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整個釋夢八講的第七講,今天涉及到的話題是“夢工作的操作方法”。
夢工作的操作方法,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個切實的、具體的、可以遵循的框架來跟夢聯結。為什麼講到這個時候,才提出夢工作的操作方法?其實夢的工作最重要的不是這個方法,而是如何使用這個方法。也就是說,站在這個角度,前面我們六講所涉及的方面(夢的本質、結構等)是更為重要的。
所謂方法,就像串項鏈的繩子。一條寶石項鏈,方法就是那個穿寶石的繩子,最重要的是那些寶石,當然繩子也很重要。
一、夢工作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我們跟夢的聯結,像是去森林里探險、尋寶或者打獵的過程。探險之前我們需要準備一些裝備,那麼跟夢的聯結也不例外,我們也需要做一些準備。
跟夢的聯結,最重要的是兩個準備:一個態度和一個觀點。
1、態度:恭敬的態度。
為什麼要恭敬?因為我們親近的這種力量,或者說這種存在,它掌握的信息比我們更多,就像榮格所說:夢是來補償的,補償意識的偏執和局限。它懂得更多,我們跟它聯結的時候要恭敬。另一個原因是: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它,只能通過它派來的信使,通過某種載體跟它溝通,這個載體就是夢。
還有一點:既然我們承認我們的意識是有缺失的,我們的意識看到的是一個局部,有它的不完整性,而跟夢聯結的時候,我們又已經清醒了。那怎麼來弱化這個已清醒又固執且不全面的意識的影響?就必須有恭敬的態度。就像我們所說的,必須要“服”它,才能心生恭敬,不服就像杯子是滿的,新的經驗、新的信息就進不來,只有恭敬(空杯)才能有東西進來,才可能有所收獲。
2、觀點:主體觀。
主體觀是指:不論你夢到了什麼,你的父母、鄰居、情人,或者是飛龍走獸,都應該把它看作是你自己心理內容的某個部分的意象化。這個觀點就是主體觀。我認為,這個觀點是跟夢聯結深淺的一個分水嶺。當你具有了主體觀,夢對你的意義就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
你是否具有“主體觀”的觀點去理解夢,決定了你是否能夠真正利用夢帶給你的信息,這是個里程碑式的界限,這個觀點的建立與否是超越所有技術的。
二、如何獲取夢
在做了這樣的準備之后,我們要工作夢,首先就要獲取夢。如果我們什麼都不記得,根本沒有素材,談何工作夢?
第一步,要獲取夢,這個“獲取”是指意識對夢的記憶,或者說意識對夢的留存部分的記憶。有的人說我從來不做夢(或者不記得做的夢),即便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每天也是做夢的,只不過我們無法工作他的夢。
在我的工作中,經常面臨的問題,很多人說我記不住夢怎麼辦。那我們來看看如何獲取夢。關于夢為什麼特別難記憶,我的公眾號里有文章講這個問題(記夢指南),這里簡單提一下:那是因為發生了兩層的轉化,第一層是發生了主體的轉化:在夢中的體驗者,不是現在聽微課的你,而是夢中的你;現在想跟夢聯結的你已經不是做夢的那個你,因為主體發生了轉化,我們的夢境會大量丟失。第二個原因,是從體驗到語言的轉化。記夢(描述)是用語言來記(描述)。做夢的當時是原始體驗,好比你在吃一個水果,在感受原始滋味,旁邊一個人問:“味道怎麼樣”,當你用語言來回答時,已經從體驗轉為語言。我們都知道,語言是無法窮盡體驗的,無論你有多好的表達能力,都是無法替代、窮盡這個體驗。
即便記夢很困難,也還是有方法的,可以通過訓練,堅持不懈,原來完全記不住自己夢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的記住自己的夢。
記夢的過程,一般分為四步,前面微課也提到過。
第一步:撒網
人是有三個系統(意識體統、身體系統、原型系統)。如果要記住夢,就必須在你快睡著的時候,即將喪失意識的這個過程中,用意識這個系統,向另外兩個系統發出要求或者請求:“我會記住今天的夢”。這個動作類似捕魚時的撒網,或是去森林里打獵時下套。
第二步:收網
