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是大六壬復雜的預測體系中最為基礎的理論。
陰陽五行觀的起源與發展
在中國思想史上,騶衍最早把陰陽和五行概念相結合起來,提出系統的陰陽五行說一五德終始說,即陰陽五行的象數與天命觀相結合的一種歷史哲學。騶衍深觀陰陽消息,以陰陽、五行概念為核心,以陰陽、五行之氣的運動為宇宙的普遍規律,講釋自極小至無限的空間,又討論自今追溯到天地生成以前的時間。在空間上談到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限;在時間上涉及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并世盛衰,因載其機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成書干戰國的《呂氏春秋》將當時廣為流行的五行說和陰陽說進一步具體化。在《十二紀》中描述了一年五氣運行對應的天象、氣象、物象,并以此為據制定出一年十二個月的政令之所行的宇宙律令。《月令》又兼用五行和陰陽描述了對季節變易的感受。直至秦、漢,陰陽五行學說已開始成為統攝一切的表述體系。
到了西漢中葉,陰陽五行學說已經逐漸成為公認的系統的表認體系。在陰陽五行學說所表述的觀念系統中,世界是天人萬物交融、互感、互應、互滲的使人拘而多所畏的世界。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個表述體系最終的完成者是《淮南子》和董仲舒,他們迅然分別代表道和儒兩大傳統,占據著不同層次和領域,但又互立、互通、互補、互融。
大六壬術的哲學基礎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并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肚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滋生、相互制約,處干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后來古代唯物主義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醫學以及建立在這諸多學說之上的集大成者——大六壬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以上就是大六壬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觀的所有內容,更多大六壬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為您提供第一手內容。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