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的原因
近年來,強迫癥的患病人群越來越多,因為強迫癥的起病早、病程延遲等因素導致患者的生活受到極大的困擾。大部分的強迫癥患者在早期都并未發現,直到發展到怕臟、反復洗手等癥狀嚴重到無法正常生活時才能被發現。強迫癥的發病病因與本人的性格以及生活的經歷、遺傳及神經-內分泌等方面有很大的聯系。
大部分患者的首次發病是在受到刺激時發現,如父母離異、家庭矛盾、人際關系緊張、婚姻遇到考驗等等。這些事件會引起心理的緊張,從而誘發強迫癥。部分患者還受到性格方面的影響,如患者病前即有強迫型人格,過分謹小慎微、責任感過強、希望凡事都能盡善盡美、優柔寡斷,對自己要求過分嚴格,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等。
另外,科學家認為,在孩童時代受到家長的嚴厲管制而無法適時表達個人喜怒哀樂情緒的人,也很容易形成強迫癥。這些孩子沒有足夠的自由空間,而且處處受到父母管制,所以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再加上他們找不到傾訴的朋友,最終變得沮喪和失落。為了把埋藏在心里的苦楚發泄出來,他們便選擇了不停地整理房間等做法。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這一習慣,那就形成了潔癖。孩子一旦患上了潔癖,當面對挫折時,就不會向包括父母在內的任何人尋求幫助,而是一個人承受壓力,他們常常在家里不停地忙碌,或洗衣服,或對屋里的東西擦了又擦,以此來排除心中的煩惱。
強迫癥的表現
強迫癥的表現主要是強迫思維以及強迫行為。而強迫思維又可以分為強迫觀念、強迫情緒以及強迫意識,并且強迫思維的內容多種多樣。
一、強迫觀念
即某種聯想、觀念、回憶或疑慮等頑固地反復出現,難以控制。
(一)強迫聯想:反復回憶一系列不幸事件會發生,雖明知不可能,卻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緒緊張和恐懼。
(二)強迫回憶:反復回憶曾經做過的無關緊要的事,雖明知無任何意義,卻不能克制,非反復回憶不可。
(三)強迫疑慮:對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產生不必要的疑慮,要反復核實。如出門后疑慮門窗是否確實關好,反復數次回去檢查。不然則感焦慮不安。
(四)強迫性窮思竭慮:對自然現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反復思考,明知毫無意義,卻不能克制,如反復思考:“房子為什麼朝南而不朝北。”
(五)強迫對立思維:兩種對立的詞句或概念反復在腦中相繼出現,而感到苦惱和緊張,如想到“擁護”,立即出現“反對”;說到“好人”時即想到“壞蛋”等。
二、強迫動作:
(一)強迫洗滌:反復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總擺脫不了“感到臟”,明知已洗干凈,卻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二)強迫檢查:通常與強迫疑慮同時出現。患者對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復檢查,如反復檢查已鎖好的門窗,反復核對已寫好的賬單,信件或文稿等。
(三)強迫計數:不可控制地數臺階、電線桿,做一定次數的某個動作,否則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數起。
(四)強迫儀式動作:在日常活動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動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脫衣鞋并按固定的規律放置,否則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脫。
三、強迫意向:
在某種場合下,患者出現一種明知與當時情況相違背的念頭,卻不能控制這種意向的出現,十分苦惱。如母親抱小孩走到河邊時,突然產生將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雖未發生相應的行動,但患者卻十分緊張、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