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與五行的結合、陰陽五行對生辰八字命理的作用
宋代哲學講陰陽與五行的結合,講理和道。生辰八字與五行在這其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我認為它是起了實證的基礎性作用。
哲學必須有一定的實證科學作為基礎。尤其是像對世界本原進行追問的這種本體論,離開了具體科學,很難使信服。羅素認為,哲學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那些迄今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怛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于人類理性而不是訴之于權威的它不能像宗教那樣宣稱:"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信仰。哲學必須是以實證經驗為基礎的,至少不能違反實際經驗。西方是以邏輯和實驗作為哲學的基礎,中國古代沒有什麼科學,但術數卻很發達,卜筮和哲學都是為政治服務的。不過一個著重于具體事例和現象,一個著重于一般規律和本質;一個實證一個思辨,所以,在古代中國術數成為哲學訴之于人類理性的基礎。人們對世界陰陽五行的哲學思辨,基本上就是建立在卜筮、風水、八卦、八字再加上中醫、針灸基礎之上的。例如《易傳》的哲學思想就是這樣。通過周朝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卜筮活動,《易經》成功地解釋了社會,使人們信服了它,于是有了對《經》進行解釋的《傳》,有了醫易相通也才有了《周易》被列為六經之首。如果它沒有卜筮功能,相信決不會在中國古代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
生辰八字與五行運用陰陽五行思想算命,大獲成功,無疑大大提高了五行思想的地位。哲學是對自然和社會的一種解釋,這種解釋一開始只能是假設,但這種假設如果能得到證實,那麼它就能站住腳。古代的數術,包括生辰八字與五行在內,無疑是起了這個作用。
另外,從宋代本體論本身來看,受生辰八字與五行的影響也是有跡可尋的。例如,宋代對五行的排法的變化,就是受生辰八字與五行的影響。
在中國思想史上,五行次序通行的有三個:一是金木水火土。最早見于《國語鄭語》:先王以金木水火與土雜,以成百物。二是《尚書,洪范》中的次序: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這也是生辰八字與五行當中的排法。三是董仲舒的次序,木火土金水。
這三個次序中,第一個用得不多,現在一般用在口語中,第二個和第三個次序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這個過程,體現著人們對五行作用的不同認識,即體現著人們對五行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認識過程,即從一開始把五行作為萬物的本原,到后來把五行作為四季的象征,最后又把五行作為萬物的本原的過程。
《尚書洪范》的五行次序,體現了把五行作為萬物起源的生成過程。唐人孔穎達認為這個排列體現了萬物由無形微小到壯大成形的過程,五行之體,水最微為一,火漸著為二,木形實為三,金體固為四,土質大為五。(《洪范疏》)朱熹也是這樣認為:然五行者,質具于地,而氣行于天者也,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曰水火金木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太極圖說解》)也就是說,如果認為五行為四季之次序,那麼就是木火土金水,如果認為五行為天地萬物之本原,那麼就是水火金木土。
而且從周敦頤開始,五行的次序又被換了過來。從董仲舒的木火土金水回到了《洪范》的水火木金土這個換法,也是很有意義的。
關于這兩種排列法的不同意義,以王安石講得最為明確:《洪范》語道與命,故其序(指五行排列的次序)與語器與時者異也。{《洪范傳》)這里的語器與時者指的就是董仲舒的五行次序。
什麼是道?形而上者謂之道,一陰一陽之謂道(《系辭上》)什麼是命?王安石說:命者,萬物莫不聽知者也(《洪范傳》)把五行看作是道與命的存在,這就把五行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這與董仲舒是不同的。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到了宋代,五行能重新崛起,成為道與命,成為萬物的本原呢?這主要是因為生辰八字與五行的出現。從周敦頤之后,似乎人們都用了這個排列次序,沒有什麼人對此提出異議。這大概就是因為五行作為道,已經得到了命的證實。
總而言之,我認為,由于生辰八字與五行算命的成功,使許多人相信人生即稟陰陽五行之氣,進而相信萬事萬物無不由陰陽五行組成,從而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把陰陽五行作為萬物本原的思想,這個觀點應當是能夠成立的。
以上就是生辰八字與五行的結合、陰陽五行對生辰八字命的全部內容,更多八字教程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