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節卦:節儉有度,莫當守財奴仆
《易經節卦》曰:節:亨,苦節不可,貞。意思是說:《節卦》象征節制:節制可致亨通;但過分的節制也是不可以的,節儉應該有個度,應當持正、適中。
《節卦》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有個度,如果節儉過度,該用的舍不得用,就變成了吝嗇。
有這樣一個笑話:
兒子問父親:什麼叫節儉?什麼是吝嗇?
父親答:比如說商場大減價,你老爸給自己買一件減價的衣服叫節儉!如果給你媽買那就叫吝嗇!
這雖然只是一個笑話,但說明了節儉與吝嗇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節儉的意思是:該花的錢要花,不該花的則省。而吝嗇的意思卻是該花的錢不花,不該省的也省。然而,一般人往往把節儉和吝嗇等同,有些人甚至為了追求節儉而寧可餓肚子也
不愿花一分錢,最終變成守財奴。
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就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守財皇帝。練習書法,他總要把紙張正反兩面全都寫滿;購買物品,他會派人到民間市場討價還價;逢年過節,皇宮里面從來沒有歌舞宴樂之事。朱由檢從當皇上那天起,幾乎年年喊窮,他禁止宮中穿華麗衣飾,規定婦女不準穿金戴銀等。對于崇禎皇帝來說,花錢簡直就是在要他的命。
一個擁有四海、掌控天下的皇帝,能夠做到如此的艱苦樸素,除了天生吝嗇外,還迫于當時入不敷出的經濟狀況。大明江山經過幾個昏庸皇帝的折騰,到崇禎皇帝即位時,國力衰敗,國庫空虛,經濟蕭條,朝廷每年的收入不過幾百萬兩白銀,而每年的支出卻高達千萬兩,到李自成圍攻北京時,國庫里面只有40萬兩。李自成攻陷太原后,崇禎皇帝緊急征調吳三桂入京勤王,戶部卻連100萬兩的軍餉都拿不出來,致使吳三桂勤王不利,京城告急。
國庫雖然沒有銀子,可崇禎皇帝自己的內帑卻極其豐富。李自成占領北京后,僅從宮內搜出的白銀就多達3700多萬兩,黃金150多萬兩,其他珠寶無數。對于這筆私財,崇禎皇帝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比大明的江山都重要。從崇禎二年,大臣們就建議他動用內帑賑濟發餉,可崇禎皇帝硬是哭著說帑藏如洗。北京城被層層包圍后,他寧可讓守城軍卒餓著肚子,也舍不得拿錢激勵守城的將士。大臣們多次懇請他拿出私財以充軍餉,可他卻向大臣們哭窮說:私帑業己用盡。
無奈之下,崇禎帝要求文武百官無償捐助。為此,他還讓國丈周奎以國家為重,掏出幾萬兩銀子,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天下最富的皇帝都不肯掏錢保護自己的江山,又有誰甘愿動用自己的私財呢?周奎家里有50多萬兩現銀,卻連聲叫窮,周皇后無奈,偷偷地從內帑中拿出5000兩交給父親,周奎竟然從中扣下2000兩,最后只拿出3000兩;宮里最富有的太監總管只從12萬的私財中拿出1萬;其他富有的官員更是紛紛裝窮。倒是那些窮苦的平民百姓,在一片哭聲中,紛紛捐款,多者有三四百金。一場全城范圍內的募捐,最終籌集到了20萬兩銀子。
一直到國破人亡,畢生節儉的崇禎皇帝始終沒有拿出一分錢來保衛自己的江山。社稷將傾,皇上還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嗎?皮之不存,毛將附焉?這是左都御史李邦華對崇禎皇帝最后的勸諫。
為了節省100萬兩銀子而丟掉了3700萬兩,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祖宗辛苦打下來的萬里江山,這本是一筆再簡單不過的賬,但自幼聰明的崇禎皇帝卻到死也沒有算清楚。
美國作家約瑟?比林斯說:有幾種節儉是不合算的,比如忍著痛苦求節儉就是一個例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節儉的真正意義。真正的節儉并非吝嗇,并非一毛不拔,而是省用得當。
善于節儉的人與不善節儉的人,有著很大的不同。不善節儉的人往往為了節省一分錢的東西,卻浪費了價值一元錢的光陰。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準備做大事業的人,切不可斤斤計較于一分一厘。只有靠理智的頭腦、合理的規劃,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以上就是易經節卦:節儉有度莫當守財奴仆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其它相關文章。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