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周公解夢夢見闖關游戲

解夢佬 3 0

《大唐狄公案》官宣,此劇改編自小說《狄公斷獄大觀》,作者是民國時期荷蘭駐中國的外交官,高羅佩雖是荷蘭人卻精通中國文化,能寫出關于狄仁杰的精彩小說,還是挺厲害的。高佩羅描寫了一個中國大唐的福爾摩斯,將狄仁杰寫出了神采,該小說問世后,先后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全球出版,認很多國家的讀者能了解中國大唐時期的一位杰出斷案名家。

《大唐狄公案》這部電視劇演員陣容強大,由周一圍這位演技派的演員扮演狄仁杰,尤勇智演狄公的管家兼參軍洪亮,姬他演喬泰,凌孜演馬榮,張嘉益演長孫無忌,王麗坤演曹安,鐘楚曦演武后,其他演員如張若昀、李晨、張子健等也參演。

周一圍飾演狄仁杰

鐘楚曦演武后

張嘉益演長孫無忌

狄仁杰是大唐并州人士,是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朝中重臣,在諸多大臣中,狄仁杰是最受武則天信任的,《狄公斷獄大觀》寫的是狄仁杰做地方官時期的斷案經歷,他是斷案的天才,其辦案經歷非常神奇。狄仁杰一直被傳為十分神奇的斷案高手形象,而有人說狄仁杰最厲害之處并非斷案而是他的政治謀略,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狄仁杰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第一,由閻立本推薦,狄仁杰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出身于豪族,自五胡十六國以來,狄氏家族一直是東羌豪族,狄仁杰歷代先人皆在甘肅天水一帶當地方官,最低官職任秦州府主薄,而軍職方面曾任鎮西將軍。狄仁杰的曾祖、高祖都是北魏的略陽公,狄仁杰的高祖(四世祖)狄湛,字安宗,是在太原出生的。而狄湛的先輩狄伯支曾輔佐后秦姚萇、姚興,歷任司馬、征虜將軍、尚書左仆射,官至中書令,定居長安;狄伯支的后裔狄恭移至太原居住,生了狄湛。

2000年7月初,太原市迎澤區王家峰村某磚廠生產時挖毀一座古墓,其墓主就是狄湛,這表明,從狄仁杰高祖開始,已經在太原生活了。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緒曾任尚書左丞,狄仁杰的父親狄知遜曾任夔州長史,雖然狄氏是羌人,但是,自狄湛開始已是出生于太原,在太原居住了,已漢化了。狄孝緒和狄仁杰時,狄家成員已是太原人了。在唐初,狄仁杰被任命為寧州刺史,做到了“撫和戎落,得其歡心,郡人勒碑以頌”,這與狄氏家族的歷史背景是有關系的。

狄仁杰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中舉。何為“明經”呢?隋煬帝設明經、進士二科舉行科舉考試,參加經義為題考試的,稱為明經科考生,而參加以詩賦為題考試的,成為進士科考生。“明經”不單純是解經,而且要能闡述經典的大義,能以當時的新政來證合古代經典,才能被評為及格者。簡單說,就是結合經典原則來提出處理時政的策略,這是測試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狄仁杰考中了,授汴州判佐。后來,遇到了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閻立本發現狄仁杰是一位難得的人才,便推薦狄仁杰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辦理刑法訴訟方面的事務,這就是后來狄仁杰斷案經歷的起步,可見,任法曹的這一段經歷對狄仁杰來說是很重要的。

有一個說法,稱閻立本當時發現狄仁杰是“滄海遺珠”。當時,狄仁杰中舉不久初入官場,任都督府法曹,因他正直辦案,被小吏誣告,閻立本當時任河南道黜陟使,他在審問狄仁杰時卻發現狄仁杰一個德才兼備的罕見人才,于是,他稱贊說:“孔子曰:‘觀過知仁矣。’狄仁杰真可謂滄海遺珠啊!”(參看《新唐書·狄仁杰傳》)后來,“滄海遺珠”被用來比喻被埋沒的杰出人才。

676年,陳州“鳳凰”集,唐高宗李治改元“儀鳳”,狄仁杰因在地方斷案很出色,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在大理寺,狄仁杰充分發揮了他的斷案能力,在一年內,他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多人,經他斷過的案,竟沒有無一人冤訴。

