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周公解夢求婚不成

解夢佬 3 0

做夢,是一種人類正常的生理活動,但因為難以被自己以外的人觀測到而頗顯神秘,也出現眾多與夢有關的研究。在19世紀末,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創作《夢的解析》,將夢描述為“受抑制的潛意識上升為意識的東西”。

1969年,埃默里大學的戴維·福克斯通過實驗,認為人的夢境與自己當下所關心的事情有關,比如夢到考試正是因為近期為考試而焦慮或緊張等。

到了后來又有人通過電腦模型,提出了兩種關于夢的假說:一種由英國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埃文斯提出,認為睡眠相當于是將外界信號切斷,夢則如同一個電腦終端被取下,并重新編制近期事態在大腦中留下的信號;另一種假說認為大腦在睡眠時受到來自腦干非特異式的刺激,產生所謂無意識的夢。而無論是哪種關于夢的研究和假說,夢的產生都有一個基本的原料:記憶。

睡眠的五個階段

睡眠存在一個生物節律,也就是睡眠周期,國際睡眠醫學學會將睡眠分為五個階段、兩個時相。五個階段指的是入睡期、淺睡期、深睡期和熟睡期、快速眼動期,有的地方也將睡眠分為四個階段,將深睡期和熟睡期統稱為沉睡期。

兩個時相指的是非快速眼動相睡眠期和快速眼動相睡眠期,非快速眼動相睡眠期即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non-REMs,或者NREM。快速眼動相睡眠期簡稱為REM。正常的睡眠結構中NREM與REM交替出現,交替一次即一個睡眠周期,循環往復。

睡眠周期階段一的入睡期,即睡眠的開始,這個時候人仍然保持有一部分意識,時間很短,所謂的昏昏入睡就是指這個階段的狀態,此時腦波頻率開始漸緩,振幅漸小,在這個階段被叫醒很容易清醒。

進入睡眠周期階段二的淺睡期,人體的溫度出現下降,開始正式睡眠,此時的腦電波不規律,頻率和振幅忽大忽小,其中高頻的大波幅腦波被稱為“睡眠錠”,低頻很大波幅腦波被稱為“K結”,潛睡期在非快速眼動相睡眠當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大約是全部過程的一半,在這個階段如果有音量大或者音高高的聲音出現在近處,依然較容易被吵醒。

睡眠周期階段三和階段四的深睡期和熟睡期是沉睡階段,此時腦波頻率只有每秒1-2周,振幅增加較大,夢游可能發生在這個階段,想要吵醒一個處于沉睡階段的人不是特別容易,而被吵醒的人也會暈頭轉向、迷迷糊糊。

階段五的快速眼動期,顧名思義在這個階段人的眼球會呈現快速跳動現象,此時人的腦波迅速改變,出現與清醒狀態時的腦波相似的高頻率低波幅腦波,其中還有特點鮮明的鋸齒狀波,會出現翻身的情況,可能會驚醒,如果在這個階段被叫醒,被叫醒的人通常會說自己剛才在做夢,因此快速眼動期的眼球快速跳動特征也是心理學家研究做夢的重要依據。

大腦記憶

在睡眠過程中,非快速眼動期和快速眼動期會在整晚爭奪對大腦的控制,處于快速眼動期時眼球的跳動意味著人在夢中追逐情境變化,此時的人腦呈現出與清醒狀態時相似的腦波,意味著大腦像醒著時一樣活躍。

這是因為夢境本就屬于一種不完整的情境記憶,能夠佐證這種觀點的現實是,快速眼動期還會出現大腦前額葉部分區域活動減弱而海馬區活動增強的現象,而海馬區活動與情境記憶有關。

海馬區在人腦中位置示意圖

根據編碼、存儲和提取的方式以及存儲時長的不同,記憶可以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和永久記憶四個系統;按照記憶內容分類,記憶又可以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

從心理學的方面還可以將記憶分為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陳述性記憶又包含情境性記憶和語義性記憶,情境性記憶指有關個人生活經驗的記憶,包括生活經歷的信息和與之相關的時間地點等要素信息。無論哪種記憶,都儲存在大腦之中。

人的大腦是一個重1.5公斤左右的復雜組織,隨著腦科學研究的進行,人腦的主要記憶儲存單元逐漸被認定為處于海馬區,也被稱為海馬體,這是人類大腦負責記憶和學習的結構。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科學家通過切除海馬體后人腦中的部分記憶消失,發現了海馬體與記憶的關聯,而切除海馬體后較久遠的記憶不會一起消失,發現海馬體負責的是短期記憶,包括考前瞬時記憶的知識點、臨時記下的電話號碼、偶然接觸到的知覺信息等,這些短期內需要暫存的記憶就是由海馬體來處理。

有人將海馬體比喻為計算機的內存,將近期記憶鮮明留存以方便取用,如果這些短期記憶想要變成長期記憶,就需要相關的信息不斷被重復,海馬體便會將其“永久”存入大腦皮層。然而,人腦中的“永久記憶”并不是永遠都不會消失,海馬體雖然主要掌管短期記憶,但如果海馬體遭受重大損壞,徹底失去作用。

