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牛與中國人的生活

解夢佬 10 0

牛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科技并不發達的過去,人們用牛來犁地種莊稼,可見牛對人們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今天,我們來談談十二生肖排行老二的牛和中國人的生活。牛與中國人的生活
在中國民間,數千年來一直迷信春牛的存在。傳說中的春牛,身高四尺,長八尺,象征四時八節。在古代立春日舉行的迎春活動中,春牛是不可或缺的。春牛由紙扎或泥塑,人們抬著春牛舉行各種民俗游藝活動,其中主要是民間藝術表演,有秧歌、龍燈、高蹺、旱船等等,俗稱演春"。這種迎春活動的高潮是鞭春牛,由帶隊的人執鞭抽打春牛,一邊口中頌祝福祈禱之詞。
吉林省海龍縣的打春詞是: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陽開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豐登,六打六合同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節康寧,九打九九歸一,十打天下太平。
長白山地區的打春詞是:春交五九尾呀,春打六九頭。手舉鞭條打春牛,打得春牛下田去,打得昏君不露頭。此外,在立春前后,農家還要張貼春牛圖,一般繪一頭牛,一芒童(代表芒神),芒童手執柳條為梗,或在牛側,或居牛背,示意人們春耕就要開始。還有些春牛圖,寫有新春大吉天下太平的字樣。
民間還為牛安排了一個生日,其時間全國各地有所不同,但以四月初八為多。這一天,耕牛放假,不出外干活,同時享受最好待遇,能吃上各種日常難得吃到的補品。侗族還要在牛欄邊祭祀牛神。布依族要進行斗牛比賽,敬秧神和牛神。壯族則以香茅裹糯米為棕,約請親戚朋友聚餐,以表慶賀,許多民族又把這一天叫牛王節。
除了慶祝牛的生日,各地還有一些不同的敬牛節。如江蘇海州地區的牛郎會,壯族在四月初八舉行的牛魂節等。生活在貴州榕江縣一帶的侗族以六月六日為洗牛節,殺雞宰鴨相慶,并把雞翅鴨毛插在牛棚上,以示為牛洗塵,祝禱耕牛平安。云南金平一帶的苗族,每逢農歷十月初一要舉行糊牛角的民俗活動。那天,孩子們把燒烤好的糯米糍粑糊滿牛角,再插上兩個大紅辣椒。據說人們希望耕牛帶著糍粑和辣椒去喝水時,看到水中的倒影,知道主人惦記著自己。這些活動主要是感謝牛的辛勤耕作,勞苦功高的,如實地表現了現實生活中人們與牛之間的親密關系。
此外,各地民間還有供奉祭祀牛王",以祈子求嗣、驅邪趕鬼、防病治病的,不一而足。
牛不僅以其勤勉踏實給人類帶來了生活的溫飽,而且在它身上體現出的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也給人類以精神的財富,留給人類無盡的藝術想象和美的享受。
民間百姓創作了豐富多釆的牛舞。據葉春生在《嶺南風俗錄》中介紹,從廣東北部到西部山區的廣大農村,都有在春節表演春牛舞的傳統。其舞蹈古樸深情、熱烈歡快、鄉土氣息濃郁。各地跳春牛舞時還會唱許多頗富特色的春牛調,內容樸實,感情真摯,曲調深沉纏綿。
把牛寫進文學作品的古往今來大有人在。唐朝劉義有首《代牛言》:渴飲鎮川水,餓瑞吳門月。黃金如可種,我力終不歇。此詩明白如話,把牛終身勞瘁而不居功約高風亮節凸現于人們面前。
宋朝李綱有《病牛》道: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前兩句說牛功高卻在傷病之時無人過問,抒發同情不平之心,后兩句托物言忘,在牛的精神內質和自己理想追求之間找到了共通之處,從而表達了自身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抱負。
元朝宋無作《老牛》:草繩穿鼻系柴應,殘喘無人問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動,夕陽空送牧兒歸。一頭辛苦一生筋疲力盡的老牛仍要繼續勞作,最后累死春好,夕陽中牧童空手而歸。此詩短短四句,滿浸悲涼,流露出詩人對老牛無限憐憫、哀傷的內在情韻。
牛因為其沉默寡言的性格,在民間也被認作愚笨,所以人們稱對蠢人講道理為對牛彈琴,形容賢愚利害不分為牛驥共宰,形容宵小之輩、作惡之人為牛鬼蛇神,形容為人作奴隸為做牛做馬,形容人力盡無能為老牛推車。人們很多時候把牛看作遲鈍不聰明的動物,但也有例外,這種時候,牛被看作是大智若愚,達到了與世無爭、淡站名利的超凡入圣之境。
孔子在《論語》里《仁篇》中就希望人可以敞屐功名,如牛一樣,有能力就盡職耕田勞作,從不居功自傲。在祭孔時一定要用牛,其原因或許就在這里,牛牲是智慧的象征。所以古時候的讀書人往往爭拔祭牛身上的牛毛,叫做智慧毛,以期得到豐富的智慧。
而相傳黃帝服牛乘馬,老子騎青牛出關,也都是這種牛哲學文化的隱喻。牛幾乎渾身上下都進入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用語之中。古時諸侯聯盟,只有主盟者才有權執牛耳取血盟誓,所以執牛耳就成了權威的代名詞。
人們譏笑食量大的人為牛肚;稱人善飲為牛飲;脾氣執拗暴躁為牛牌氣;浮夸不實為吹牛皮;事情不相合為牛頭不對馬嘴;好認死理或好鉆營旁門為鉆牛角尖;稱貧寒之士為牛衣;比喻人傲慢為牛氣。
民間更有許多關于牛的俗語廣為流傳。初生牛犢不怕虎,割雞焉用牛刀,黃牛拉磨,慢工出細活,泥牛入海,無影無蹤,屬牛的,專碰硬的,專拉重的,小牛犢吃奶,就知道碰;牛犢子拉車,亂套廣墻上的春牛,離(擎)不得……

以上就是牛與中國人的生活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紫微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