在你清早快醒沒醒的時候,在你意識重新接管生命的能量系統的時候,就去收網,要記得昨天那個套下到哪里去了。快醒時,不能睜開眼睛,閉著眼睛去回憶夢。不能睜開眼睛的原因是:我們眼睛一旦展開,眼睛進來的這些信息,就會立刻成為意識的內容,會把夢中的內容一下子沖擊得七零八落。閉眼回憶夢,盡量能夠回憶幾遍。
第三步:強化
在重復幾遍后,仍然閉著眼睛。事先在枕頭邊準備紙筆,或者錄音筆,盡量多地記下夢的關鍵詞和信息。
第四步:結構化記錄
這個時候可以睜開眼睛,不要下床,不要從事刷牙、上廁所等任何其他活動。而是立刻進行結構化的記錄(釋夢八講中的第三講),按照三個維度九個方面,將夢的內容填進去,避免有所遺漏。
經過上面的準備和步驟,我們已打到獵物,有了工作所針對的內容。
三、工作夢的方式
接下來一步就是處理這個夢,先給大家展示一個圖,如下:
這個圖呈現了三種跟夢工作的流程:地面夢小組、網絡夢小組和個體夢工作。我整個微課的內容并不是基于理論,而是基于我個人的實踐。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這個流程,這并不是預測、計劃、打算,而是我本人一直以來就是這麼來做的。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可能詳細介紹所有三個形態,我重點介紹地面小組。
1、地面小組的過程
地面小組一共設置120分鐘,分為八個環節:
(1)導入環節--20分鐘
大家看時間分配就能知道側重點。導入時間不短,有20分鐘。這20分鐘是為了調整身心,逐漸降低意識的活躍水平,而通過對身體和呼吸的關注,提高對內在感受的一種敏感度。這個過程類似于我們所說的冥想,一般也是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過程。調身,讓自己坐好,坐的很舒服,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調息,調整呼吸,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使用了音樂來進行雙向的強化,把音樂和放松的狀態綁定。
(2)影響的回顧—10分鐘
因為地面小組是封閉而連續的。這個環節,要讓小組的組員分享夢的小組是否給他的現實生活帶來了變化和影響。通過對現實變化的檢索和回顧,將這個小組帶來的影響意識化,使得這種影響被意識了知和看見。這樣一個功能會激活小組的動力,因為一個人的分享,其他人也都聽到了;第二個方面,分享者本人也聽到了自己的言語,對他自己也有一個強化和激活的作用。
(3)報夢--20分鐘
我們有一些設置(如果同時有多個人報夢,會有一個選擇的方式)確定報夢者。對報夢的過程也有引導,要求報夢要盡量的慢,因為人做夢時是體驗,報夢時是語言,語言很有可能很快,它無法使得夢境中的感受充分呈現出來。所以要慢到每一句敘述,都要等到相應的畫面在眼前出現才能繼續描述。此時,對所有聽者(其他組員)的要求,要放下任何的評判、追求和抗拒,以報夢者的視角去體驗夢境。就好像一個演員,完全放下、忘卻自己現實的生活狀態,而進入角色所處的環境,同時去觀察在這樣的環境中的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4)感受的表達--15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所有組員分享對(報夢者)夢境的感受,但是不進行任何的解釋、判斷和評價。感受被嚴格限定在三個層面:身體的感覺、情緒和浮現出來的意象。因為在上一講具身化中詳細講了,從感到受到情緒到加工系統(認知體系),這樣一個過程,如果太快的進入下一個系統,意識就馬上參與了。感覺的客觀性,就是它可以共享,也是進入意識的最重要和首先需要充分發掘的素材。在這個階段,并不要求每個組員對整個夢境反饋感受,只需對有感覺的片段或某個畫面表達感受。
(5)自居轉換--20分鐘
由報夢者挑選夢境中的三個元素,可能是人物,也可能是動物,甚至可能是夢境中其他非生命的東西。并且由夢主在場內挑選三個組員來扮演,由扮演者經過一段時間來進入這個角色,并以所扮演角色的視角來表達體驗和感受。
如果說前面的階段到位了,那這個自居轉換的階段是非常有威力的,會動搖意識的結構,讓你有一些新的體驗。
(6)元素擴展--20分鐘