儀鳳元年(公元676年)九月,左衛大將軍權善才和監門衛中郎將范懷義誤砍昭陵柏樹,這若是從嚴追究,這是罪重,唐高宗李治認為權、范冒犯昭陵是大罪,下令將其誅殺。此時,大理寺丞狄仁杰挺身而出,為權、范兩人的失誤之舉開脫,他上奏曰:

“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愚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昔漢文時有盜高廟玉環,張釋之廷諍,罪止棄市。魏文將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諫,亦見納用。且明主可以理奪,忠臣不可以威懼。今陛下不納臣言,瞑目之后,羞見釋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古人云:‘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參看《新唐書·狄仁杰傳》)

狄仁杰的此次上奏非常重要:一是以巧妙的理由勸說唐高宗李治,使其改變主意,救了權、范兩位將軍;二是表明了狄仁杰勇于直諫,又善于勸諫,有膽識有策略;三是通過勸諫讓李治改變主意,這使得李治對他開始信任和重視。

調露元年(679年),狄仁杰又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此時,唐高宗巡幸汾陽宮(在今山西靜樂),狄仁杰充任知頓使,負責安排唐高宗巡視途中的食宿等事務,這表明,狄仁杰受到了高宗的高度信任。

調露元年(公元679年),狄仁杰升任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狄仁杰恪守職責,敢于彈劾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高官權貴。比如,司農卿韋弘機修建宿羽、高山、上陽等出宮殿時,搞得特別華麗,狄仁杰便對其進行彈劾,稱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侈享樂,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再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憑其受皇帝的恩寵而肆無忌憚,朝臣都懼怕他,而狄仁杰卻毫不留情彈劾其惡行,請求將其交法司審理,唐高宗本想包庇王本立,但狄仁杰認為王立本以惡行犯王法,不可饒恕,若想放過本立本,請皇上免了狄仁杰的職務,最終,王立本被定罪。狄仁杰的這一次堅持,獲得了朝中大臣的贊賞,狄仁杰在朝中逐步建立起威望。

狄仁杰畫像

第二,武則天稱帝,狄仁杰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離開都城,任寧州刺史。朝廷讓他到寧州,主要是令其妥善處理寧州的民族關系,狄仁杰做得很好,他有仁愛之心,處理民族關系主要是維護民眾的利益,因而深寧州百姓的愛戴。寧州百姓自發地立碑勒石,以頌揚狄仁杰政績及功德。在狄仁杰任寧州刺史期間,正逢御史郭翰巡察隴右,郭御史是一位嚴厲的諫監察官,他巡察隴優期間,彈劾了一批州縣官吏,但是,當他了達寧州后,不斷聽到當地百姓稱頌狄刺史的,這讓郭御史對狄仁杰印象很好,因而,他向朝廷推薦狄仁杰回都城,狄仁杰被任命為冬官侍郎。

兩年后,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撫使,他到江南時,發現江南地區到處建有民間祠廟(淫祠,不在祀典之列),狄仁杰感到這浪費了民間錢財,御史,他上奏朝廷,建議焚毀淫祠一千七百余所,只留下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員的四所祠廟。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才過來幾個月,又出任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恰逢越王李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則天,而宰相張光輔率軍討伐叛軍,張光輔貪圖錢財,乘平亂之機大肆斂財,狄仁杰作為地方官,極力阻止張勒索斂財,并斥責張光輔之罪比李貞更大。狄仁杰此舉得罪了張光輔,張回朝后彈劾狄仁杰惡言侮辱宰相,狄仁杰隨即被貶為復州刺史。后來,狄仁杰又被貶為洛州司馬,只領俸祿,沒有實權。

天授元年(690年),狄仁杰迎來了升官的機會,武則天稱帝,改唐朝為武周朝。狄仁杰于次年九月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戶部侍郎),代理尚書事務,并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狄仁杰這一升遷足見他受到了武則天的信任,有了宰相的職權。武則天認為狄仁杰在汝南政績顯著,但因有人故意中傷他,才被貶職,她問狄仁杰是否知道是誰中傷他,狄仁杰的回答很巧妙,他表示,他若做錯了,自當改過;若是女皇認為他無過錯,是他的幸運,他不知是誰中傷他,但仍會將他當朋友。武則天對他的回答很欣賞。

