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健康?就是智力正常、情緒協調、心境良好,具備一定的意志品質,人際關系和諧,能夠適應環境,有幸福感,保持人格完整。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各方面的壓力隨之加大,警察這一特殊群體比普通人承受更多的壓力。同時心理問題也比普通人心理問題高出50%以上。
陜西省公安廳于2005年10月對603名警察進行過一次心理測試(SCl-90),其結果如下:
各因子分的陽性項目分布情況(占總人數的比數)為:軀體化31%;強迫25.4%;人際敏感36.5%;抑郁33.7%;焦慮44.9%;敵對37.8%;恐怖13.9%;偏執36.7%;精神病性20.6%。各陽性項目占總人數百分比較高的前四項依次是焦慮、敵對、偏執和人際敏感。
按不同警齡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0-5年警齡的民警中為76%;6-9年警齡為67.8%;10-15年警齡為63.7%;16年以上警齡為58.3%。也就是說,警齡越短,心理問題越多。
壓力指數測驗中,測驗壓力指數為2的,占被測人數的9.6%;壓力指數為3的,占32.5%;壓力指數為4的,占30.7%;壓力指數為5的,占27.2%。可見壓力指數為3-4的民警居多。
在我的心理咨詢對象中,警察群體占到全部咨客的十分之一。實踐中我體會,民警心理問題壓力源主要來自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是生活壓力
包括重大應急事件、小事件困擾、社會因素等。一位犧牲民警的妻子無法面對還在上幼兒園的兒子關于父親的質問,她對孩子說:“那下次同學再問你,你就說我爸爸出國了。”她不想也不能夠把事實的真相告訴孩子,怕孩子無法承受這樣沉重的打擊。她無法想象一個沒有父愛的孩子該如何長大,于是就用謊言為孩子樹立起一個完整家庭的模式。作為一個入警時間不長的民警,其實她自己也非常需要別人的關心愛護,寂寞、無助、孤獨常常襲擊著她。生活的不幸和現實的困惑給她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使她內心感到深深的焦慮恐懼。
其次,是家庭壓力
來自配偶的壓力有沖突、疾病、傷亡、性;來自子女的有升學、就業、婚戀;來自父母兄弟的有贍養、親情沖突等。
我接觸過一位派出所的民警,本來他有一個溫馨的小家,漂亮的妻子是他在旅途中認識的,他們的戀愛很浪漫。這位民警家在農村,他到大城市當了民警,是他整個家庭、甚至全村的光榮。他對自己的職業非常熱愛,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可是,孩子三歲時,妻子卻突然提出跟他離婚。妻子嫌他農村的家庭一直在拖累他們的小家,而他的收入又不高。更重要的是,妻子認為他不懂愛情、不懂生活,是一個工作狂,而她只是給他帶兒子的保姆。
第三,就是工作壓力
包括工作質量、工作能力、工作責任和工作滿足感。
有位中年民警失眠一年多,內心總感到焦慮恐懼,前來找我咨詢。我觀察到他在與我交談時手不停地發抖,神情緊張。他說,他上班時注意力不能集中,總感到心慌,一寫字手就抖,工作壓力很大;孩子整天泡網吧,半夜兩三點鐘他還得挨個網吧找孩子;妻子下崗在家,心情也不好。通過交流,我發現他內心很自卑,根本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不敢面對現實,比如兒子的問題。他告訴我,他從小被奶奶帶到十歲才回到父母身邊,父親是一名脾氣暴躁的軍人,只要他犯一點錯誤,父親就是拳腳相加,從來沒有一句表揚。記憶中他從來沒有被家人接納過,因此,多年來他一直生活在沒有自我的狀態中,沒有幸福快樂的感受。這種狀態延續到了他的工作和家庭中,所以,他對待一切都是消極、被動的,孩子也在他消極的情緒中扭曲地成長著,沒有自信孩子自然學習不好。
第四種壓力是人際壓力
諸如溝通障礙、人際關系惡化、相互責難、不合作、設陷阱、推責任、互相排擠、拉幫結派、孤立少數。
有很多來咨詢的民警是因為人際關系緊張。他們對人敏感多疑,多是追求完美性人格,對自己期望值過高,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錯誤,所以引起焦慮、自責、抑郁,有的還有敵意情緒,不愛自己也不愛他人,不懂得尊重別人還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們就這樣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沖突,結果生活質量不高,工作成績不大,幸福感、成就感不足。被消極情緒籠罩,生活在不快樂當中。
這里,我想提醒民警們,面對壓力要學會自我釋放。自我減壓、宣泄是心理釋放的有效手段。給親朋好友傾訴或尋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咨詢也是一種好的方式。形象地講,就是選擇一種能夠將壓力釋放出來的自己喜歡的活動,用盡全力投入這一項活動。如果感覺委屈,哭出來也是一件好事。
另外,作為一個心理醫生,也作為民警家屬,我希望公安機關對年輕民警要加強職業心理素質培訓。提高他們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適應環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維護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各級領導應該以人為本,關心關注民警的家庭,民警的生活,民警的情感,盡力為民警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希望公安機關加強警察公共關系工作,讓公民對警察這一特殊職業能有更多的理解,從而愛護、尊重、理解和幫助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