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易經》原理來進行占卜,是一種年代非常久遠的占卜方式。從先秦開始,每個歷史時期都對此有重大的改進。經過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等時期占算家的發展,《易經》占卜術已經成為一門非常成熟的藝術。
利用《易經》進行占卜,不是一朝一代特有的現象。對于占卜的理論和方法,從遠古到現代,兒乎每個時期都有創造性的進展,其中最重要的時期有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明清等。
先秦時期的占卜
古代的人們面對大自然中的種種現象而不能理解,于是相信冥冥中有神靈在主宰著一切,相信神靈和祖先在暗中會保佑自己,所以他們很注重與神靈和祖先的溝通,占卜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
傳說在三皇五帝時代就有占卜方法流傳了,但是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不過在最早的甲骨文中,我們就發現了占卜的描述,事實上有些甲骨上的紋理就是占卜留下的。在《尚書》《左傳》等典籍中,已經有了很多卜筮、占星、風水等方面的比較詳細的記載。《周易》出現以后,更是極大地促進了占卜術的發展。
兩漢時期的占卜
兩漢時出現了相面術、解夢術,由于人們對自身命運的關注,所以占卜更多地運用到個人身上,這不同于先秦時只有天子或諸侯才能占卜的情況。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兩漢時期的術數著作共有2000多卷,分為陰陽、天文、占星、形法、蓍龜、雜占等六大類,足以看出當時占卜的發達。
兩漢時期的易學家以孟喜、京房為代表,他們重點發展了象數之學,從象數角度解釋《易經》,并以此為出發點創造了飛伏說、卦氣說、納甲說、艾辰說等象數學體系,使象數之學成為《易經》研究的主流學說,其中納甲法是兩漢易學家最重要的創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占卜
魏晉南北朝是玄學和佛學大盛的時期,加上社會動蕩不安,人們更多地關注起了自我的命運。原來用干立繼承人、兩國交戰、興修工程、祭祀大典等活動的占卜之術,現在卻被應用到了個人命運的預測上。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一些更為簡單易行的占卜方法,如金錢占法。金錢占傳說是戰國奇人鬼谷子發明的,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得到廣泛的應用。另外,在傳統的卜法中,這時的人把龜甲改為一般的獸甲,這就給占卜的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這個時期新出現的占卜術有六壬、太乙、九宮、奇門遁甲等。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探討《易經》占卜的理論性著作,如東晉術數大師、游仙詩的祖師郭璞所著的《葬經》,是中華風水學的開山寶典。
唐宋時期的占卜
《易經》是唐朝的九經之首,在唐朝初年,天象學家李淳風和袁天呈就作了用《易經》來推知未來的《推背圖》。傳說《推背圖》準確地預言了武則天當政的史實,因此名震一時。
北宋時期出現了很多系統化的占卜著作,由于《易經》被廣泛地應用到新興的宋明理學之中,所以這個時期的占卜術理論性非常強。
北宋初期,華山高道扶搖子陳傳創建了紫微斗數理論,用星象法進行占卜,成為中國傳統命理學的最重要的流派。紫微斗數從《易經》陰陽五行說出發,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與位于北極中心的紫微垣相對應,并賦予諸星不同的命理意義,借此推知人的命運。
梅花易數也是一種占卜奇術,它將一切天時、地理、聲音、方位、人物、顏色、形狀等都轉化為數字,通過《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象來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明清時期的占卜
明清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成熟的時代,傳統的學術、技藝、民間文化等都達到了鼎盛時期,《易經》占卜術也不例外。
明清時期的占卜著作最重要的特點是具有集大成性,如劉伯溫的《靈棋經注》、袁詳的《六壬大全》等。但美中不足的是,明清占算家只注重總結前人的成就,所以相對地缺乏獨創性,但這并不表示占卜的時代已經過去。
以上就是《易經》占卜的演變占卜的歷史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其它相關文章。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