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佛教七種施因緣(上)

解夢佬

在佛教中修行,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功德,例如遵守五戒、勤修十善、做人有八正道。其中還有一種方法很少被人得知,那就是關于做人的七種施因緣,這七種施只要做好了,那么就可得無量功德,不比其他法門差,所以我們下面就來簡單的一起看看這七種施因緣到底是什么吧。

眼施

眼施,就是常常用好眼色示人,同時將父母師長視為家里面的佛陀,不以惡眼對待。這樣的話便是最容易做到的眼施。此外看人還要安祥親和,不能整天瞪大雙眼,如同“怒目金剛”一樣,畢竟隨意瞪別人是不妥當的行為,因此要禁止。如果你能就此堅持下去,將來就可得眼根清靜,成佛會得天眼佛眼。

和顏悅色施

和顏悅色施,即字面意思,對父母師長不能整天板著臉,要和顏悅色對待他們,態度還要和氣,不能因為自己而讓氣氛變得凝固,同時要有親和力,不能讓別人看了你就感到害怕或者冷漠,像這種施,將來會得端正的果報。

言辭施

言辭施,就是指你這人對待父母師長,要說好言,說出口的話不要帶刺,不要讓人覺得不舒服,而且還要緩和,不能說粗口去罵別人;同時還要自己能說會道,能和別人辯論真諦,能分辨別人的錯誤,并且端正態度來以此指正別人的錯誤,這樣便是名言辭施,將來會得到辯才的果報。

推薦閱讀:三世因果是什么 業果逆轉是什么 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能使命運好轉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佛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大方面:

1、關于善惡因果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

2、關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

擴展資料

佛教的教義核心:

1、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

2、十二因緣亦稱“十二緣起”。

簡單地說,緣起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對的互存關系和條件,離開關系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因緣一般地解釋,就是關系和條件。緣起的定義是: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這四句話就是表示同時的或者異時的互存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佛教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出自哪部經典?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摘自《佛說造塔功德經》。

意思是一切事物皆由原因條件和合而生,我(佛陀)解說諸般道理也就是解說因緣;(虛幻、沒有實體的)因緣終將離散,歸于寂滅(此境界無法解說、不可解說),(對此終極的真相)我就如此解說(靜默、不做解說)。

原文:

唐中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宮白玉座上,與大比丘、大菩薩等,及彼天主無量眾俱。時大梵天王、那羅延天、大自在天及五乾闥婆王等,各與眷屬俱,來至佛所,欲問如來造塔之法,及塔所生功德之量。

會中有菩薩,名觀世音,知其意,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今此諸天、乾闥婆等故來至此,欲請如來造塔之法,及塔所生功德之量。惟愿世尊為彼解說,利益一切無量眾生!’

爾時世尊告觀世音菩薩言:‘善男子!若此現在諸天眾等,及未來世一切眾生,隨所在方未有塔處,能于其中建立之者,其狀高妙出過三界,乃至至小如庵羅果;所有表剎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猶如針等;所有輪蓋覆彼大千,乃至至小猶如棗葉。

于彼塔內藏掩如來所有舍利、發、牙、髭、爪,下至一分;或置如來所有法藏十二部經,下至于一四句偈。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終之后生于梵世。于彼壽盡,生五凈居,與彼諸天等無有異。善男子!如我所說如是之事,是彼塔量功德因緣,汝諸天等應當修學!’

爾時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向所說,安置舍利及以法藏,我已受持。不審如來四句之義,惟愿為我分別演說!’爾時世尊說是偈言:

諸法因緣生 我說是因緣

因緣盡故滅 我作如是說

‘善男子!如是偈義名佛法身,汝當書寫置彼塔內。何以故?一切因緣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說名為法身。若有眾生解了如是因緣之義,當知是人即為見佛。’爾時觀世音菩薩及彼諸天一切大眾、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譯文:

這是我所親自聽聞的:一時,佛安處在忉利天宮中的白玉座上,與大比丘、大菩薩,及忉利天天與無量大眾聚會。是時,大梵天王、那羅延天、大自在天及五位乾闥婆王等,各自與眷屬一起來至佛前,想要請問如來造塔的方法,及造塔所生功德的數量。

在此聚會中,有一位菩薩名為觀世音,知道他們前來見佛的心意,即從座中立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陀說道: “世尊!現在這些天眾、乾闥婆等之所以前來此處,乃是想要請問如來造塔的方法,及造塔所生的功德,惟愿世尊為他們解說,以利益一切無量眾生。”

這時,世尊告訴觀世音菩薩說: “善男子!如果在此法會中的現在諸天眾等,及未來世的一切眾生,隨著他們所在的地方,在沒有造塔之處,能在其中建立佛塔者,不論這些塔的形狀是高妙無比,超過三界中的一切,乃至極為微小如同庵羅果。

或是塔的所有表剎,高大到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猶如針等;或是所有輪蓋大到能覆蓋大千世界,乃至至小猶如棗葉;若能于這些塔內藏掩如來所有的舍利,如發、牙、髭、爪,下至一分,或放置如來所有法藏十二部經,下至于一段四句偈等。

其人的功德就如同梵天一般,命終之后投生于梵世,在梵天的天界中壽盡后,又往生五凈居天,與這些諸天等無有異。善男子!如我所說的如是之事,即是建造這些塔的計量功德因緣,你們諸天等應當修學。”

這時觀世音菩薩又稟告佛陀說言:“世尊!如前所說,安置舍利及如來法藏,我已信受奉持,但尚不明白如來四句偈的義理,惟愿如來為我分別演說。”這時世尊就宣說是偈頌道:“諸法因緣所生,我說如是因緣,因緣盡故寂滅,我作如是宣說。

