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早期的一項調查發現,英國上班族正飽受“電腦躁狂癥”的折磨。其實中國也是如此,許多人對電腦莫名其妙地大動肝火,破口大罵,甚至還會將怒氣發泄到同事和客人身上,造成緊張的氛圍,究竟他們怎麼了?什麼是躁狂癥?請關注——
白領需警惕躁狂癥
張先生最近感覺自己精力旺盛,在工作上非常有創意,多次獲得老板的贊許。每天無論工作多累,總能保持最激昂的情緒,除了經常熬夜工作外,每天還能在健身房劇烈運動2小時,絲毫不感到疲倦,這讓他的同事羨慕不已。然而,好景不長,同事們發現他有時說話很沒譜,言語沖動并難以自控,經過醫生診斷,才知道他患上了躁狂癥。
那麼,躁狂癥是什麼?為何張先生會患上這種病呢?為此,我們專門采訪了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趙軍燕老師。
“其實,躁狂癥和抑郁癥均屬于心境障礙,又稱情感性精神障礙,是以明顯而持久的心境高漲或低落為主的一組精神障礙,并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改變。這類精神障礙首次發病年齡多在16—30歲之間,15歲以前和60歲以后發病者均少見。躁狂癥的發病年齡一般比抑郁癥早,女性比男性早。”趙軍燕介紹道。那麼,像張先生這樣的白領為何會與躁狂癥扯上干系呢?
“總的來說,躁狂癥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大致與以下三種有關:第一,可能和遺傳因素有關,研究發現,患者親屬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血緣關系越近則患病率越高;第二,可能和大腦中的某種神經化學物質有關;第三,和某些心理社會因素有關,即某些生活事件可能會誘發躁狂癥的發生。”趙軍燕解釋說。
“不過,躁狂癥與抑郁癥不同,其中潛在的內源性問題,如性格及遺傳等因素對于個人的影響較大,也就是說,躁狂癥的發生更多在于自身的性格及遺傳。”北京安定醫院抑郁癥治療中心病區主任羅炯補充道。
“在大城市打拼的白領人士,由于長期處于高速運轉的生活節奏中,工作繁忙經常加班,競爭壓力大,容易對當前的生活狀態及未來的前途產生焦慮;此外,再加上很多白領的生活方式單一,社交范圍狹窄,遇到某些重大生活事件或過多的小麻煩時,不能得到足夠的社會支持,心中壓抑的負性情緒無法得到及時排解,易產生躁狂狀態,嚴重的就會像張先生那樣,患上躁狂癥。”趙軍燕說。
躁狂癥一般有“三高癥狀”
既然如此,躁狂癥又有哪些癥狀及表現呢?
“一般情況下,躁狂癥發作的時候,有以下‘三高癥狀’:情感高漲或易激惹、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患者常表現為興高采烈的狀態,情緒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或者易激惹,為某些小事大怒甚至于沖動毀物等;語量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充沛、不感疲乏、表現自負、自我評價過高或夸大、行為輕率不顧后果、睡眠需要減少等。”趙軍燕解釋道。
張小姐在幾個月前和男友分手,一直情緒不振。然而不久,同事們就發現她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向節儉的她開始瘋狂購物,一說起購物就滔滔不絕,神采飛揚,白天工作期間沉溺于網絡購物,被老板批評警告后還是很難控制自己;下班后,精力旺盛地奔波于各大商場中,并辦了多張信用卡,瘋狂消費……經診斷,她也是躁狂癥。
“像張小姐這樣的情況,先后經歷了兩種不同的情緒,就需要進行專業的判斷,以防出錯。”趙軍燕說。
羅炯則告訴筆者:“不同的人群會根據其職業特征、行為表現出不同的癥狀。以上三高癥狀只是狂躁癥病人的共性特征,我們應該根據個體特征區分對待。”
“此外,有些白領在長期和電腦相伴的單調生活中患上了‘電腦躁狂癥’,經常感到精神緊張,焦躁不安,心神意亂,甚至當電腦發生故障時發生過激的情緒反應,勃然大怒,打砸身邊的物品等。這些都需要特別注意。”趙軍燕說道。
及時排解負面情緒
既然如此,人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及治療躁狂癥呢?
“一般來說,躁狂癥首次發病年齡多在16—30歲之間,以春末夏初發病較多。如果發現自己有躁狂的癥狀,應立即去大醫院的精神科就醫,進行診斷和藥物治療,嚴重者需要住院治療。”趙軍燕說。
她建議:“對于初發躁狂癥患者,治愈后維持用藥一段時間后就可逐漸停藥。在恢復期輔以心理治療,會促進躁狂癥的康復。如果患者有復發的征兆,如睡眠量減少、活動增多等,應立即恢復治療。在治療階段,患者應積極配合,盡快康復,防止更嚴重的心理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
那麼,白領們應該如何做才能預防躁狂癥的發生呢?
“無論是躁狂癥還是抑郁癥,其產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負面情緒無法得到及時排解導致,因而我建議,白領們應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盡量讓身心松弛下來。對于自己不能處理的情緒困擾,可以向心理咨詢機構求助,以免壓抑過久產生心理問題。”趙軍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