那麼存入大腦皮層的信息長時間不能被使用,那麼所謂的永久記憶也會被刪除,如果海馬體只是部分受損,那麼還具有部分功能的它還能繼續履行自己的職能。

隨著對海馬體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海馬體受損還會影響想象力,一個海馬體受損的患者會在接觸一些描述場景的詞匯時無法在腦中形成具體的畫面,這是因為海馬體為大腦提供構建各類形象的環境,這種構建是通過神經細胞活動實現。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發現通過人工模擬神經信號活動,可以給實驗鼠的大腦海馬體切片植入人工記憶,在這之后的對海馬體如何將人自身經歷編碼儲存為記憶的研究中,實驗者通過給實驗鼠播放其曾經遭遇的環境音成功影響了實驗鼠的夢境,這也佐證了夢境的出現和海馬體中記憶的編碼儲存過程有關。

不同場景的夢境

記憶通常有邏輯有線索,當我們回憶一件事情,如果它作為瞬時記憶存在于我們腦海中,我們可能只能想起一些關鍵詞或者關鍵的場景,然后慢慢得到完整的信息。比如回憶某個朋友的生日日期,可能會先回憶起和朋友談論年齡或者預期的生日禮物的場景,然后才想起具體的數字;如果它成為了長時記憶,比如個人專業相關的基礎理論,在演講時都是幾乎可以脫口而出的狀態。

無論是何種回憶,回憶過程中的任何場景都符合現實邏輯,不會讓人感到過于混亂和怪異,但夢境的情況就不同,很多時候我們的夢境邏輯混亂線索繁雜,有時甚至因為過于無厘頭而讓自己的意識發覺自己處于夢中,而夢境中的場景不受邏輯的控制而時常帶我們進入不愿停留的場景,這就是噩夢。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見考試是很多學生共同的經歷,甚至有人在畢業多年后仍會在夢中回到大學高數考試考場,面對解不出的題目愁緒如麻,等早上醒來后也逃脫不了曾經被考試支配的情緒。

也有人在即將到來的面試前夜夢到在面試現場遭遇滑鐵盧,求婚前夜夢到現場被拒或被人橫刀奪愛,這些與現實存在緊密關聯的夢境是大腦將個人潛意識里對未來構建的情境進行重新編碼再創造,并在人入睡后侵入思維領域。

這些情境的來源是人的經驗和記憶:對考試的恐懼和焦慮是多年前深植于大腦的情緒記憶;對未來即將發生事情的“預知夢”或“反向預知夢”中,對生活中具體情境或悲觀或樂觀的情境想象,來源于現實生活中他人經歷或者影視作品中構建場景的記憶的再利用。

而那些光怪陸離的夢,則可能來源于已經非常模糊的瞬時記憶,它們已經失去了自身周遭的邏輯關聯,更多的以一種不甚清晰明了的身影存在于潛意識中,并于睡眠質量差的夜晚被大腦塑造為各式各樣邏輯混亂的無厘頭場景,過去人類對于一些未知事物的想象也可能來源于某個大腦放飛自我的夢境之中。

睡眠、記憶與夢境

在夢境中還有一些特殊分子,比如一晚接著一晚的連續夢,比如真正將現實混淆了的夢,這些夢的特點都是邏輯線條通暢。無限趨近于現實,它們通常是在人從深度睡眠中被叫醒后記得最清晰的夢境,有人甚至會以為它們是真正發生的事實,它們被大腦如此清晰地記憶是因為被喚醒過程中大腦已經被一定程度上喚醒,并開始向身體的各個部分發送指令。

最常見的是兩種情況,要麼逐漸清醒的大腦介入夢境捋清了更多記憶中的邏輯,使夢變得更“正常”,要麼與現實情況不一致的夢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多年以后當遇到類似的場景或回憶曾經現實發生的場景時,夢境中的情形可能會和現實情形發生混淆,大腦甚至可能將夢境替換記憶,比如有人回憶童年一次運動會上自己沒有拿到名次,實則是一個悲觀夢的結果,現實是他的獎狀還掛在小時候房間的墻上。

這些夢會帶來如此大的影響甚至改變記憶,主要是由于睡眠質量差或者睡眠不足,在一個正常的睡眠周期結束后自然醒來的人,通常不會記得夢境中的內容。那些大腦在深夜里的自由創造被拋棄在一次長時間的休息之中,成為睡眠為第二天的生活學習工作掃清的障礙。

而睡眠質量差的夜晚可能也伴隨著一個放大了現實的焦慮和擔憂的夢,長期睡眠不足甚至會導致記憶力下降,當記憶能力變差,那些在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之間游離的生活情境碎片又會變成創造夢境最好的原材料。

弗洛伊德在寫作《夢的解析》時,回顧過往關于夢的科學著作,并闡述了許多他自己和他的病人的夢境來論證自己的理論。他認為夢是一次和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是另一次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

雖然夢境有時讓人覺得亂七八糟不知所謂,但從某種角度來說,夢境也是自己人生的一種再現,生活的情境和情緒被再加工,反應了一些隱秘的念想,這也是“解夢”在迷信圈子之外的價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