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作用 逃出絕境的力量

解夢佬 0

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信仰。它可以是一個宗教,一件事,一個人,甚至是一句話。只有我們真的相信。它才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信仰的作用

一、信仰的力量

信仰,既包括宗教,又不完全屬于宗教,換言之,一個人可能沒有宗教信仰,但決不等于他沒有信仰。

信仰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你可能宣稱“我什麼都不信”,其實這也是一種“信仰”。就好比說,我什麼都不選擇,其實也是一種選擇。據記載:全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占人口總數的1/3以上。他們的生活普遍比較寧靜、安祥和快樂。而其他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其實也有種種其他信仰。如有些人相信“因果”;有些人相信“命運”;有些人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些人相信“善惡到頭總有報”;有些人相信“機遇”;有些人相信緣分等。這些都是人生中的普遍信仰。

在對待健康、疾病的問題上有的人相信醫藥,認為有病就應該去醫院看醫生,嚴重的就得手術、住院等;有的人則相信自己,認為平時積極預防,注意節制自己,就可以不生病等。筆者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你可以不信仰宗教,但不能不選擇一種積極的信仰,特別是對待自身健康方面,我竭力推崇的是:“自己才是健康生命的主宰!”“吃藥、打針不是患者的必需,而康復的信念也不能沒有!”如果你現在患了抑郁癥,可怕的不是抑郁癥本身,關鍵是你對抑郁癥的觀念,你對疾病的態度,乃至你的人生信仰。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心靈充滿強烈的信心,認為疾病只是暫時的心理失衡,臟腑功能失調,癥狀只是我們意識里缺少什麼而在軀體上表現出來的“代償”,那麼只要你能放開心胸、放下負累、放飛心靈、放聲歌唱、放聲大笑,相信抑郁癥就會被你這種曠達豁然、超然物外的胸懷所驅散,你再想尋覓它都難。所以哲人說:“影響人們的不是外在事物,而是你對外在事物的態度。”發生什麼并不重要,而在于你對發生事件的反應,換言之,吃藥打針不是疾病的必須,而康復的信念不能沒有,只要你有了頑強的必勝的信念,莫說抑郁癥,就是其它疑難疾病甚至是癌癥也照樣能夠康復。

二、偉大的精神支柱

從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信仰是一種積極“暗示”的力量,它會產生令人吃驚的神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小時候生病,腿發生了重大疾患、高熱不退,醫生一直主張要把他的腿鋸去,以保全其生命。他的父母為了保住兒子的生命只好被迫同意。可艾森豪威爾竟然反對這樣做,他相信他的病能治好。于是他請求他的兄弟把他的門閂上,不讓任何人接觸他的身體,即使高熱再重合并昏迷,也不要手術而失去腿。他的兄弟信守諾言,不論家人怎樣勸說,堅持完成了使命。后來奇跡終于發生,腿部腫痛漸退,熱度漸退,最后竟然完全康復。這個后來做到美國總統的孩子,就是他有信仰、有斗志,所以戰勝了病魔的肆虐。

我國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認為:堅定的信仰,鋼鐵般的意志,大海一樣的胸懷是一個人生命的基因。當他91歲時,被確診為直腸癌,但從文獻上看,超過80歲的老年人就不宜做手術,可馬寅初堅信手術后能夠康復,于很好,后來活到100歲才逝世。由此可見,他樂觀豪爽不向癌癥屈服,是其健康長壽的精神支柱。”

信仰不是宗教的代名詞,它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取向,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和壽命。周國平先生說:“世上有虔信者,就必定有奇跡。奇跡在虔信者的心里,奇跡是絕望者的希望。一個不相信奇跡的絕望者是一個真正的絕望者,他已經失去了一切希望;或者,是一個勇敢的絕望者,他敢于不要任何希望而活著。”

毛澤東同志曾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他憑著正義之師必勝的信念,領導中國工農紅軍經歷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終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見信念不僅僅對于疾病起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對人生,對事業,對國家都表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結語:因為相信,所以我們能做到。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情,只有我們自己真心的相信它存在,我們可以做到,它才會真的跟我們想像的一樣。(文章原載于《自助養生》,刊號:2012.05,作者:李增黌,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