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天人感應文化觀念的認同。天人感應雖然到西漢董仲舒時才正式提出來,但作為一種文化觀念,它早已滲入到人們的文化意識中。古時的各種占卜活動、天子祭天祭地,都是基于這祥一種樸素的天人關系的認識:人世的一切都受天的支配,地的制約,人有休咎,天必示之。所以《易》有天垂象,見吉兇的說法。漢代大儒董仲舒將先秦人們對天人關系的認識明確化,提出了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天人感應說,把天命、天意渲染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天人感應在人們的文化意識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遇有突然變故,人們措手不及,就不自覺地想到了高高在上的天,夭吶!正是許多人在無可奈何之際的一種下意識的感慨,反映出對不公平的夭人關系的憤懣。由于相信天的存在,承認天對人的絕對主宰和人對夭的絕對臣服,因此,不少人試圖通過某:神方式實現與天的溝通,通過對天人感應之兆的觀察分析預知天意。占卜和算命恰恰適應了求卜者的這種心理需要。在許多求卜者看來,那些由人為操作而得來的偶然現象都是夭人感應的必然結果,因而對那些本屬無稽的東西深信不疑。天人感應的文化觀念超越了時空距離,在古今一切求測者那里實現了認同。
其二是宿命文化觀念的認同。中國傳統文化的各主要流派對命運的解釋互有差異,在儒家那里f命運就是夭意的體現,所以,孔子把畏天命視為三畏之首;佛門信徒相信靈魂不滅,認為命運就是因果報應;道家另有高見,認為命運是道的運動: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莊子•德充符》)。不論各家表述如何不同,但都承認命有定分。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代上自天子,下至黎民,言及命運,無不默然緘口,倘逢無力抗拒或無法解釋的意外之事,莫不感慨命該如此!故有死生由命,富貴在夭、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滿升、命中無有莫強求之類的俗諺。這種宿命觀念,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對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和性格模式都有很大影響。有的人信奉宿命的文化觀念,甘貧守賤,事事唯唯,一生恭謹;有的人雖然相信宿命,但認為天意從來高難問,率意而為,一生疏狂簡傲。前者求實務實,后者浪漫放達。俞者時時處處希望了解自己的命運和前途,以便把握自己,決定以后的行動;后者則很少求人預測命運,或者雖然預測,只是聊當一笑。同是相信命運,態度卻是兩樣,前者聽之信之從之,后者則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在古代中國,敢于執反對宿命大旗的人極少極少,誰反對宿命的文化觀念,誰就難免四面楚歌。在宿命論盛行的時代,無神論者是沒有多大市場的。這也許是世界古代史的一種普遍現象,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不就是為自然科學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的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妨礙了教會的神學統治,而備受宗教法庭的迫害嗎?多年來,我們雖然一直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但傳統的宿命觀念的影響依然頑強存在,最近幾年,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由于信仰動搖,反而被傳統的宿命觀念征服,成為年輕的宿命論者。這就形成了新的認同,即宿命文化觀念的認同——正是這種認同為占卜術的延續和再生提供了文化基礎。
其三是對超自然力景的崇拜和對人自身力量的懷疑。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崇拜趄自然力量的現象,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都反映出人們對趄自然力童的崇拜心理。這類崇拜后來都變成了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以及中國的道教,哪一種宗教不是崇拜超自然力量呢?救世主耶穌、安拉神、釋迦摩尼(如來佛)、張道陵,哪一個是凡夫俗子?他們是超自然力量的化身,無所不能。一些不相信宗教的人,也有各自不同的強力崇拜。崇拜超自然力量說到底也就是強力崇拜。這種崇拜反映出人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和不信任。造成這種文化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科學技術落后、社會不公平和人們對自身缺少認識。古人上下相見、朋友相聚、親鄰相逢,都試圖表現出自己的謙謙君子之風,言辭都很卑謙。這當然是中國式的交往。然而,卑謙不僅僅是為了取悅于人,在其深處卻隱藏著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和不信任。堯堯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這也是中國古代的人文環境。在這種人文環境由,不少人藏巧守拙,大智若愚,深藏不露。因為鋒芒畢露容易招惹是非,而示人以卑謙卻能贏得同情和支持。這正是古代中國人為什麼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迷信和崇拜強力的關鍵所在。中國社會自漢唐以后積弱積貧,不復見漢唐氣象,其深層文化原因,或許可以從這種文化心理中窺視一二。
由于上述文化觀念和文化心理的作用,中國古代占卜術在各個時代、各個階層一直盛行不衰,權傾天下的帝王,宦途碌碌的官吏,寄意科場的學子,矚意風月的男女,以及那些貧富、貴賤、窮達、壽夭各各不同的人們,對求神問卜都有一種特殊的嗜好•而古代中國滿足人們這種嗜好和文化心理的占卜術又是特別多,可謂是花樣翻新,奇術迭見。秦漢以前有龜蓍卜(卜筮)、占星、占夢、《易》卦、相術、堪輿術等。秦漢以后,隨著五行術的出現和干支紀年法的使用,新出現了九宮、六壬、太乙數、奇門遁甲、建除、叢辰、歷家、夭人等術數,中國古代的占卜術由群體行為演變為預測個人的福禍休咎。《史記•日者列傳》記載的漢武帝聚會占家問某日可否娶婦的故事,淸楚地表明由群體向個體的轉變。之后,除少數幾種術數(如占星術、《易》卦、五行術)還用于軍國大事外,中國古代占卜術主要是在士大夫間和民間流行,操此術者主要是道士、僧徒和落拓學子。唐宋時期,又出現了扶箕、己已占、子平推命、軌革卦影等術數,先秦就已出現的拆字、讖語也被一些術士神秘化,用來預言人的吉兇休咎。這個時期,相術和相術理論都有很大發展,出現了集相術大成的《麻衣相法》,并且還出現了預言唐以后歷代王朝更迭的《推背圖》。明代,張中的《鐵冠圖》和袁珙的《柳莊相法》相繼問世,海內一時傳晌。雖然在流傳過程中不少術數已經絕跡,或者雖然存在伹已難窺其全貌,然而,一些術數還是流傳了下來,一直到明清時期在文人土大夫間和鄉鎮都仍有很大影響。
以上就是民俗占卜術與中國人的宿命文化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民俗占卜頻道!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