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具有"認識論〃、"方法論〃的特征
一、從"哲學是對世界的根本認識〃的角度看,《易經》是以"易的觀點,即運動和變化的觀點認識世界的。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從何而來?將住何處去?這些問題都是宗教、哲學需要解決的認識問題。《易經》與其他哲學和宗教一樣,都關注這個普世的問題。《易經》以平靜的心態,解釋世界和萬物均來源于"易〃。《易經》對世界的根本性認識就是運動,物物皆動、物物皆易,只有〃動〃才是客觀世界最普遍、最本質、最共同的特征。客觀世界,就是在太極與道的相互作用之下,處于不斷變化、運動和發展之中。
"生生之謂易〃,這就是《易》對宇宙和人生的根本性認識。
《易經》沒有西方哲學絕對的形而上學,只有相對的形而上學。當只有把此宇宙的全部,當作一個事物看待時,形而上之說才成立。正因為此,中國沒有唯一的神,大眾也沒有宗教的狂熱。為什麼祖先如此聰明,卻沒有創出一種宗教?因為《易經》里沒有宇宙唯一的主宰者,創生宇宙者是"三位一體〃之故。儒家尊崇〃太極〃把它看做是創生宇宙之神,結果是以埋葬《易經》的智慧為代價。悲乎!
二、《易經》具有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的哲學特征。
《易經》從"易〃的角度看客觀世界,客觀世界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沒有一成不變的現象存在,這就是《易經》的世界觀。從方法論的角度,河洛八卦的象數二元結構,河圖洛書為外,先、后天八卦為內;太極為內,道為外;而易則自為果,這內、外之因果關系,也就是"方法"。內有動、靜,外有動、靜,這是分析事物之變化、發展的四種方式;河洛八卦為運動方式的分類,而卦序為運動方式的組合,這同樣也是認識事物的運動本質的"方法〃,至于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中有變,亦皆為一種認識"方法〃。易、道、太極三位一體,以陰陽為主線,則又是另一種不同的認識法。整部《易經》,歸根到底,就是教人認識事物,分別事物的種種方法而已。
更多《易經》具有"認識論〃、"方法論〃的特征的相關文章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