姓起名,楊姓名字大全,楊氏家譜,各地楊氏族譜大全 等相關內容供你查閱參考。

以上就是解夢佬算命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楊姓的來源和來歷,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百家姓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