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麼是社會性溝通?
它包括4項核心技能:社會交往意識、語言和非語言能力、社會性模仿和游戲技能。
那麼,具備這些技能的小朋友會有哪些表現?對小朋友有何幫助?
① 有社會交往意識的小朋友能夠主動與人交流,回應他人,與人互動,吸引他人注意等。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獲得很多學習機會。
② 小朋友向大人提要求,請求幫助,表達抗議等,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或肢體動作、表情、姿勢和眼神交流等非語言能力。
③ 社會性模仿是小朋友獲取新信息的一項重要技能。比如,小朋友在教室上課時,他們能夠通過觀察其他小朋友在做什麼,去了解自己接下來該做什麼。
④ 游戲最自然的幫助小朋友學習技能,拓展語言的一種方式。例如,規則游戲能夠幫助小朋友理解和表達什麼是規則,假想游戲能夠幫助小朋友拓展復雜的詞匯等。
對自閉癥小朋友來說,以上4項技能看起來難度較高,教學起來也復雜。實際上,我們要抓住的重點是,突破自閉癥小朋友溝通困難這一屏障。
也就是說,我們怎麼在日常生活中把這些技能融入教學,輕松地給小朋友創造溝通機會?
01、跟隨小朋友的游戲帶領,做一個合格的小跟班
每當看到自閉癥小朋友的玩法不恰當,或注意力不集中,或玩一個玩具的時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時,很多家長會跟他們下很多指令。
例如,“不玩小火車了,我們玩泰迪熊吧”,“你可以給泰迪熊梳頭,洗臉,洗手,還可以一起轉圈圈呢”……
事實上,自閉癥小朋友的大腦接受和理解信息都存在困難,如果我們一味灌輸過多的信息給他們,可能會讓他們反感和排斥。
在這里,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跟隨小朋友的游戲帶領,做他們的小跟班。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小跟班?
要點1 ,把玩具/活動選擇權交到小朋友手里,讓他們選擇自己當下想玩的玩具/活動。
小朋友選擇了一個玩具/活動后,我們要密切觀察他們的玩法,注意他們所關注的焦點是什麼,給他們一個機會去帶領我們加入游戲。
假設,小朋友突然停下手里的玩具/活動,不玩了,轉頭拿起了另一個新的玩具,我們不用去制止他們,同樣可以觀察他在新的玩具上怎麼玩,再找機會加入他們的游戲。
要點2 ,跟小朋友保持面對面,增加他們與我們眼神交流的可能性,盡量讓他們注意到我們的存在。
譬如,我們可以嘗試把他們感興趣的玩具移到自己的臉部附近,觀察他們的眼神是否能與我們的目光匯合,或是有無跟隨我們的視線。
要點3 ,成為小朋友游戲中必要的一部分,加入他們的游戲。
舉個例子,小朋友在搭積木時,我們可以拿起一塊積木放在他們搭的積木上面,如果他們不喜歡這個做法,表現出抗議和生氣,恰恰是個非常好的溝通機會。
我們要抓住時機,在小朋友發出聲音或是做出推到積木的動作時,立馬跟他們示范說“不要”,給他們一個模仿和學習的機會,然后尊重他,撤走我們放的積木。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時候,我們不要離開小朋友的身邊,可以重新尋找機會加入他們的游戲。
要點4 ,小朋友游戲過程中,我們可以評論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如“你搭的房子好漂亮啊”),但不問問題或指揮。
因為小朋友是做帶領的人,我們只是跟隨,如果給他們下指令或指導他們恰當的玩法,會減少他們的主動性。
要點5 ,如果我們已經做到了上述4個要點,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的過程中,我們要看看他們會不會跟我們做任何形式上的溝通,如看向我們,發出聲音,出現肢體動作,或試圖遠離我們等。
記住,小朋友任何一個細微的舉動都能夠幫助我們知道,在沒有大人協助的情況下,他們會如何跟我們做自發性溝通。
要點6 ,細心觀察小朋友的挫敗感,堅持跟他們保持互動。
即使小朋友表現出抗拒,也不要避開他們,只要讓他們明白,我們能夠理解和尊重他們的玩法就好。
02、大人掌控主導權,用小技巧誘發溝通
與上述策略不同,我們還能把掌控權放到大人手里,由大人來控制環境,誘發小朋友的溝通動機。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增加他們的主動性,以及給大人制造示范語言的機會。
不過,這就需要大人們耍耍小聰明,用些小技巧了。
技巧1 ,把小朋友感興趣的物品放在他們“看得見,夠不著”的地方,這是我們常用的為小朋友創造溝通機會的手段。
尤其是對注意力不佳的小朋友來說,當他們得到某一玩具的方式受到限制,他們玩該玩具的時間就可能會變長,相應地,他們也會更加專注游戲。
技巧2 ,直接控制小朋友的強化物,吸引他們向我們提要求。
如果小朋友出現溝通動機,試圖從我們手中搶走玩具,我們就可以根據小朋友的能力來輔助教學。
舉個例子,我們手里拿著小朋友喜歡玩的球球,當他們想要這個球球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指一指”,并示范“指”這個動作,或者引導小朋友說“我要”,或者教小朋友命名“球”。
技巧3 ,給小朋友創造機會尋求幫助,把自己當成小朋友開始或維持游戲活動的必要一部分。
比如,我們給小朋友氣球,但沒有先幫他們吹起來,看他們會不會主動要求我們幫他們吹氣球。
如果小朋友沒有主動發起吹氣球這項活動,我們可以先發起活動,把氣球吹起來,再把氣放掉,再看他們會不會要求我們吹氣球。
假如這時候他們還是沒有主動要求幫助的話,就代表他們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換另一種游戲活動。
技巧4 ,小分量給予小朋友食物或物品,適合用在吃飯或者玩積木、拼圖等玩具的時候。
例如,小朋友吃香蕉的時候,我們先只給他們一兩片,等他們要求我們再給時,我們再給他們一兩片,以此增加小朋友短時間內密集提要求的可能。
同樣地,當他們在玩拼圖時,我們也能采取小分量給予的方式。
技巧5 ,在小朋友的視線范圍內,故意把他們熟悉物品的一部分藏起來,以增加他們要求物品缺失部分的可能。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給他們汽水時,把吸管藏起來,給他們畫紙時,把蠟筆藏起來。
技巧6 ,在小朋友熟悉的事物中,我們故意用錯誤的方式去呈現,偶爾“有創意地犯傻”。這個方法,一般適用于對錯誤和正確有一定理解的小朋友。
譬如,我們故意在小朋友面前,用夸張的口吻把媽媽叫成爸爸,把爺爺叫成奶奶,那麼有語言基礎的小朋友可能會覺得我們有點傻,想要糾正我們的錯誤叫法。
如果小朋友對此沒有做出回應,我們可以用肢體或語言來輔助他們,幫助他們明白這個行為的不恰當或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