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
夢能暫緩理想與現實的沖突
人們在求真務實的同時,也會有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暫時難以緩解之時,可能會控制不住要游歷一下夢境,情不自禁地做一些美好的夢,在近乎麻痹狀態的夢中得到一時的滿足。人們對夢往往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不僅僅是因為借助夢境能得到一時的滿足,更多是因為夢可以承載起人們的種種希望和理想。由此可見,夢是緩和理想與現實沖突的一種方式和途徑。
解夢有理論有方法
古語與云:“眾占非一,而夢為大。”古今中外,人們都有關于夢的經驗和教訓,因此,古人解夢有一套獨特的理論方法。《詩經·小雅·正月》有“召彼故老,訊之占夢”的詩句。《周禮·春官》有“太卜掌三兆之法:一、玉兆;二、瓦兆;三、原兆。太卜掌三易之法:一、連山;二、歸藏;三、周易。太卜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涉。”“三夢之法”分別是夏、商、周三代得夢之法。占卜官因為主要為天子或諸侯王占夢,對國家決策及大政方針等有進言之便,因而他有其他官員所沒有的特權。
解夢也有條條框框
既然解夢有特定的官員專門負責,那麼解夢應該是有原則的。從《周禮》中可以看出解夢和占卜一樣重要,那麼解夢也就有了不少條條框框,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五不占和五不驗之說。
對做夢者的要求
所謂“夢有五不占”,就是指五種情況的夢不能解。
⑴神魂未定而夢者不占,古人認為人在心神未定狀態下所呈現的夢象不是解夢中的“真”夢,吉兇之兆是難以辨別的。
⑵妄慮而夢者不占,胡思亂想的夢,沒有明確夢象存在,難以判斷吉兇禍福。
⑶寢知兇厄者不占,醒后知道夢中兇兆極其典型了,其兇是不言而喻的。
⑷為夢而未終、中途驚醒者不占,吉兇之兆夢都是有頭有尾的,夢而未終,特別是中途被人吵醒,不能輕易去解夢。
⑸夢有始終而覺佚其半者不占,夢雖然有頭有尾,但是夢醒之后只能記憶起雜亂的情節,這也不能去解夢。
對解夢者的要求
“夢有無不占”主要是對做夢者的要求,“夢有五不驗”則主要是對解夢者的要求。并不是有些人讀了幾本夢書之后,都能夠去解夢的,只有符合某些特殊條件的人才能去解夢。
⑴昧厥本者不驗,精神不太正常的人不能從事解夢,解夢不靈驗。
⑵術業不精者不驗,解夢一定要掌握基本的解夢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遵循正確的途徑,將夢中吉兇之兆破譯出來。沒有系統學習的,解夢不靈驗。
⑶精誠未至者不驗,要以精誠的態度去感知夢境所示,態度不端正的,解夢不靈驗。
⑷削遠為近小者不驗,解夢雖為小術,但其中也蘊含著大道之理,由小覺轉入大覺的道理。只在小覺里轉圈的,解夢不靈驗。
⑸依違兩端者不驗,對夢境的吉兇,要明白地揭示出來,含糊其辭,依違兩端,解夢不靈驗。
覺之后能占大夢
“必有大覺之后能占大夢,不然則亦覺亦夢”,這些戒條條件容許的情況下,還是應該遵守的。解夢不是夢醒之后,翻看下《周公解夢》相關記載那麼簡單的。解夢應包含夢境中所具有的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內容,復雜而微妙的社會、文化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