梁冠華飾演的狄仁杰

第三,遭來俊臣誣告,狄仁杰被貶至彭澤縣任縣令

在朝為官,歷來都是有風險的,狄仁杰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才兩年,長壽元年(692年)正月,他便受到了酷吏來俊臣的誣告,當時來俊臣負責監察百官,權力很大,狄仁杰被誣告的是謀反罪,立即被逮捕下獄。狄仁杰知道,若是承認謀反可以免死罪,他感到死在來俊臣手下太冤了,于是,他很巧妙的“認罪,他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參看《舊唐書·狄仁杰傳》)來俊臣得到狄仁杰“認罪”的口供,放松了對狄仁杰的監視,狄仁杰向獄吏要了筆墨,將他的冤情寫在一塊撕下的被布上,夾在衣服里送回家中,狄仁杰的兒子狄光遠得到了鳴冤書,上呈武則天。武則天知情后,責問來俊臣,來俊臣辯稱未對狄仁杰用刑,狄仁杰衣著完整,食宿如常,是狄仁杰自己承認謀反的。武則天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獄中查看,周琳查后發現正如俊臣仁杰所說的狀況,而且,他懼怕來俊臣,便向武則天復命,而來俊臣為了給狄仁杰定罪,便命人假冒狄仁杰等人寫了《謝死表》,強令周綝上呈武則天。武則天親自審問狄仁杰,問他為何承認謀反,狄仁杰表示,若不承認謀反,早已被酷刑至死;武則天問為何作《謝死表》,狄仁杰稱沒有寫過此表。當武則天令人取出《謝死表》時,便發現該表的圖章屬偽造。因而,狄仁杰被免去死罪,但仍被貶到彭澤縣當縣令。

狄仁杰此前一直為武則天所信任,并且處理政事的能力非常強,因而,不僅來俊臣想置狄仁杰于死地,當時武周朝外戚權臣、魏王武承嗣也把狄仁杰視為眼中釘,因為武承嗣曾請求武則天立他為太子,但遭到狄仁杰等人極力反,因此,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杰,但皆被武則天拒絕了,或許,武則天感到狄仁杰是很有才有智有德的能臣,她還想重用他。

第四,再次拜相,狄仁杰加授銀青光祿大夫

狄仁杰被貶至彭澤縣的第四年,邊境生亂,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在邊境作亂,率兵攻陷了冀州,戰事震動了河北。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需要一位稱職的大臣去平亂,于是,狄仁杰被起用為魏州刺史。

魏州前任刺史為了抵御契丹,采取消極的辦法,他將城外的百姓趕進城里,修器具造裝備,堅守城墻。而狄仁杰任刺史之后,卻讓百姓出城,回去耕田種地。契丹首領孫萬榮得知狄仁杰被起用為魏州刺史,不敢再攻城了,很快撤兵。這或許是因為狄仁杰之前任地方官時政績顯著,名氣很大;又或許是狄氏家族在山西的名望,使契丹首領不得不撤兵。魏州百姓見契丹人撤走了,爭相為狄仁杰立碑頌德。不久,狄仁杰調任幽州都督,并獲賜紫袍、龜帶,武則天還在賜予狄仁杰的紫袍上題寫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政績和忠誠之心。

狄仁杰畫像

一年后,即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回到都城,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狄仁杰重新成了武周朝的宰相,并且身份更加顯赫。返朝任相之后,狄仁杰用心治政,當朝廷征派百姓戍守安西四鎮而引來百姓的怨聲和混亂時,狄仁杰大膽上表力諫,力圖改變了以百姓戍邊的政策;當江南因災害而糧食欠收時,狄仁杰上奏請求暫停江南糧草北運,此外,狄仁杰還建議廢除安東都護府,復立高氏為高句麗君主,力爭緩和武周朝與高句麗的矛盾。狄仁杰的勸諫與建議雖然未能全被武則天采納,但他的敢言敢諫以及對于治政的積極態度得到了朝中睿智大臣的稱贊,就連武則天也在心理贊賞他。不久,狄仁杰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握有監察大權。

