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當中,有一種流傳于民間并且又簡練的話語,它所反映的是人們的真實生活經驗,即諺語。而在諺語中,與虎相關的諺語有非常多,這些諺語共同反映的是老虎的威猛、兇殘,同時還是權威的代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伴君如伴虎,封建社會中那些當官的,無論是生活在帝王身邊的文臣武將,還是那些達官顯貴的下屬,凡事總得謹小慎微,服從上級和帝王的意志,必須視帝王國君和達官顯貴的眼色并迎合其好惡行事,否則一不小心,一思之念,一句之言都會觸怒他們,輕者有牢獄之災,重者就會招致鐐銬之禍,乃至斬首示眾,誅夷九族。在官場或民間流行的反映這類心態的諺語還有老虎門下官難做之類。
在人們的心目中,老虎是威嚴與權勢的象征,言談舉止一派凜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氣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于是民諺中就有這樣的說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誰敢摸?、老虎未吃人,樣子嚇殺犬。
有些諺語表現了老虎的習性,以及它與人、與環境、與其他動物之間的某種特殊關系。前者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老虎藏在洞里不顯威風;后者如前門拒虎,后門進狼、羊兒跑進虎群、老虎進了城,家家都閉門、好虎架不住狼群。
這類諺語,除了具有比喻或象征性的淺層含義之外,還有其本質的深層含義,表現為或具有某種人生哲理,或提示事物的本質特征,或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或者在這些諺語的背后,潛藏著豐富的意味和生活的情趣。
諺語實際上是某種比喻,或是某種象征,都是思維之花,是人們出于某種目的而設想或虛構出來的。如老虎頭上撲蒼蠅、老虎頭上搔癢、兩虎相斗,必有一傷、羊披上虎皮,見到老虎還是害怕、羊跟老虎交朋友,總有一天會吃虧、豬給老虎拜年,有去而無歸、苛政猛于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通過虎的形象,寄寓人們心理、愿望的諺語也不少。如:敢把皇帝拉下馬則老虎也得掰掉牙、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老虎尾巴掛掃帚,威風掃地、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頭撿大磚、虎入陷阱,走投無路……這說明,虎是可以征服的,也是不足為懼的。這些諺語故事的寓意或主旨,對于肖虎的人來說,是足以為訓的。
這些諺語都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點,這也是我國文化的特別之處。有的甚至就是寓言故事的概括總結版,確實是一種充滿藝術的語言文化。和其他生肖相比,虎就算是一種非常兇殘的動物了。
以上就是民間文化趣談看看百姓心中的虎是怎樣的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紫微府其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