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將儒學著作與陰陽五行體系比附的天人感應論被統治者所接受,這種思潮愈演愈烈,直接導致了東漢末年讖緯學說的泛濫。所謂的讖緯,其實是讖與緯的合稱。讖是秦漢間的巫師、方士編造的預言吉兇的隱語,向人們昭示未來的吉兇禍福、治亂興衰。讖有讖言、圖讖等形式。緯即緯書,是漢代儒生附會儒家經義的著作,主要宣揚儒學的神學化。讖大概起源于先秦時期,緯通常認為出現在西漢。后來讖、緯逐漸合流。讖緯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其學說夾雜了許多天文學、地理學的知識,但大多數荒誕不經,其作用主要為改朝換代制造君權神授的輿論。
到東漢初年,讖緯學說、讖緯學說與民間占卜盛行。東漢光武帝劉秀曾以符瑞圖讖起兵,即位后崇信讖緯,宣布圖讖于天下,讖緯之學遂成為東漢統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當時的儒生為了功名利祿,都要兼習讖緯之學。東漢時比較有代表性的讖緯學為七經緯:《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和《孝經》都附有緯書。在東漢時期,七經緯被稱為內學,而原來的經學被稱之為外學,讖緯的地位實際上在經學之上。
與西漢時期的天人感應說相比,讖緯學已經不再將重點放在天地萬物的五行屬性劃分之上,而是主要闡述五行特性、干支符號si論。例如,《詩》緯書《詩•推災度》對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做了生動、詳細的闡述:寅者,演也;即者,茂也,其曰甲乙。甲者,萬物手甲也。乙者,物蕃屈有節欲出。時為春四月,陰中陽。故太陽見于已。巳者,物必起,狀盛于午。午者,物滿長。衰于未,未,昧也,其日丙丁。丙者,萬物炳明;丁者,強也。時為夏七月,少陰見于申。申者,伸也。壯于酉,酉者老,物收斂。衰于戌,戌者滅也其日庚辛。庚者物更也,辛者陰始成,時為秋。十月太陽見于亥,亥者仰也。壯于子,子者滋也,衰于丑,丑者紐也。其日壬癸,壬者陰時任,癸者揆,度也。時為冬,土為中宮。其日戌己,戌者茂也,己者抑屈起也。
讖緯學說對五行特性、干支符號理論的完善直接推動了命理學理論的萌芽。命理學的最初形態——三命術就來源于讖緯之學。《禮•稽命征》云:按《后漢書》黃帝命大撓正甲子、探五行之情而定之納音,后釋之以致其用,而三命行矣。可見,東漢讖緯學是命理學最直接的理論基礎。
以上就是解夢佬算命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東漢的讖緯學說與民間占卜,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民俗占卜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