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什麼是太極我國歷代對太極的探討

解夢佬

什麼是太極,太極是標志宇宙本原及其無限性的一個重要哲學范疇。在中國哲學史上,人們對太極的含意及其奧秘進行了反復的探討。

太就是先的意思,極就是盡頭的意思。太極的含義就是始前終后,它包含了事物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全過程。太極本身圓而空,處于有無之間,從而能化生萬物。太極包含著兩儀陰陽,陰陽交互環抱,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有了陰陽,道立其中,于是萬物就根據道的規律發生發展。太極圖就是表示這種太極思想的圖示。

太極作為哲學范疇是戰國時期成書的《易傳》正式提出來的。《易傳•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謂太極,是指至高無上的宇宙本原,含有至極無以復加之義;所謂兩儀,是指天地、陰陽;所謂四象,是指春、夏、秋、冬四時;所謂八卦,是指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表示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物質實體。在這里,《易傳》作者只是描繪了宇宙生成的過程,并未明確規定太極究竟是精神實體還是物質實體。正因為《易傳》作者未能對太極的性質作出界說,所以后世思想家都依據自己的哲學觀點解釋太極,從而引出了豐富多彩的探討和爭論。

戰國末年,《呂氏春秋》作者以道來解釋太一。太一與太極是極相近的哲學范疇。何謂太一?《大樂篇》指出:道也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可為狀。有知不見之見、不聞之聞、無狀之狀者,則幾于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謂之太一。并由此提出了萬物所出,造于太一的命題。即認為萬物本于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渾渾沌沌,離則復后,合則復離,是謂天常。

漢代解釋太極,有三種說法:一是馬季長以北辰比附太極,以日月辰宿之天象附會大衍之數。他說:易有太極,謂北辰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氣。北辰居位不動,其余四十九轉運而用也(《周易正義》卷七引)。二是緯書的五運說。《孝經•鉤命訣》云: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極,是謂五運。形象未分,謂之太易;見氣始萌,謂之太初;氣形之端,謂之太始;形變有質,謂之太素;質形已具謂之太五氣漸變,謂之五運。(《鴻書》天部三引)我們把這段話可以簡要概括為一個公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混淪、元氣)——天地——四象——八卦。這里顯然把太極說成是渾淪的元氣,并且生天地萬物,但在太極之前還有四個階段,太極(即元氣)并不是宇宙的終極根源。三是東漢經學家鄭玄的觀點,他說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也。(王應麟:《鄭氏周易注》引)。

魏晉時期,隨著玄學思潮的興起和發展,漢以前的宇宙生成論已逐步讓位于宇宙本體論。王弼、韓康伯依據以無為本的觀點,把太極說成是無的別名。作為無的別名的太極,在時間上并不先于萬物之有,太極就在萬物之中,太極與萬物的關系不是派生和被派生的關系,而是本末、體用的關系。唐代孔穎達以元氣解釋太極,反對王弼、韓康伯的說法。他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周易正義》卷七)。

宋元明時期,隨著理學思潮的興起和發展,都在注《易》的形式下,對太極進行了廣泛的探索。把對太極的認識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如果說唐以前的哲學家主要是把太極視作一個實體概念的話,那麼這一歷史時期則是把它看成是實體概念和屬性概念相統一的最高哲學范疇。

北宋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熔儒道于一爐,提出了無極而太極的新的太極圖說。邵雍則從象數角度來推演世界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他認為道為太極。北宋初年,李覲同周敦頤、邵雍相反,他把太極看成是有和無的統一體,太極既是無容體可見的無,又是其氣已兆的有。張載則認為太極的本質是氣,結構形式是一物兩體。這種觀點有三層含義:太極既不是道,也不是無,而是實有之氣;太極與萬物的關系是體和用的關系,而不是派生和被派生的關系;太極是由虛實、動靜、聚散、清濁等矛盾(兩)構成的統一體(一)一與兩是統一的不相離的關系,無兩則無一,無一則無兩。

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在太極學說上,他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太極理論。①他站在理的一元論的基礎上,把太極解釋為理。說:太極、理也;陰陽,氣也。(《太極圖注》太極只是一個理字。(《朱子語類》卷一所謂太極,總天下萬物之理,便是太極。(《朱子語類》卷九十四)。②在他看來,作為宇宙最高本體的理是無形、無象、無處所的絕對精神。說太極無方所、無形體、無地位可頓放。(《朱子語類》卷九十四)。認為如果不把太極說成無極,就會否定太極的絕對性。③太極不是凝固不動的,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他把實體性和運動性結合起來。他說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蓋方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靜者,所乘之機也。(《周廉溪先生全集》卷一)

