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里派的起源

解夢佬 0

1.卡特里派的起源

卡特里派是否直接屬于古諾斯替的后裔?從某種方面來說,是的。倫西曼(Runciman)于1947年所著的《中世紀的摩尼教徒》一書就有過提及。倫西曼在這本書中提供了大量而廣泛的學術研究。這些學術研究來源于早期各大法國與德國的學者。雖然出版年份很早,但實屬經典之作,這本著作在1955、1982、1984、1988、1991、1996得到重新印刷,可見其影響度之廣。

倫西曼認為,卡特里派的實踐基礎可以追溯到諾斯替,尤其是摩尼教。摩尼教在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的理論基礎上,融合了基督教﹑諾斯替等教義思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義,他們的教義認為,在世界原初的時候,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與黑暗。起初,光明與黑暗互相對峙,互不侵犯。但后來,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世界因此破滅。最后,黑暗被永遠囚禁。摩尼教認為,在物質世界出現前,黑暗物質與光明精神互斗,出現后,則是黑暗入侵光明,所以摩尼教反對物質,認為是黑暗。摩尼教把教徒分為兩類:選民與俗信者,而卡特里派的入會儀式貌似就是源于摩尼教,兩者都是分為已經接受洗禮的人和普通信仰者。同時,兩者都禁止葷食,禁酒、禁色、禁咒,男女平等(即接納女性入教)等。所以卡特里教派與摩尼教在許多細節上擁有相似之處,這很難說是種不謀而合。

摩尼教后來發展成為基督教的異端教派——保羅教派。保羅教的教徒后來受到迫害而輾轉流浪至馬其頓和保加利亞,從而演變成10世紀的鮑格米勒派。鮑格米勒派對于傳播自己的教派信仰十分積極,因為歐洲許多國家都可以發現他們的傳教士。

許多小教派,如馬薩里安派等都對卡特里派的思想有過貢獻,但是多條證據表明,應該以鮑格米勒派的影響最為主要。卡特里派的儀式在細節上有許多與鮑格米勒派的儀式類似。而卡特里派的規定,比如禁肉、禁酒、禁誓、被動、禁欲苦行、棄財等,應該都是源于鮑格米勒派,同時,卡特里派的經書也應該源于鮑格米勒派。

只有卡特里派的祈禱文字是源于天主經,不過這并不是拉丁國家公認的圣經,不是羅馬天主教用的那種,而是希臘版的馬修福音和鮑格米勒派所用的斯拉夫翻譯本。鮑格米勒派某個分支的主教尼塞塔斯,就在1167年造訪過北意大利和普羅旺斯的卡特里教會,并授予其一種叫做康索雷門圖(Consolamentum)的圣禮。

所以,以上說明的就是,摩尼教經由鮑格米勒派與卡特里派之間所存在的關聯。但是我們必須明白,古諾斯替主義的智慧與學說經歷長久的傳承,失落了許多。所以卡特里派自然與古諾斯替存在差異。

倫西曼在1947年的著作中所作出的邏輯推斷,在后來遭到學者們的反駁。這些學者們最主要的反駁點在于,卡特里派的核心特征在鮑格米勒派的傳教士來到歐洲之前就已經存在。很多卡特里派的教義學說,比如個人的靈性、抵制腐敗的教會、抵制圣殿禮儀制度、禁欲苦行、按手禮等,這些都歐洲所固有的,并不是源于鮑格米勒派的傳入。

在591年,法國圖爾的主教格雷格里提及了法國熱沃當區域的隱士。744年,一位法蘭克司祭艾爾德伯特因勸教使徒苦行而被免去圣職。一些提倡個人修行的異教組織在970年出現于意大利東北部港市拉文那,1000年出現于薩隆,1022年在法國的奧爾良也有出現。有一個1025年出現于阿拉斯的教團組織,他們提倡的是戒色,并且拒絕認可所有已經成立的宗教。還有一個類似的教團于1028年出現于米蘭。大約在1116年,一位名叫亨利的前修士在意大利和普羅旺斯積極地作反教會宣傳。最早能夠被認為擁有卡特里派特征的教團出現于1143年的科隆,隨后于1179年出現于意大利。

