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心理的表現
1、焦慮心理
是人在應激狀態下最常見的一種負性情緒反應,預期將會有某種不良后果產生或模糊的威脅出現。表現為緊張、憂慮、害怕或恐懼,終日提心吊膽或驚恐不安之狀。引起焦慮的因素可以是客觀真實的事物,也可以是個人的主觀想象。焦慮是人處于任何具有威脅性情景中的自然保護反應,是人的正常適應機能。適度的焦慮有助于調動人的潛能,提高適應能力,增強前進的動力。
2、抑郁心理
表現為情緒低落、內心苦悶,思維遲緩,言語活動減少,郁郁寡歡之狀。抑郁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難免要經歷的負性情緒體驗,抑郁心理絕非是抑郁癥,勿將兩者等同起來。抑郁心理是一種短暫的不良心理反應,通過改變環境、心理疏導和自我調節是可以完全恢復的。
3、恐懼心理
是指個體面臨某種危險,企圖擺脫又無能為力時產生的消極情緒。恐懼是人類和動物共有的原始情緒之一,受個體自我保存動力的驅使,恐懼的本能性防御機制即是逃避行為。當逃避行為受到干擾或阻礙時,則會加重恐懼感,應適時進行心理調整。
4、強迫心理
也是一種較常見的情緒和行為問題。表現為過于拘謹,想問題、做事情,雖認為沒有必要也容易反復多次,常伴有緊張焦慮或恐懼不安等其他不良情緒。其素常性格多刻板固執、優柔寡斷、缺乏自信,但做事有序、勤奮踏實、一絲不茍。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過強迫現象,一般無妨,只有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困擾時才有干預意義。
5、敵對心理
敵對是一種后天習得的行為方式,可以起因于某種錯誤的認知。表現為對周圍或家人的不信任,易于發生沖突,人際關系緊張、不和諧,可以出現違拗、易激惹,甚至攻擊行為。
6、偏執心理
多是根據某種錯誤或不全面的信息,形成不利于自己的信念或負面的思維方式。其特點是不會輕易動搖,不容易接受擺事實、講道理的正面教育,有意歪曲事實,或為自己的觀點找依據或采取相應的行動。如看到別人談話就認為是指向自己,領導不點名批評是影射自己,批評別人是指桑罵槐等,以致多慮、心情不快。
7、孤獨心理
也是一種負性情感體驗,其形成既與本身的孤僻性格有關,也受所處境遇影響,如到異地他鄉求學、謀生,獨居、空巢老人等;也有緣于自傲、看不起他人而產生的孤獨。感到自己和他人之間產生心理距離或空間距離,常常不甘孤獨,而又無力擺脫,內心十分矛盾、苦惱。
8、疑病心理
表現為對自身的健康狀態過于關注,哪怕是偶然的微小不適,也容易造成焦慮、緊張的情緒或認為是患了大病,以致反復求醫、過度檢查和治療。為此,常處于憂心忡忡的狀態,從而進一步加重這種不良的心理。
心理亞健康該如何調理
1、調整心態、控制情緒。
能適當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遜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縮恐懼,對于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于貪求,爭取在社會規范允許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對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保持開朗、樂觀。
2、面對現實、接受現實。
能正確的認識現實、分析現實,并主動地去適應現實,進而去改造現實,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現實。對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并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3、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能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與要求并切合實際的制定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努力發展自身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4、熱愛生活、樂于工作學習。
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樂趣。在工作和學習中盡自己努力發揮自己的個性及聰明才智,并從成果中獲得滿足和喜悅,把工作學習當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
5、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從實際出發去認識別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做到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生活小集體中能融為一體,樂群性強,既能在與摯友間相聚之時共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