圣歷元年(698年),突厥闖關南下,對河北進行侵擾,入境后劫走了萬余百姓,軍情緊急,此時,朝廷急需能人率兵征討突厥。武則天選中了狄仁杰,任命他為河北道行軍元帥,許以便宜行事之權,讓他負責指揮陜西軍事力量,反擊突厥軍。突厥軍得知狄仁杰率軍征討,并將虜走的百姓殺了,從五回道(在今河北易縣西)撤回漠北。狄仁杰率十萬大軍緊跟著追擊,但因突厥撤得太快了,唐軍未能追上,敵境復雜,狄仁杰不敢貿然深入,率軍退回河北境內。突厥撤走了,武則天隨即任命狄仁杰為河北道安撫大使,令狄仁杰負責安撫河北的百姓。之前,突厥軍闖入時,河北百姓中有被脅迫參與叛亂者,而突厥撤走了,被突厥脅從者害怕受到牽連,紛紛逃匿,狄仁杰了解實情后,上奏朝廷,要求赦免河北諸州百姓,使其返還駐地,以恢復生產,武則天批準了狄仁杰的建議,河北恢復了安定局面。

馮紹峰飾演的狄仁杰

第五,狄仁杰之所以能從高宗朝到五周朝被貶后又重新任相,成了一代能臣名臣,就在于狄仁杰有四方面的治政特點。

其一,狄仁杰有超強的斷案能力,被后世稱為“神探”。從并州都督府法曹到昌平縣令,再到大理寺丞以及后來的侍御史,狄仁杰辦理了成千上萬案件,而且他斷案方法高明,準確率極高,幾乎沒有判后喊冤的。僅僅在大理寺丞任上,他辦理的案件涉及17800余人,無人喊冤,可見,他斷案是很有辦法,很有成效的。或許,這是狄仁杰在任法曹、大理寺丞和侍御史的斷案經歷,使他年被認為是斷案神人,而后世人們便稱他為“神探”。在歷史上,關于狄仁杰神奇斷案的傳說和故事很多,而清朝出現了公案小說《狄公案》,流傳很廣。而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曾根據中國小說創作《大唐狄公案》現在改編成電視劇,并有了官宣廣告,這足見關于狄仁杰神奇斷案的故事影響之深遠。

其二,狄仁杰為官正直,敢作敢為,能為民眾著想,政績顯著。

狄仁杰任過文昌右丞、昌平縣令、寧州刺史、豫州刺史、復州刺史、魏州刺史等,在他任地方官期間,他勤政為民,辦了很多好事,政績顯著,以至于多地,如在寧州,在魏州,都有百姓自發為他立碑頌德。而且,他的政績也受到了武則天的表揚,比如,武則天充分肯定了狄仁杰在豫州政績顯著。此外,狄仁杰任豫州刺史,為了維護當地民眾的利益,狄仁杰極力阻止在豫州率兵平亂的宰相張光輔乘平亂索取錢財,他憤怒指責張光輔比叛亂的李貞更壞,以至于被張誣告而便貶官。狄仁杰干預硬懟宰相這是需要敢于堅持正義的勇氣的。武則天建立武周朝,正需要有正氣有智慧以及忠誠的能臣,因而,狄仁杰在受誣告而被貶之后,又能返朝再次任相,這與敵人們正直而睿智,能干而有忠誠的為官特點有密切關系。

其三,朝代更替時期,狄仁杰成了武則天調和李唐皇室與武氏集團的得力大臣。

從高宗朝到武周朝,武則天在建立新朝之后所面臨的這一十分敏感而又尖銳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原李唐皇室與武氏集團的矛盾,在李氏和武氏的權力之爭中,武則天被夾在中間,她是李氏皇室的兒媳婦,同時,她又是武氏家族的女兒,若是明顯袒護其中的一邊,她都會被譴責,也不利于他在武周朝的統治,所以,她需要有智謀的大臣為她做調節、協調,而狄仁杰便是在這方面很稱職的大臣,

狄仁杰極力效忠于武則天,盡心盡責為武周朝處理政務,是忠誠有能干的大臣,在這方面,他是非常支持武周朝政權的,他是武則天所信任的大臣,武氏集團對此也很清楚;但是,在另一方面,狄仁杰又常常敢于站出來維護原李唐皇室的根本利益,在武周朝能為李唐皇室成員爭取合理的權利,而且,還敢于挺身而出,有理有據地阻止武氏集團的重要成員爭奪權力,比如,當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請求武則天立他為太子時,狄仁杰表示極力反對,致使武承嗣的陰謀沒有能得逞,而武則天也理解狄仁杰的想法,狄仁杰阻止立武承嗣為太子,這也是為了穩定武周朝的政局,若是武承嗣成了太子,整個李唐勢力將成了武則天的敵人。