榮格跟弗洛伊德最大的不同,弗洛伊德使用的是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榮格使用的是直接聯想和擴充(amplificaton)。所謂直接聯想(現在我做夢工作的方式),特點就是不離開夢境中的元素,雖看起來并不十分的自由,但是直接充分利用和鎖定了夢境所提供的珍貴素材。比如你夢到了一條蛇,直接聯想是從這個蛇這個意象出發所想到的。不能是由蛇想到性,性想到自己的性經歷,再想到其他,就沒邊了,就離開了夢境。而是從夢中的蛇的形態(長條)、體驗到夢中的情緒(害怕)、或者想到什麼時候碰到過蛇(體驗或感受)等,要緊扣夢中的意象來聯想。
元素的擴充和擴展并不局限于這個聯想,而是根據這個夢境中出現意象本身的屬性、含義和象征,我們進行不加評判的羅列、擴展。還以蛇為例:蛇的特性有是冷血動物;攻擊人的方式有纏繞和牙咬;有毒;喜歡在陰暗的地方;也與男性生殖器相像。
進行這種擴充后,這些擴充既包含夢主自己的一些經驗,也包含一些一般意義的經驗。這麼多的經驗,在這個具體的夢中到底用了哪一些信息呢?我們意識不去做判斷,就把它放在這里,等待它們的自然融合。
(7)集中回饋--10分鐘
由組員反饋對整個夢的工作的感受。同樣不用思維做意義的解讀,只是對自己當下的身體感受、情緒狀態以及浮現出來的畫面和念頭進行反饋。
(8)去角色--5分鐘
呼應第一個環節(導入環節),這個環節稱之為導出環節。由于前面經過導入,全神關注,或者小組成員自居了別人夢中的角色,可能造成參與者身心比較高水平的卷入(夢主的夢境),這個環節是讓組員快速的回到現實,避免夢的工作的不良影響。
2、夢工作的特點
以上是地面夢小組的過程,經過八個環節120分鐘完成。僅僅聽這個流程,可能會覺得奇怪,這個流程好像并沒有確定地來解答夢的意思,但這就是夢工作的特點。這個特點基于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原因:就是要抑制(意識的解讀)。人之所以會做夢,就是因為意識有些地方需要補償、補充新的信息。如果一上來就對意象進行意識的解讀,那這種解讀基本上是誤讀。
所以在此處強調的是:從開始的導入來抑制意識的活躍,繼而讓很多夢境中的體驗(如與身體相連的感受、情緒等)浮現,這些內容浮現后,自然會出現一些(體驗、記憶等)相互咬合、鏈接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無為的過程,不是意識思考、拼湊出來的。
第二方面原因:我們任何與夢的連接,并不是在與夢工作的時候就完成了整個過程,夢工作的120分鐘八個步驟,是開啟了與夢連接的過程。參加過我的夢的小組的人都明白,今天工作了一個夢,小組結束后,或許當時她并沒有覺得獲得什麼,但是在第二天、第三天在上班、或者干其他事情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東西浮現了,或者突然明白了夢中某個元素所代表的意思。人的整個意識狀態的調整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集中的120分鐘八個步驟只是開啟了一個通道而已,并沒有在當時就把這個通道走完,這一點非常重要。
3、三種工作模式的差別
地面小組的優點:因為有其他組員一起參加,比較容易浮現人所共有的一些共性,雖然組員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經歷,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是人。原型的特征是“是人都有的”。由于地面的夢小組具有一定安全性,它是封閉的、連續的,所以在安全性和人的共性條件下,比較容易激活原型層面的一些內容。
網絡夢小組的特色就是只工作當天凌晨的夢,即時性特別好。即時性是指最接近于你生命當下的狀態。由于它非常近,跟現實比較容易接通,就可以想到昨天經歷了什麼事情,通過跟夢的聯結,就容易響應。如果工作比較久的夢,在做夢的時候,現實的那個部分,可能你并不能回憶得比較清楚。
一對一夢工作的特點,由于沒有旁人在場,安全性是最好的。我的一對一的夢的工作,是來自于我長程的個案。它與夢主內在深處的個體經驗(創傷或一些不太愿意讓其他人知道的內容)的連接就會更加緊密。
這三種方式各有優缺點,不能互相替代,三種方式(各自的優點)對人幫助的方面會各有不同。
4、如何工作自己和別人的夢?
