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什麼是佛什麼是佛教

解夢佬

什麼是佛?什麼是佛教?佛法通過佛教來流傳,已經兩下多年了,兩千多年來學佛的人不少,有很多,這里有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去學佛,學個什麼,人何以要學佛,它究竟解決什麼問題?我昨天說了,釋迦牟尼為什麼說了那麼多法門,按歷史記載講的,釋迦牟尼說法說了49年,說大乘、說小乘、說顯教、說密教、說權教、說實教、說易行道、說難行道等等,說那麼多法門,為什麼?他自己講,他是為一大事因緣而來的,為大事而來到人間,來說這些法的,什麼大事呢?那就是要解決人類的一個根,本問題——生死問題,這個是學佛的根本,就是怎麼樣來了生死,解決生死的根本問題。我想我們宇宙的最根本問題,我們人生的最根本問題,莫大于生死問題。

釋迦牟尼,他是怎樣解決生死問題呢?那麼就有了第二個問題,佛是什麼。佛究竟是什麼?從歷史上來看,釋迦牟尼確有其人,他是印度一個國王飯凈王的太子。釋迦牟尼,釋迦是他的族姓,他姓喬達摩,名字叫悉達多。在他當太子的時候,他自己要求解決生死問題的動機,從歷史上看,有這麼個過程,佛經上講的所謂游四門,在東、西、南、北四個門,他所觀察到的四種現象:人的生相、老相、病相、死相。

生相,人為什麼要生?沒人解決這個問題。老相,人為什麼老?沒人解決這個問題。病相,人為什麼病?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死,特別是這個死的問題,為什麼要死,死f以后到哪里去?還是沒人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第五個動機,他曾經看當時的外道,修行人,他認為比一般人要高明,他也想要學,他曾經跟許許多多外道學過。我們曉得,佛教最早它還是繼承了印度的古老文化,印度的古老文化還是婆羅門教的文化,印度的婆羅門教早于佛教一千多年,我們現在說婆羅門教文化是印度古老文化,可以說它表現在四吠陀和三書上。吠陀,也叫圍陀。四種吠陀,三種書。所謂四吠陀:《黎具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達婆吠陀》,這是婆羅門教最古老的四種典籍,集中了印度古代思想,被婆羅門教和現在的印度教視為圣典。后來解釋《吠陀》的書叫三種書,第一種叫《梵書》,后來又有解釋《梵書》的叫《森林書》,后來又有解釋《森林書》的叫《奧義書》。《吠陀》可以代表印度的第一期的古代思想,《梵書》代表第二期的印度古代思想,《森林書》、《奧義書》可以代表印度古代第三期的思想。

《奧義書》之后,婆羅門教本身內部分為六派,有名的六派,這六派的學說是印度古典的哲學。在六派以后就出現了佛教和耆那教。在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同時,另外一個印度大學者創造的宗教叫耆那教。當時香那教的陣營比佛教還要興盛。所以釋迦牟尼不能脫離當時社會歷史現狀,他接受了當時印度古代社會的種種學術思想,包括婆羅門教及其他外教、外道的種種修行方法。他的師父也很多,但是他認為這些個都不能解決生死問題。他曾修過苦行,也曾學過瑜伽,也修行過數論這些派別的東西,最后他自己發愿求證正覺,他在菩提樹下入定49天,然后在一個早晨,他覺悟了,這是書上都有記載的。釋迦牟尼成佛后,他說法說了49年。

那麼,佛究竟是什麼呢?你看我們寺院里,木頭做的佛像,泥塑的像,銅鑄的像,那是不是佛呢?我們當然說,那怎麼能算是佛呢!那是木頭做的,泥塑的,锎鑄的。那麼佛是什麼?

1、佛的身體特征

在印度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釋迦牟尼佛,他有什麼特點呢?釋迦牟尼佛從他的報身來說,從現實的肉身來說,他跟一般人有不同的地方,按佛教的說法有三十二相、十種隨行好。三十二個相,身高,體重,不說了,都是超標準的,包括他的足安平,手心腳心有千輻輪,手指纖長,身如獅子,眉間白毫光,頭頂有肉髻……他有三十二相,包括生殖器都特別,馬陰藏相,馬的生殖器是藏在內的,這是三十二相。隨著這些相,他還有八十種好:手紋不斷,我們一般手紋是斷的,他手紋不斷;耳輪垂肩,這個相看到后令人歡喜;他說出的聲音,不但能夠動聽,而且使人都夠理解……這些書上都有記載。

