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親近而平常,是在春秋《詩經》就有所記載的中華傳統。9月27日,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韓志強做客上海古籍書店“海上博雅講壇”,對著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說文解字:“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每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都有寓意 。”
十二生肖的甲骨文
韓志強笑稱,就因為老鼠尾巴長、愛偷吃,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抓住這些特點創造出甲骨文“鼠”字。“整個字體豎立起來,尾巴偏長,上頭開口是老鼠嘴巴。”最有意思的是,韓志強指出“鼠”字左上角那三個點象征的是老鼠偷吃后嘴邊的食物碎片。
在現場,韓志強先讓聽眾想像十二生肖的樣子,再在幻燈片上放出他從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李宗焜所著《甲骨文字編》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所著《新甲骨文編 》中選取的12個文字。他說,甲骨文象形字是古代中國人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對象最典型的特點而形成的具有很強概括性和可視性的文字符號。“甲骨文往往要豎著看,將頭向右彎90度看。”韓志強表示,這源于古人結繩記事的傳統,“都是從上往下的。”
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怎麽寫?
更特別的是,甲骨文作為早期的漢字,并不成熟規范,一字多形的情況非常多。韓志強介紹:“對于同一個對象的表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同樣是牛,每個人寫的’牛’字可能是不同的。”在他看來,一字多形是中國甲骨文的一大特點,這恰說明中國古人的智慧與包容。而他在現場放映的甲骨文字,都是他照著《甲骨文字編》和《新甲骨文編 》中最“像”實物的那12個字,用他的甲骨文書法寫出來的。
除了“鼠”字,其余11個字也都十分形象。按韓志強的解讀,牛最大的特點在于兩只牛角,甲骨文“牛”字(左)就突出了牛頭上的牛角,字中兩點則是牛的眼睛。而為了區分牛和羊,甲骨文“羊”字中(右)的羊角則向里彎曲。
虎、馬、狗、豬都有四肢,但在韓志強看來,甲骨文也用特別的方式分別象征:老虎身上有花紋,甲骨文“虎”字(左上)就用幾條線表示老虎身上的花紋。“若線條換成圓圈,那就是豹子。”馬最大的特點是身上的鬃毛,甲骨文“馬”字(右上)則以此突出馬頭那三筆筆畫 ;豬和狗相似,最大的區別在于肚子和嘴巴。因此在甲骨文中,“狗”字(左下)的肚子比較平小,“豬”字(右下)的肚子比較圓滾。而嘴巴上,狗嘴張開,但豬嘴上翹。
類似地,雞的最大特點在于雞冠和尾巴。因此在甲骨文中,“雞”字(右)顯得尤其“昂首挺胸”,最右邊的三劃代表雞毛,最左邊的線條象征雞爪;而“蛇”字(左)上面的三角形象征蛇頭,卷曲的筆畫象征蛇身。臺下聽眾,尤其幾個小朋友不時贊嘆:“真像!”
此外,韓志強介紹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字還體現了動物的動態。比如甲骨文“兔”字(左),除了在字的上部凸顯兔耳和臉部近乎1:1的比例,整個字形為“向上跳躍”的樣子,比喻兔子愛跳的特征;甲骨文“猴”字(右)也是如此。“這個’猴’字甚至有點像人,但動物中猴子和人也確實相像。”
十二生肖里最難表達的是實際中并不存在的龍,那要怎麽表示?韓志強介紹,甲骨文“龍”字的表達在于龍卷曲且長的身體以及龍角。“龍是中國人最崇拜的動物,是動物之王,所以整個字倒過來就是甲骨文中的’王’字。”
“和西方人相比,中國人的表達往往抽象,這在甲骨文中也得以體現。”韓志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