善男子!如是偈的義理,是名為佛法身,你們應當書寫置于塔內禮拜供養。為什么呢?因為一切因緣及因緣所生的諸法體性,都是空寂的緣故,所以我說名為法身。如果有眾生了解如是因緣法的義理,當知此人即為見佛。”

這時觀世音菩薩,及這些諸天、一切大眾、乾闥婆等,聽聞了佛陀所宣說的法要,都十分歡喜,信受奉行。 

擴展資料:

背景解讀:

佛教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是佛教的重要理論——緣起論。緣起論,為闡釋宇宙萬法皆由因緣所生起之相狀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論說。與‘實相論’相對稱。

很多大乘經典都記述了造佛塔之不可思議功德:

《佛塔留于后人經》云:“親自建塔或讓人建,隨喜建塔或發心,皆得解脫殊勝果,必得無上正等覺。”

《譬喻經》中寫了釋迦佛所說的十種造塔之殊勝果報:“不生邊國;不受貧困;不得邪見愚癡之身;壽命長遠”等。

在佛教歷史中,著名的護法天王帝釋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在過去世,迦葉佛涅槃時,有一貧女發心修塔,另有三十二位工匠被其感動來幫助她修塔,由此功德,這個女人轉生為忉利天王,幫助她修塔的其他眾人也都轉生為天王,合稱為三十三天。

《譬喻經》中記載一個造塔、供塔得以隨心滿愿的故事:古印度阿育王時期有一人名為迦羅越,具大福德,有任何需求愿望,應念即至。其家舍為七寶所成,快樂無極。阿育王遣人往其家中察看,回來稟明國王,以手東指,空中無量七寶即時雨下,再指南、西、北三方,亦是如此。

國王乃確知是大福德所致。后國王請問阿羅漢:“迦羅越往昔種何福田,所需能自然應念而至?”答曰:“久遠劫前,毗婆尸佛入滅后,時迦羅越本生與其他四人共造塔,其造塔非常用心,塔成后又以七寶及取好花置于塔頂,從四面散下,作為供養。

并發愿‘愿我生生世世食福自然,常不斷絕。’由此功德,迦羅越從是以來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天上人中食福自然,快樂無極。但也因其當時發愿為食福無盡,而非發愿渡脫苦惱,所以直至今日,只受種種勝福,卻未得道跡。”

《佛說造塔延命功德經》云:“修上福者,無過造塔,悲愍救護一切眾生,諸天善神常來守護,不相舍離如影隨形,發生大王無邊福利……建立佛塔福利難思,三世如來所共稱贊”。

此經也闡述了以清凈心造佛塔者所獲的“不為一切毒藥所中,壽命長遠無有橫死,究竟當得不壞之身”等七種功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教講因緣,那么佛教認為世界產生的第一個因是什么呢?

緣起空。沒有“第一個”因緣,因為第一個因緣也是也是因緣聚合而成。東方哲學認為宇宙萬物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結束,而西方哲學則認為有一個開始。

所謂“緣起”,就是說:世間上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

所謂“性空”,就是說: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則不能有,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義。

佛教的多從一有:在一般人的觀念里,“一”就是只有一個,“多”就是有很多個;但是在佛教看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甚至“多從一有”。譬如把一粒水果種籽埋到泥土里,經過灌溉施肥,而后長大開花,結出一樹累累的果實,這都是由一粒種籽而來。因此,佛教譬喻布施如播種,“一文施舍萬文收”,其道理和“一粒落土百粒收”是一樣的,這也正是“多從一有”的理論根據。

如果一定要說“有”,那這個「因」我們稱之為無明。但無明不可能從虛空中憑空就有,無明是你過去所造業因,不明實相造了善惡業累積下來,所以一定有一個心把無明業因的種子帶到今生來,這個心所藏的無明業種使你投胎又出生、又輪回。此世入胎之無明一定有因(如來藏第八識所藏往世業愛種子),一定有一個所托的因,無明業種不可能憑空而有、憑空而住。

在佛教的世界觀里,世界或宇宙是心物一如的,一切講物質的東西最后都要回歸到心上來,唯識論講即萬法唯識,八識唯心,故心定名務為“識心”。到目前為止,關于識心的屬性,只有佛陀,或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等覺菩薩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破盡物質和意識等識心派生出來的一切之后才能認識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關于它的描述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即沒有時間先后概念,所以,識心是永恒存在的。而當無明生起的一刻,即是宇宙即時頓現的一刻。

讓時間放縱 說的并不矛盾,只不過是兩個不同的角度。

有認為,產生因緣是無明,但無明又是怎么產生的?從現有有資料看,無明是從因緣產生的。

大乘緣生論說:“一切皆因果 從空生於空 從法生於法 藉緣生煩惱 藉緣亦生業 藉緣亦生報 無一不有緣”
《四宗要義講記》論述說:“一外道故意問佛:「老死」從何來 答:從「生」.「生」從何「有」 從「有」.乃至問:「行」從何有 答:從「無明」.「無明」何從 從「非理作意」.外道再問:那麼,「非理作意」又是怎樣來的呢 佛說:你的意思我早就知道了!由此可知外道根本不了解佛說的緣起.即使佛告訴他:老死從生,生從有,……這「什麼從什麼」的本身,就是緣起,他還是不能當下懂得什麼是「老死」,「生」和「有」的.因此,我們應該說:老死從生,乃至行從無明的十二緣起,除開佛,是絕無一個外道能夠如實地說及的”
其實我們沒法說下去,這成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至少,在我們這個層面不能回答。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1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