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永遠都是個敏感的話題,婆婆若是和媳婦相處的好,自然是沒什麼好說的,這是個幸福的家庭,但是在大多數的家庭里婆媳矛盾還是存在的,總是是各有各的理由,總結了一下,婆媳之間的矛盾其實也不外乎這七種,不信你可以來看一看!
第一種,源自生活習慣。這是種生活的蘊積,明知道是難以改變的舊習與一個難以改變的年紀,我們卻總是忍不住要抱怨。在不可能有任何改變的既定命運安排下,抱怨只會令矛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就好像婆婆喜歡燒菜用醬油,而媳婦偏愛清淡的口味。多麼無心的一句牢騷評論,卻讓好好的一頓飯變成硝煙彌漫的戰場。讓我們深愛的男人,左右為難。
第二種,源自兒女。那個小手小腳的孩子,走一步跌一跤的稚氣脆弱。我們要他戴厚帽子大口罩防感冒,他的奶奶說“小孩子要凍一凍才結實”;我們要他講文明懂禮貌不要變成小野人,他的奶奶說“小男孩不打架怎麼能變成大老爺們兒”……我們的觀念總是這樣千差萬別,想和氣,也難。
第三種,源自男人。婆婆心里比天大的男人,是我們的丈夫;我們心里比天大的男人,是我們的兒子。我們疼兒子,為他洗衣服、疊被子、換著花樣做飯菜。婆婆疼兒子,便只有教育媳婦要為丈夫洗衣服、疊被子、換著花樣做飯菜。有道是“社會進步了,男女都一樣”,我們不甘心讓自己的男人只會舒舒服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是催他干點活,先要躲過婆婆的眼。躲不過的,輕則慪氣重則吵。
第四種,源自金錢。家有老人,菜金、水電都要錢。贍養費是種義務,通常是由幾個子女幾家平攤。然而卻總是有最精準的會計都算不齊全的微小差池,無非是幾元幾分,天長日久,罅隙變成填不平的溝壑。五大洲曾經也是一個整體,從縫隙開始,今天相距何等遙遠。只要和錢沾上邊,親兄弟也要明算帳,帳算多了,親兄弟便再也做不得兄弟。
第五種,源自房子。不過是父母住的幾室幾廳舊房子,兄弟姐妹結婚時占據其中一兩間。日子長了,沒占到房子的便會惦念父母百年后那恐怕攤到自己身上連張床都擺不開的旮旯產權。既然父母是大家的父母,房子自然也是大家的房子。貧嘴張大民混到續集里才混上套兩居室的房子,他手舞足蹈,因為在城市里,這是每個人心里最實惠的空間。所以,為實惠做隔三差五的嘮叨,看起來越發天經地義。
第六種,源自妯娌姑嫂。自古做人家的媳婦,最怕遇見的無非是一屋子女人那鴨子一樣的嘴。俗話說“三個女人等于一百只鴨子”,那麼大姑小姑婆婆和你,約等于一百三十三點三三只鴨子。這麼多鴨子一起叫,想不精神崩潰也不容易。
第七種,源自誤會。生活中總是有那麼多的誤會,是我們想要避免卻又無法避免的。我們沒有解釋清楚的一件事,我們有口無心的一句話,都是戰爭的導火索。這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一件事,就好像上帝打噴嚏,偶爾也有打錯方向導致雷電劈著人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