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易經》對中國文化有哪些積極影響?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總源頭,是貫穿中國文化的主線,堪稱一部智慧寶典,以其萬古而恒新的智慧之光,滲透進卜筮、中醫、武術、音律、風水、書法、圍棋,飲食、兵法等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中,又與現當代的坫前沿的科學相結合,是現代人了解、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樞紐。
從社會政治和人的思想觀念品德方面而言,它不僅提出了一套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體系,而且也深入地研究了人的行為準則。展現了一個理論與實際行動相關連的思維模式和方法策略。因此,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一些有作為的帝王將相,都從中汲取了豐富的思想營養。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八卦模式和陰陽學說,擴展開來則構成了年方文化的思想核心。中醫的臟捬經絡學,就是以陰陽五行為基礎。道家則汲取了易理而發展成較為完備的中國養生學。中國的數術學,更是起源于《易》,而派生出枝枝葉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更有:《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及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這些都是在易理指導下發展起來的實用性科學。所以,《易經》可以稱得上是東方文化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它不僅能給人以知識,而且能給人以智慧,它就像是通向各類實用科學大門的一把鑰匙。從這個意義上也就不難理解,在科學日益昌達的今天,《易經》為什麼會成為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
《易經》對中國文化有哪些消極影響?
俗話說:學會《易經》會算卦。于是人們一談到《易經》便會與算命先生聯想起來,然后便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是封建迷信。這就使得《易經》對中國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掌握易學知識的人出于某種目的對這種知識過度夸張,使易學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對易學知識不了解的人因為感到神奇而為其賦予了過多的神化色彩,變不易為簡易的占卜方式使真正的易學蒙受了不白之冤丨源遠流長的神鬼意識是迷信的根源。由于這四大原因,使易學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而顯得有些封建迷信。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全部內容,更多易經基礎精彩內容,請關注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