2、佛的精神特征

上面從佛的肉體上說,他是超常人,從佛的精神上來說,還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三十六法,所謂如來三十六法。這三十六法,我們可以分為四科。關健地方我講一下,其他可以看書。

第一科,十力:

①處非處智力:就是知道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得惡果。處,善因得善果,善的趣處;非處,惡因得惡果,惡的趣處,非趣處。他不但了解自己,而且了解世界上所有的眾生,所以叫處非處智力。

②知業智力:就是說,不光是了解眾生一世的果報,而且了解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果報。

③定力:就是了解一切禪定怎麼產生、怎麼發展、怎麼作用,通曉一切禪定的智力。

④根力:曉得一切眾生的根機,是利根還是鈍根的智力。

⑤欲力:知道眾生種種心理、生理情況的力量。

⑥性力:知道眾生種種的界,不同種類的眾生的分別界,欲界的、色界的,或者無色界的,知道所有眾生分別界的情況。

⑦至處力:他有能夠遍行到一切處所的智力。

⑧宿命力:知道眾生的宿業,以及眾生宿業隨眾生的念頭產生變化,佛有這種力量。

⑨天眼力:不但有大眼通,而且知道為什麼能證得天眼,并且用天眼觀察眾生,具有這麼一種力量。

⑩漏盡智力:知道怎麼樣能夠永遠斷除眾生的習氣,漏盡。

這是一個方面。具備了十力,另一方面,佛還具備了四無畏。

第二科,四無畏:

①一切智無畏:又叫正等正覺無畏,佛他成道了,具有正見,很自信而無所畏懼。

②漏盡無畏:他證滅了,而無所畏。

③說障法無畏:說他斷集了,而無所畏。

④說出道無畏:說出道,也就是他離苦而無所畏。

若、集、滅、道,我講的四諦啊。苦:離了,集:斷了,滅:證了,道:成這個稱他為四無畏,這是佛的第二個大特點。

第三科,是四無礙智:

①法無礙智:知曉一切事。

②義無礙智:了解一切義理。

③辭無礙智:通一切名言,一切方言名詞。

④辯無礙智:就是很會宣說開演正理,怎麼說,怎麼做,應該怎麼樣能夠如理如最。

第四科,十八不共法:

十八個不共法,凡夫不能跟他共,聲聞緣覺二乘也不能跟他共,菩薩也不能跟他共,佛獨有的,所以叫十八不共法。

①身無失:身體(行為)沒有錯誤。

②口無失:應機說法,正確無誤。

③念無失:心不散亂。

④無異想:沒有不同的想法,平等普渡。

⑤無不定心:沒有不安的心,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如此。

⑥無不知已舍心:所有法門都學了,但都把它舍掉。

這幾項,成就他的戒法身。

⑦欲無減:欲度眾不減。

⑧精進無減。

⑨念無減。

⑩慧無減:智憊圓滿具足。

以上⑦-⑧這個叫四如意足,成就他的定法身。

①解脫無減。成就他的解脫法身。

②解脫知見無減。成就解脫知見法身。

③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以智慧為導向,不是跟著感覺走。

④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⑤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⑥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⑦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⑧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上面③-⑧這幾項成就他的慧法身。

這是十八不共法。

所以說佛是什麼?在身體上來講,他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從精神上來講,他有三十六法,就是有十力、四無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而且十八不共法成就了戒法身、定法身、解脫法身、解脫知見法身以及慧法身。所以你說什麼是佛,這樣就是佛,佛他成就的就是這個。

3、佛是轉識成鑄的覺者

這樣分析得太過細了一點,對于佛是什麼這個問題,大乘、小乘都有講法,進一步我們再來講佛是什麼,把他更進一層,或更簡要一點講,佛,他是具有五智覺悟的人。

常人,一般的人都具有八識:眼睛能夠看東西,這是眼識。耳朵能聽,叫耳識。鼻子能聞,鼻識。舌頭能嘗,舌識。身體能夠接觸,身識。意識,能夠思維,想一些事。在佛經上一般按順序排列:眼、耳、鼻、舌、身,這叫前五識。第六個叫意識,第六識。末那識是第七識。阿賴耶識是第八識。

