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儀式感?
《小王子》里說,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或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的方法。
因為有了儀式感,我們的日子不再千篇一律,也不再枯燥而乏味。或許大家會覺得儀式感離我們很遠,但其實它卻離我們很近很近:
早晨起床,穿上一身得體的衣服,是儀式感;
項目告一段落,來一頓大餐,是儀式感;
愛人生日,早早準備好禮物,是儀式感;
回到家里,簡單打掃收拾一番,也是儀式感;
儀式感不是浮華的燈紅酒綠,而是簡單生活中的美好點綴。
每個平凡日子里的,每一個小小的儀式,每一次對于熱愛和美好的追求,都印著你獨特的味道。生活,需要儀式感,更需要善于發現美,捕捉希望和溫暖的心。
《傳習錄》中有言:“汝未來看此花時,汝花與汝心同歸于寂。”意思是當我們未去察覺此花時,此花和我們的內心一樣平靜,花由心而生。
儀式感亦如此,如果我們日常忽略了儀式感的存在,那麼就像沉寂在內心的花兒一樣,我們會失去很多給生活加點色彩的機會。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賦予了人文情懷。
為何我們生活會需要儀式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儀式感能使我們從下列三點中獲益。
壹
情感寄托
宗教通過每周的禮拜來強化內心的信念,與之類似,儀式感則不斷地向我們的內心發出暗示,強化內心的精神,將我們的內心和外在的世界相連接,將外界的物質世界與我們的內心世界結合起來,感受到潛在的力量。
儀式感能逐漸激活我們大腦中的多巴胺獎勵機制,撫慰不安情緒、激發愉快情緒,使我們產生一種對自己人生的敬畏感和欣喜感,從而產生讓日復一日重復的生活變得不再單調的滿足感。這樣,枯燥、平凡、繁復給我們所帶來的的不適感能因儀式感產生的滿足、喜悅、幸福感而降低,還能在我們遭到重大挫折時給予內心強大的動力支撐。
簡單的說,儀式感能夠提醒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以外,還存在著詩和遠方,有一份憧憬,有一份心安,能滿足我們內心對未來的向往。
貳
人際關系
在人際關系研究中,儀式感有利于人際關系和睦及群體團結互助。因為儀式感構建過程中往往需要統一的互動符號來促進情感共享,就像握手、擁抱等。而通過儀式感來分享和交流,彼此之間共同的關注點可以拉進儀式成員之間的人際距離。
也就是說,當我們身處共同參與的儀式活動中,能獲得彼此的身份認同感和提高對自我的認知程度,這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很大的幫助。
叁
規范行為
日常生活中,儀式包含一些特定的、程序性的動作,可以促進人們對自身的認知和良好習慣的形成,比如,每日上班打卡,看似簡單反復的小動作,卻可以提示我們遵守時間。
就像服務行業中,要求面對客戶面帶微笑并使用禮貌用語,亦是通過儀式感強化心靈的歸屬,承載著我們的職業價值觀,通過創造形象化的活動情景,將抽象的價值觀變得可見、可聽、可觸,幫助我們真正從情感上實現價值認同,并且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念,規范我們的行為。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我們能發現,構建儀式感關鍵在于我們的內心認知。一次短暫的游玩,一回酣暢淋漓的縱覽文章,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唱會,都是儀式。
這種儀式,與節日無關,與世間的喧囂無關,卻能于潤物細無聲中悄然豐富你的內心世界,讓你從生活中得到新的體驗。而這,才是珍貴的禮物。儀式感的存在,就是為了鼓勵我們更加堅定、更加有力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