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兵
立冬之后,空氣中便慢慢彌漫起年的味道,這味道中極其重要的元素就是臘肉,到處都可見做臘肉、曬臘肉、熏臘肉的場面。
臘肉,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但是,有了臘肉的日子,普通的生活似乎就一下子多了幾分滋味,時光就在期盼和回味中變得悠長而醇香。
做飯的時候,切上一截臘肉,用普通的鍋煮上將近一小時,或者用高壓鍋燜上二十分鐘左右,那肥肉的顏色就變得通體透明,瘦肉則變得更加紅潤。隨便切上幾片,輕輕咬上一口,盡管滿嘴流油卻肥而不膩,瘦肉嚼起來更加勁道,那種經過時間積淀的悠然陳香,緩緩釋放于味蕾之間,久久不會散去。
在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制作臘肉就是享受一段溫暖的時光,咀嚼臘肉就是一種幸福的分享。吃臘肉,吃的是肉,但更多的是釋放骨子里的情懷——為家庭團聚,為幸福積攢。
臘肉是我們小時候的最愛。那時,家境貧寒,卻也擋不住家人對新年的向往。所以,我們每年都是要留一頭年豬自己食用,而且大部分都腌制成臘味。這些臘肉、臘腸、排骨等,就成為全家將近半年的美餐。
那個歲月,肉是不可能天天吃的。臘肉,一般總要等到家里來了客人,或者遇上什麼大事、喜事才舍得煮的,所以大抵每周能吃上一次就不錯了。在鄉村,家里都會種些蒜苗。在吃臘肉的季節,蒜苗也基本長成,蒜苗炒臘肉那是絕佳的搭配,既有濃郁的香味,又有顏色的搭配,也減少了肥肉的油膩。而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用清水煮熟后,切片就吃。而臘肉里煮的那些白蘿卜或者紅蘿卜,吃起來也是一份難得的享受。
在冬天,臘大腸和臘排骨都是令人心饞的。晚上煮面條前,切下大約半尺長的臘大腸,切成小段放入鍋里,把油全部爆出來,直到臘腸變得開始脆起來,再把油倒盡,把臘腸盛到碗里。等到面條煮熟,把臘腸倒一些在面條碗里,這快冷卻的臘腸更加香脆,整碗面條變得格外的香,一口接一口地不停往嘴里送,最后把湯也喝得一干二凈,有時甚至把碗也舔上幾下。
煮臘排骨的油油飯也是很讓我期待的。將米淘干凈后倒入鍋里,加上一些紅苕、紅蘿卜或白蘿卜顆粒、飯豆或者豌豆等,取下一根或者兩根臘排骨,砍成五六厘米長的小段,放入鍋里。等稀飯煮熟了,揭開鍋蓋,那濃濃的香味隨著裊裊蒸汽頓時彌漫整個廚房,直鉆心肺。這時也顧不上燙,心急火燎就吃。吃上小半碗,額頭上開始冒出細微的汗珠,從頭到腳整個身子都暖和了。這時,挑起稀飯里面的排骨,慢慢地啃、慢慢地品、慢慢地回味。
從冬月到次年三四月,這些臘肉、排骨、臘腸的味道,一次一次飄散在屋里,幸福的感覺就一次次在心底升騰。這時光,就如陳年老酒,在期待和分享美食中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臘肉制作,最關鍵的環節就是熏制。將晾曬好的臘肉放入鐵皮桶、自己制作的簡易灶臺或者其他用具里,上面用紙殼等覆蓋好。灶里,先用干柴點火,隨后把生柏丫蓋在上面,讓煙緩緩上升,再不時往灶里撒些平時準備的桔子皮、花生殼、核桃殼、鋸木面這些物料,讓煙環繞腌臘肉、香腸等。隨著這煙氣的升騰、蒸融,這歷經春夏秋冬的樹葉、果皮、外殼的氣息,都融進了冬日倍加溫暖的火堆里,見縫插針地擠進腌肉的身體,讓肉吸進四季的氣息。很快,這鮮色的肉開始流油,慢慢變成黃橙橙的,原本單薄的肉也變得更加厚實。
就這麼簡單地熏上一兩個小時、兩三個小時,臘肉就成了。然后,穿上鉤子,掛在窗戶或者屋里,讓肉自然風干,也讓煙的氣息進一步融入浸透到肉里。再過七八天,臘肉就可以蒸煮上餐桌了。吃著那一片片紅里透著些金黃的臘肉,那散發著人間煙火的香味就會在嘴里、在胃里久久縈繞。
這些臘肉,可以一直吃到來年四五月份。然后,又開始在盤算中等待下一個臘肉制作時節的來臨,準備著熏制臘肉需要的種種物料。這前前后后的過程中,365個日夜都在里面了。
臘肉,不只是用來分享的,更蘊含著一種經營時光的況味。臘肉,寄予了蕓蕓眾生太多的情愫,喜怒哀樂盡在那流淌不息的時光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