第六識的意識,很清楚,不說了,它能夠思維,能夠想象。但是它根據什麼想,根據什麼思維呢?在佛教里面,按唯識學上來講,他的意識還有根,是第七識。第七識是第六意識的根,所以第七識也叫意根。第六識是間斷的,我們的想象,由東想到西,由西想到南,由南想到北,一個念頭它是間斷的,不是一個念頭到底,是間斷的,但是意根呢,也就是末那識、第七識,這個意根它是連續的,不斷的。比如我們的思想,想來想去,是由它的根,末那識來支配,它抓住什麼東西?如果形象一點說就是我的、我的、我的。意識,第六識是可以間斷的,但是支持他的意識的根(第七識),一貫下來,是不斷的,就是我的……。所以小孩從在娘胎里,他就我的、我的,一生下來,吃飯穿衣,上學工作,都是我的,一直到他死,都是我的。

所以第七識,意根,末那識,唯識學上把它叫染識。

第八阿賴識叫做種子識,種子識又叫藏識。能藏、所藏、含藏,包括三個意思在里頭。就是眼、耳、彝、舌、身、意,我們前六識,它所做的動作、意識,它所想象思維,它的活動,它的造作,最后都在第八識里頭留下種子,叫種子識。等于所有所做,都保留了種子,借用現代話說一信息,種子識好比信息庫一樣。但是我說,種子識絕不單純是信息庫,種子也不單純是信息,這個等以后我們講唯識學時再說明一下。

這樣我們常人都有八識,因為他是識,也就是迷,不是覺悟的,釋迦牟尼把識轉成智,智是覺悟了的。他首先把第八識阿賴耶識轉變成大圓鏡智。其次,把第七識變成平等性智。把第七識末那識我的、我的轉成平等性智了,就不是我的、我的了,就是無分別的了;有我了,就有他了,就有分別了,轉成平等性智了,無我了,也就無他了。對第六意識,一般的妄想妄念,他轉成妙觀察智,看問題想事情,妙觀察。然后前面五識,眼、耳、鼻、舌、身,轉成成所作智,辦什麼事情都能辦得好,成所作智。以上這四智,又歸納為總的,叫法界體性智,就是我們人和宇宙他本性的智慧,叫法界體性智。這叫五智。

所以說佛是什麼?他是具有五智的、有覺悟的人。我們平常說佛是什麼,也都說是有覺悟的人。他覺悟的內涵又是什麼?他覺悟了,他有五種智慧,他的眼、耳、鼻、舌、身是成所作,他的意識是妙觀察,他第七識是平等性,他的阿賴耶、他的種子識是大圓鏡,而他整個的是法界體性。所以,說佛是什麼,我們有個基本的了解。

小乘,是自覺自利。大乘不光是自覺,還要覺他,自利,還要利他。小乘和大乘的區別,小乘的人只求自己的覺悟、自己的利益。大乘,不但自己覺悟,還要他人覺悟,不但自己得利,還要他人得利,而更重的還是要他人覺悟,他人得利。這是大乘和小乘的區別,小乘為我,大乘利他。佛呢?自己利,他也利,自己覺,也使他人覺,而且覺行圓滿了,這就是佛。

另外,佛從密教來講,密教認為我們人都是由六大所成,六大種:地、水、水、風、空、識,不論佛也好,凡夫也好,都是一樣的,從物質上來講,都是地、水、火、風、空大;從精神來講,都是識大。所以說你要問佛是什麼?在密教來說,佛就是六大。那麼佛是六大,凡夫也是六大,凡夫的六大跟佛的六大是不是一樣呢?在密教來看是一樣的。既然如此,那麼再進一步,在密教看來,泥塑的、木雕的、銅鑄的(佛像),也是六大,也都具備地、水、火、風、空、識。可能你會問,它怎麼會有識大呢,這些泥的木的銅的像怎麼會有靈呢?但是雕像的、塑像的、鑄像的人,這些建造佛像的人,以至于來頂禮膜拜的(人),你把它當成佛,你把你的識給它了,它也就六大具足。所以從密教看,泥塑的、木雕的、銅鑄的(像),它也是佛。這是深一層講的,這是照佛的原話說的,不是我說的。對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研究。

所以佛是什麼,我們從歷史上所見到的釋迦牟尼佛他的肉體報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從他的精神上證得來講,他有三十六法,他有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另外從人的識的角度來講,他把八識轉成了五智,但是他跟一般凡夫或無生佛(佛像)同為六大組成。我暫時說到這里,進一步佛是什麼,還有說法。

以上就是關于什麼是佛什麼是佛教的分享,更多佛教常識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