我們群里,有一些人是從事心理咨詢行業,還有一些人不是心理從業者,僅是希望了解自己的夢。無論是誰,如果碰到要求解夢的人,我們要清楚“工作別人的夢”和“工作自己夢”的異同之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無論是工作別人的夢,還是工作自己的夢,兩個準備(恭敬的態度和主體觀的觀點)都要有。
不同之處在于,工作別人的夢的時候,要記得是兩個系統,你自己是一個系統,給你講夢的人,他有一個系統,要避免自己的系統去干擾和侵入對方的系統。比如你怕蛇,對方不怕蛇,你的理解(解讀)可能就會干擾對方。
怎樣才能避免釋夢者的系統干擾報夢者的系統?首先需要明白一點要想完全清除這種干擾,是不大可能的,但我們要盡量覺察這種干擾。盡量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反映者,而不是一個解釋者。所謂反應者是指:你只是反映確定的意象,而不對意象本身做解釋。比如來訪者說到什麼的時候,他音調提高了,或者減慢了,或者顯得非常恐懼、猶豫了,你就把看到的這個事實反饋給它:“你剛剛說到這里時,我發現你停頓了一下”,而不要亂解釋這個停頓,不要認為他的停頓是由于害怕,反饋給來訪者為:“你說到這里時我看到你害怕了”,這里說害怕是一種解釋或者說命名,而在夢工作時,盡量不要用解釋命名,只是反映!
在工作自己夢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因為沒有別人(作為參照)。如果有一個他者、一個幫你解夢的人,因為(你們)不是一個系統,比如容易離開自己的意識。自己工作自己的夢,意識的慣性存在,不容易把自己拉出來。這時特別要注意的是:要運用自己的身體。運用身體的具體方法就是具身化,具身化(第六講)里說過。還有一點,要不斷提醒自己:我要允許新的經驗進來。一旦發現某個念頭是一個判斷,或是一個解釋的時候,就要放下,去看看去觀察還有沒有其他的感受、其他的情緒。
整個夢的工作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所謂的夢境也好,我們跟夢的工作的過程也好,無論情境怎樣,你心中都要有一個念頭:你心中都要為一種力量、一種存在留有一個空間。那個存在就是夢的發送方。我們看到的夢、聽到的夢、記住的夢好比是一個門,不要僅僅滿足于看到門上的雕花是怎樣,材質是怎樣,既要很仔細地觀察這個意象,但又不要被這個意向所局限。心中要有通過這個門,與夢的發送方進行溝通、鏈接的愿望。就像我們看信的時候,你不是看的那張紙,而是你心里想的寫信的那個人。這一點是需要反復強調的內容。
來源:夢功場(ID:zwyxlgzs)
文章出自九州心理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