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十二生肖成語故事你記得多少

解夢佬 6 0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體現的是中華民族非凡的創造力,各種各樣的文化都在無時無刻地影響著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方式,在文學方面就給我們留下了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使用的成語也非常多,很多成語都有著它們自己的故事,叫我們該如何做人做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于十二生肖的成語故事吧。

十二生肖成語故事你記得多少 第1张

1、膽小如鼠
膽子小得像老鼠那樣,形容膽子小,不自信的人;總是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或是不好的事情要自己承擔。
成語典故:
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一職。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而他雙手發抖的說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從此,他所掌管的區域全部劃入了梁朝的版圖。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為‘魏王’吧!幾年后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又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梁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里。元慶和謹慎地說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元慶和如晴空霹靂一般,被徹底驚到了。神色慌張地說道:快,,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士兵們不情愿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傳元慶和!罵道:豈有此理!你這樣就退兵!膽子簡直小得像老鼠一樣!看來,你不適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貶農村養豬去!成語也就由此而來了。

2、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比喻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不看對象。
成語典故:
有個彈琴能手叫公明儀,他對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著頭吃草,就好像沒聽見任何聲音一樣。不是牛沒有聽見,是這美妙的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儀于是變換曲調,彈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聲,還有一只孤獨小牛的哞哞叫聲。牛聽了,馬上搖動尾巴,豎起耳朵,因為不安而小步來回走動。

3、虎落平陽
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勢。語本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成語典故:
平陽,古稱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相傳中國古代堯帝建都平陽,史稱堯都平陽,現翻譯為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有權有勢者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

4、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成語典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麽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于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5、龍馬精神
龍馬:乾為龍,坤為馬。龍馬精神,就是像龍馬一樣精神。形容健旺非凡,小心謹慎,能屈能伸的精神。
成語詳解:
龍馬不是指駿馬,而是特指一種傳說中似龍似馬的動物。龍馬精神的精神,在這里不是做名詞,而是做形容詞,指活躍,很有生氣。龍馬精神是指像龍馬一樣精神抖擻的樣子,說白了就是比一般的精神還精神,有點亢奮。
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們認為,龍馬就是仁馬,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

6、打草驚蛇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絞國是一個小諸侯國,但其城墻高森堅固,宜守不宜攻。楚國攻打絞國,采取正面進攻的方法,始終不行。楚國謀臣使出一計:先派出一隊不帶武器的士兵,裝作打柴的農夫,到絞國城北的山中砍柴,故意驚動了絞國的城防力量,絞國軍隊贏取了暫時的勝利。第二天,絞國集中優勢兵力,再一次的到山里捕殺楚國砍柴人,而這時,楚國早已設下埋伏,一舉將追殺砍柴人的絞國軍隊全殲。隨即,楚國順利攻克絞城,滅了絞國。

7、老馬識途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成語典故: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終于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8、亡羊補牢
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時期,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只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麽?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9、殺雞儆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成語典故:
姜太公滅了商紂,周朝立基之后,要羅致一批人才為國家效力。在齊國有兩位賢人狂矞,華士。很為地方上人士推重。姜太公慕名,想請他出來做事,拜訪了三次,都吃閉門羹。姜太公忽然把他們殺了,周公旦想救也來不及,問姜太公:狂矞,華士是兩位賢人,不求富貴顯達,自己拙井而飲,耕田而食,正所謂隱者無累于世,為什麽把他殺了?
姜太公說: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時,人人應為國家出力。只有兩個立場,不是擁護就是反對,絕不容有猶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矞,華士這種不合作態度,如果人人學他樣,那還有什麽可用之民。可納之餉呢?所以把他殺了,目的在于儆效尤!
果然經此一殺,想杯葛周朝的人都不敢自鳴清高,隱居下去了。

11、狗尾續貂
貂尾不夠用了拿狗尾巴來頂替,指封官太濫。本為諷刺封爵太濫。狗尾續貂這條成語,除了本來的意思,后來用來比喻以用不好的東西續在好東西的后面,前后兩部分非常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也用來比喻文章或辦事能力拙。
成語典故:
西晉咸寧三年(公元277年)八月,晉武帝司馬炎封司馬懿的第九子瑯琊王司馬倫為趙王,掌管臨漳軍事。趙王司馬倫到任后,濫封官爵,只要是王親宦戚、親信部屬,即便是奴卒廝役,亦封以爵位。因此,每次上朝,貂蟬盈座(古時大官的官帽上,有蟬形圖案的金鐺為裝飾,并插上貂尾,稱為貂蟬冠),殿上擠得滿滿的盡是大官。當時老百姓看不慣這股腐敗之風,編歌謠諷刺道:貂不足,狗尾續。貂尾是珍貴的皮毛,因為司馬倫的濫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夠用,只好用狗尾巴代替。腐朽的西晉王朝,只維持了五十二年就結束了。

12、曾子殺豬
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馬上要去殺豬。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你居然信以為真了。曾子說:小孩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以上就是關于十二生肖成語故事你記得多少的介紹,更多內容請關注紫微府十二生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