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失衡 7個良方讓你遠離心理失衡

解夢佬 0

隨著工作壓力和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有少部分人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其實這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心理疾病,還是有解決辦法的。想知道心理健康以及人際關系心理學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家人朋友。但是一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便容易產生心理失衡。

我們是不是總是感覺老天對我們不公平呢?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心理失衡顯然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心理健康的一大威脅。不過,下面就來教大家7招,可以讓你遠離心理上的不平衡。

1、對自己不苛求

有些人對自己做的事情要求完美,有時近乎苛刻,往往因為一點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傷害的人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應該把目標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懂得欣賞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舒暢。

2、對親人期望不要過高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追求及生活的道路,千萬不要強求于他人來努力迎合自己。

3、不要處處與人爭斗

人與人之間應和諧相處,只要你與人為善,別人也不會與你為敵。

4、暫離困境

受到挫折時,應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的事,待心境平衡后,再重新解決自己的難題。

5、適當讓步

處理問題時,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面無需過分堅持,退后一步天地寬。

6、對人表示善意

在生活中,只要你對人表示善意,誠摯地談談友誼,自然就會朋友變多、隔閡變少,心境也會變得平靜一些。

7、找人傾訴煩惱

把煩惱向知己好友傾述,心理就會頓感舒暢;把煩惱都悶在心理,就會令自己苦悶。

如果你經常去幫助其他人,那麼在幫助的這個過程中,你就會對自己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自己還是比較有能力的,其他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因此,心理的不平衡感覺就會逐漸消失。

“心理平衡”一詞可謂是中國人獨創的心理學術語。

在西方心理學與心理咨詢的詞匯當中,是沒有psychological balance這一術語的。其實“心理平衡”就是指人們用升華、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來調節對某一事物得失的認識。

中國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詞來形容這一心理調節過程,大概可以歸結到我們思維中的陰陽對立、福禍轉換的“文化基因”上。

科學家認為,開心的“笑”可能是最好的平衡機制。

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所有的“保健“措施。真正發自內心的“歡笑”能夠產生“益性”荷爾蒙。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益性”荷爾蒙。

若人整天焦躁不安、怒氣攻心,大腦就會產生“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毒性”荷爾蒙。

怎樣做到心理平衡呢

第一是三個正確

一是正確對待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難;二是正確對待他人,心中常有愛心;三是正確對待社會,常懷感激之情。

這樣在社會交往和事業追求中才能給自己準確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觀準確,基本上處事就能夠比較得心應手,心理壓力就小。

第二是三個“既要”

一是既要全心全意奉獻社會,又要盡情享受健康人生。

二是既要懷殷殷報國志,在事業上力爭一流,又要有顆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

三是既要精益求精于專業知識,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閑愛好。這樣人的心境和情緒,認知和感覺才能有深度和廣度,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坦蕩蕩”而不“常戚戚”。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上云卷云舒。忙里有余暇,登高臨水觴詠;身外無長物,蔬食布衣琴書。

第三是三個快樂

一是順境時要助人為樂。助人是人生快樂之本。“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助人的過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華,心靈也得到了凈化。

二是要知足長樂,俗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己有工作、有房子住、兒女也很好,沒必要和別人攀比,比是無止境的。因為幸福本無固定的標準,幸福是一種見仁見智的感受。

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樂,不能氣餒,有點阿Q精神。因為世上萬物,福禍相依,風水輪流。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都是正常的輪回規律。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覺保持永遠快樂的心境即是一門健康的科學,又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就看你是用“春風桃李花開日”的積極、樂觀利導思維看世界,還是用“秋雨梧桐葉落時”的消極、悲觀的弊端思維看世界了。

同樣的事物結果可以完全不同,既可以“人閑桂花落”、“鳥鳴山更幽”,也可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既可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也可以“無可奈何花落去”。心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主體的。

結語:以上就是360常識網為您介紹的心理失衡,你們都懂了吧。這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值得去了解的。看了上面說的心理健康以及人際關系心理學,感興趣的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