與朱熹同時的哲學家楊萬里說元氣渾淪,陰陽未分,是謂‘太極’……蓋太極者,一氣之太初也。極之為言至也……陰陽不測,至幽至神,無儀無象,‘太極’是也。又說廣陰陽未分謂之‘太極'‘太極’既分謂之陰陽,其為天地之道也。舍陰陽以求太極者,無太極;舍太極以求天地者,無天地。(《誠齋易傳》卷十七)。在這里,楊萬里把朱熹的先于陰陽二氣的太極(理)還原成陰陽未分的元氣,太極與陰陽是合二為一的。但是,他并未把太極簡單地規定為某種具體事物,而認為是有物與無物的統一體。南宋陸九淵則認為,太極即是心。他說:天地生于太極、太極就是心,(《漁樵問答》),也就是說,太極(心)是天地萬物的本原。

自明中葉開始,許多唯物主義哲學家,對唯心論的太極說進行了全面批駁,豐富和發展了張載、楊萬里等人的太極說。羅欽順認為太極即是陰陽二氣。王延相認為太極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就元氣不可名言即無形無象、無生無滅來說,可稱為太極。太極是指道化至極之名,即指元氣的無限;性、絕對性。這是一個屬性概念;二是就造化之源的實體來‘說,是指天地未判之前的混沌之氣(或太虛之氣、太始渾沌清虛之氣)的本體。這是一個實體概念。合言之,所謂太極,即是標志元氣及其無限性(絕對性)相統一的哲學范疇。在楊慎看來,作為宇宙本原的太極不過是無限之元氣而已。就其實質來說,太極既不是有形有限實有之一物,亦不是空無所有之虛無,而是無限實有之元氣。明代著名哲學家王夫之在綜合吸取和批判已有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對太極之辯作出了理論總結。①他以氣解太極,認為太極是陰陽二氣未分的鈉蘊狀態。②他把太極規定為合和分的統一過程。從陰陽變化渾淪于太極之中而為一來看,是合二而一;從太極這一統一物中分化出清濁、虛實、大小之殊異來看,是一分為二。

一分為二和合二為一是太極發展過程中所表現的不同形式。③從體用相涵的角度,提出了易有太極,故太極有易的命題。

總之,在宋元明清時期,圍繞著太極的爭論,有三種基本觀點:一是以理(或道)解太極。二是以心解太極。三是以氣解太極。

鴉片戰爭以后,由于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大量傳入,許多資產階級進步學者,試圖以西學來重新解釋太極,使太極西學化。孫中山認為太極就是西方的以太。他說:元始之時,太極(此用以譯西名以太也)動而自電子,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孫文學說》)以太是西方17世紀至20世紀初在自然科學中頗為流行的一個物質性概念,是指一種充滿宇宙、滲透于一切物體,沒有重量、密度極小而有彈性的媒介。

走向世界的太極圖

美國當代物理學家惠勒曾經說過,他之所以敬佩中國的傳統,不僅在于中國的長城箭垛、帝王陵寢、佛塔古寺等看不盡的物質上的歷史陳跡,更在于中國的許多偉大思想家所留下的精神寶庫。許多外國學者認為,太極、八卦正是這精神寶庫中的瑰寶,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前的偉大發明。太極圖正在走向世界。

世界上第一個登上航天飛機的華人王贛俊博士,上天之前,特意為自己制作了一個太極圖臂章,甩陰陽二極來代表液體在有重力和無重力的兩種情況下的物理現象。美國著名的貝爾研究所的所徽圖案,也吸收了太極的結構。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的尊師玻爾為自己家族設計的族徽中,把太極圖作為圖案的中心,象征著他發現并倡導的并協原理。還有,新加坡空軍采用太極圖作為機徽;國際出版公司的廣告標,也直接采用了太極圖。

斯里蘭卡郵票上也有中國古代陰陽圖。這枚郵票是以橙黃作底色,配以桔紅的邊飾,襯托出一幅中國古代的太極陰陽圖。中間是一根象征人體經絡和穴位的金計,一只抖動著雙翅的和平鴿銜著金針,停立在地球之巔。這幅構圖,顯示出中國偉大的醫學成就。這是斯里蘭卡于1981年10月20日,為祝賀第七屆國際醫療會議召開而發行的一枚郵票。

需要者重提出的是,1988年9月17日在南朝鮮漢城舉行的第24屆奧運會,選定的奧運會會標設計核心為中國的太極圖,它是由三條黃、紅、蘭色的帶子由右向左旋轉而成,三條色帶分別代表夭、天、人三位一體(即三才),似乎標志著太極圖已經沖出亞洲,正在走世界。

以上就是什麼是太極我國歷代對太極的探討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太極頻道!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