狄仁杰正是武則天所需要的能同時為她和為李唐皇室著想的明智大臣。

劉德華飾演的狄仁杰

其四,狄仁杰有深遠謀略,他忠誠于武則天是為了將來能復興李唐皇室。

早在唐高宗時,武則天已經垂簾聽政,在李治病重期間,武則天已經掌控了朝政大權,這一事實在李治去世后更難以改變了,強勢而很有帝王權謀的武則天不是李唐皇室的成員可以取代的,皇權掌握在武則天手里,這一點連李治的后輩們都不得不接受,因而,狄仁杰更改變不了這一政治局勢。狄仁杰明白,與其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拿雞蛋去碰石頭,不如順從于武則天,在取得信任之后,為李唐皇室的復興做長遠的準備和努力。

狄仁杰看似對武則天無比忠誠,而背地里他也在為李唐皇室的奪回權力做努力。

比如,當武則天要他推薦一位杰出人才任宰相時,狄仁杰的推薦方式非常睿智,他對武則天說:“如果陛下所要的是文采風流的人才,那麼,宰臣李嶠、蘇味道是最合適的人選;而如果陛下一定要尋找出類拔萃的奇才,那麼,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才是最合適的。張柬之年紀雖老,但卻有宰相之才。”(《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三》)武則天聽后,隨即提拔張柬之為洛州司馬。后來,武則天又讓狄仁杰舉薦能任相的人才。狄仁杰道:“微臣此前推薦張柬之,陛下尚未任用。”武則天說:“朕已經給他升了官。”狄仁杰道:“微臣所推薦的張柬之是可任宰相的人才,而非任司馬的。”(引文同上)武則天聽后隨即任命張柬之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張柬之為相。

后來,正是這位張柬之,幫助李唐皇室奪回了皇權,恢復大唐王朝。

相反,有一次,武則天欲立她的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她詢宰相班子里大臣的意見,狄仁杰直接坦言:“微臣感到天下人仍皆在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李顯)不可。”武則天見狄仁杰當場頂撞,很惱火。后來,據說武則天做了一個夢,她請狄仁杰解夢。武則天夢到一只大鸚鵡,兩翼皆已折斷。狄仁杰解釋說:“武是陛下的姓氏,兩翼是指二子。陛下現在只有廬陵王、相王(武則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復二子,兩翼便能振作。” 狄仁杰還進一步說:“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傳于子孫。先帝將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現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而且,姑侄與母子的關系,何者更親呢?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后可以配享太廟;而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聽了心里明白了,可是,她口上說:“此乃朕之家事,外臣休得干預!”狄仁杰卻表示,王者四海為家,天下事皆是陛下家事,他而在朝任相,豈能不管?(參看《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二》)武則天放棄了立武三思為太子的想法,后來,她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藏在宮里,而狄仁杰卻建議按禮節將李顯迎回宮中,使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知曉李顯回宮的事。無不歡悅。

顯然,狄仁杰一直在為復興李唐皇室而努力著,一旦有機會,他就會提出重要建議并積極行動。

一些政治家和學者也看出了狄仁杰的這一韜略,北宋后期宰相張商英說:

“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處三分偏安、敵強君庸,危難疑嫌莫過如此。狄梁公處周唐反變、奸后昏主,危難嫌疑莫過于此。為武侯難,為梁公更難,謂之人杰,真人杰也。”(《黃石公素書注》)

南宋理學家楊萬里說:

“舉朝皆武氏之臣,而狄仁杰以一身徇唐,非孤立于睽離之世乎,乃下薦洛州司馬張柬之,薦一柬之而五柬之,合與仁杰而六,周復為唐,仁杰之志行矣。”

臺灣歷史小說家蔡東藩對狄仁杰的評價非常高,他說:

“當日者嬖幸擅權,盈廷蕪穢,無一非武氏家奴,惟婁狄二公,以功名終,頗有重名,然婁師德只務圓融,不知大體,所差強人意者,惟狄仁杰一人。” (《唐史演義》第三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