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一個40多歲的女人還是一個母胎單身汪嗎?
她,是一位私企的女老板,要錢有錢,卻獨獨把自己活得土到冒泡。
這是她情感一片空白的原因嗎?
也許吧。
是事業的成功耽誤了她的婚姻嗎?
不是的。
這要從她做的“夢”說起。
她常常進入這樣一個夢境中:
她獨自走在水壩上,突然水漫過水壩,水壩上留下了一條被割了三刀的鮮魚,口子上被放了調料,像是被等待烹煮。
她覺得這魚像是有人贈送給她的,可她覺得天上怎會掉餡餅呢,最后她沒拿,而是從魚的身旁走過了。
她的故事,是我在武志紅老師的那本《夢知道答案》書中看來的。
對于她的故事,她所做的夢。
武志紅老師以心理學的角度,為她“解夢”,讓她看到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她事業那麼成功,把自己活得那麼糟糕呢?
大抵是“缺愛”吧。
就像書中武志紅老師講的那般:“戀愛,可以激活一個人的生命力。”
她也確實缺愛。
2小時候的經歷讓她印在了腦子里,刻在了骨子里,以致于長大了也不敢發出愛的渴求。
在事業里,是女強人,在情感中,是那麼的卑微和抗拒。
就像那個夢中的魚,明明有追求者在眼前,卻因為來得太容易,害怕和抗拒接受。
甚至懷疑那些鮮魚是“病魚”。
其實錯了。
如果那魚是“餡餅”,那麼在不相信的前提下,又覺得自己該主動追求幸福,然而內心的恐懼又讓她自卑。
于是,負面的情緒充斥著她的生活,她才是一條“病魚”,一條不想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別人的“魚”。
甚至,有時候強行要求自己不能有負面情緒,只能正能量地活著,這大概和小時候的孤獨有關系了。
因為固執,分裂,讓她“反噬”,過得糟糕極了。
“病魚”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看不清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完全不在狀態。
我們應該大膽、勇敢接納自己,允許自己可以是病魚。
可以有負面情緒,也可以活得能量滿滿。
這般我們才能有屬于自己的情感鏈接,充滿活力。
不抗拒愛,不缺愛。
讓愛在流動中,活得愜意。
“夢,看似光怪陸離、支離破碎,卻透露著內心深處最隱秘的信息。”
我很是贊同這句話。
可我們總是忽略那些夢。
就像我這樣。
3關于做夢。
我也是一個愛做夢的女孩。
但我的夢常常笑醒后,忘了做過什麼夢了。
大概是太甜了吧。
不好的夢,也有過,也是醒了就忘了。
對于不好的夢,我總是努力回想起來,可總是不完整的。
于是想想就算了。
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
夢,好的壞的,各參半,這大概就是人生吧。
偶爾憂慮,也會無憂。
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呀?
我不知道有意識的選擇不回憶,是不是在抗拒面對問題。
可能是的。
我們有時候,抗拒夢,抗拒埋藏在心底的秘密被暴露 于陽光之下,可能是不想承擔責任,不想直面眼前答案,人生問題的答案。
其實,當你讀懂夢時,你會發現“最好的解夢者,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你的人生,仿佛大徹大悟了。
就像著名心理咨詢師、注冊督導師張海音對《夢知道答案》關于夢的評論:
走近夢,就是走進自己豐富多姿的內心世界,既有痛苦不堪的部分,又有充滿創造力的部分。突破自我,需要勇氣和智慧,跟隨這本書的娓娓道來,可以看到一個個與眾不同的靈魂。
人作為一個有意識的高級動物,也常常被意識欺騙,但人的潛意識卻更能真實地看懂自己。
做夢,就是在深入潛意識。
所以,知夢,懂夢,后者更容易看透你自己。
最后如果你聽過、看過“周公解夢”的故事,那麼,你更要讀讀武志紅老師的這本《夢知道答案》。
看完后,你會發現,原來還可以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去解夢,解惑,解答人生,真的會刷新你的認知,有趣!
更令你不虧的是,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武志紅都用心、用理論用心理學為我們一一解惑,仿佛自己就是那小故事里的“主角”。
有痛點,很實用!
知夢,解夢,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