羅素(Russell)在1965年提出自己的主張,當時異教最為基本的要素就是反對腐敗的教會,以及效仿早期基督時代的個人苦行主義。科恩認為,這種異教的行為在整個歐洲范圍內傳播,但團體中的成員們有時并不見得知道對方也是自己的成員。1927年戴維森也提到,在1143年以前,在法國的佛蘭德斯、布列塔尼、里摩日、德國的波恩、以及羅納河和萊茵河周邊就已經存在和卡特里派特征類似的異教組織。所以,當1167年鮑格米勒派的主角尼塞塔斯造訪卡特里派時,等于將法國北部、意大利北部以及庇里牛斯山的卡特里派捏合到了一起。

所以說,卡特里派并非僅僅集中于法國南部,而是有可能源于法國北部或意大利。而自卡特里派出現以后,與其類似的異教團體還在陸續浮現。例如,自由靈弟兄會浮現于13世紀。他們分散在歐洲北部,在地理上處在相對獨立的區域,但卻擁有共通的神秘主義觀念。

即便是卡特里派最最根本的教義,二元論,也并不是簡單地傳承自諾斯替。倫西曼在1947年的著作中指出,二元論中最為根本對立——如精神與物質、善與惡、男與女等——諸如此類的二元觀念,其歷史與人類一樣久遠。二元觀應該是一種原型,同樣也出現在其他文明與文化中,除了諾斯替以外,中國道教也有陰陽二元的理念;在一些哲學中也存在著針對善與惡的哲學探討;在新柏拉圖主義觀念中,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太一與物質世界之間的那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這同樣也是希臘的斯多葛派、亞歷山大的猶太人和赫耳墨斯哲學家所思考的問題。1963年,康托爾將卡特里派的特征視為反教會與新柏拉圖主義二元論抱持者。1979年的麥克金認為二元論思想是猶太基督觀念中所固有的對于上帝與撒旦的態度,即兩者分別對善與惡的化身。

那麼對于卡特里派二元觀念的來源,一種相對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將上述兩種說法結合起來。個人靈性與二元論都是西方文化所內在固有的觀念,其自然地出現于各個時代及各個地域。也許在12世紀早期的某個時候,鮑格米勒派的傳教士發現了這片適合于他們獨特教義與實踐的土地,這也就導致了法國、意大利和普羅旺斯的卡特里派。

對于卡特里派起源的重筑需要大量的史實文字材料,但事實上,史料明顯不夠,學術研究也的確不太深入。不過我們仍舊可以發現一些關于卡特里派與普羅旺斯之間關聯的跡象。在阿比爾的十字軍戰爭之前的那段時期,雷蒙六世還是普羅旺斯的伯爵,管轄著當地的各種教團。戴維森于1927年指出,他的管轄范圍內,天主教徒很少,并且那個在當時還算繁榮的城市里,猶太人和摩爾人與基督教擁有平等的生活地位。

另外,從學術上闡述普羅旺斯的卡特里派與卡巴拉之間關系的文字很少。應該只有在索倫出版于1962年的《卡巴拉的起源》一書里有所提及。該書中指出,卡巴拉在普羅旺斯發展的時候,恰恰正是卡特里派“開花”的時候,兩者雖然有些重疊,不過卡巴拉的中心地和卡特里派的中心地是兩個不同的城市。

此外,索倫注意到卡巴拉與卡特里派團體中類似的苦行主義。他還發現,兩個團體都與撒旦的兩位妻子有關,如12世紀后期有一位意大利卡特里派的主教名叫約翰內斯·尤迪烏斯。當然這些都屬于一些不太相干的細節。而兩者唯一相類似的教義就是關于靈魂的輪回,即便如此,兩者對于靈魂輪回的細節描述也有所不同。

所以,索倫最后總結出的結論就是,兩者之間可能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不會很大,因為卡特里派將猶太教的核心經典摩西五經(Torah)視為撒旦的作品,而且卡特里派在理論觀念上的反猶太主義要比反天主教會還要強烈,同時,索倫也給出了一場來自于拉比(猶太學者)的關于反卡特里教派的辯論。

以上就是卡特里派的起源的全部內容,更多塔羅牌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