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被暫時放到一邊,生活的煙火氣會一點點變得濃烈,在假期里尤其如此,無論是吃食、街巷,還是煙火、“人”氣,都能生出“慢品人間煙火色,閑觀萬事歲月長”之感。
假期難得,一起來感受人間煙火吧。
什麼是煙火氣?
是四方食事,是四季有味。
酸甜苦辣,
是食物之味,也是人生之味,
當胃被滿足,
對生活的信心和愛才會一點點積累。
“人生忽如寄,莫辜負茶、湯和好天氣。”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在夏天,我們吃綠豆、桃、櫻桃和甜瓜。在各種意義上都漫長且愉快,日子發出聲響。——〔瑞士〕羅伯特·瓦爾澤《夏天》
夏天最讓人歡喜,太陽火辣辣照射下來的夏日午后,穿一條短褲聽搖滾邊喝啤酒,簡直美到天上去了。——〔日〕村上春樹《夏天》
沈李浮瓜冰雪涼。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林清玄《溫一壺月光下酒》
“如果你夠及時,能趕上這個冬天,與我一起吃火鍋喝奶茶,看電影放煙花,那麼這個冬天一定很美好。如果你這個冬天不來,那我就買長一點的衣服,把手塞到袖子里,等到來年你一定要牽起我冷了一個冬天的手。”
“冬天有多幸福?大概是聞著手里的烤地瓜,還能放心地走在沒冰的路上。”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喝酒是有哲學的,準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幾粒花生米一盤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林清玄
蕭勝一邊流著一串一串的眼淚,一邊吃黃油烙餅。他的眼淚流進了嘴里。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咸的。——汪曾祺《黃油烙餅》
“烤面包的味道,晚歸父親手中芝麻餅的味道,橘紅落日拍打山脊的味道,放學孩童手中燒烤孜然粉的味道,黃昏包裹的瘦長街道溢出一股子讓人鼻酸的生活的香。”
我那時還不怎麼會喝酒,只是喝白開水。星期天,坐在自修室里,喝水、吃豆,讀李清照、辛棄疾的詞,別是一番滋味。——汪曾祺
窩頭白菜,寡欲步行,問心無愧,人間壽星。——汪曾祺
一城一夜一滋味,見食見人見江湖。——《宵夜江湖》
現在的我幸福到覺得飽腹都是種遺憾,這份美味就是我活在當下的證據。——《孤獨的美食家》
什麼是煙火氣?
是熙熙攘攘相互碰撞的“人氣”,
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是在乎,也是被在乎,
是為他人著想,也是被他人念想,
是一種溫和的、安全的、叫人落淚的情感。
“何為伴侶?”
“柴米、油鹽、煙火氣。”
“可否具體?”
“貧賤、富貴、不相離。”
“可否再具體?”
“和你。”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汪曾祺《冬天》
對孤寂深淵中的人來說,隔壁的燈火和飯菜香,就是救命稻草。——韓松落
“有時候想,這人間有一戶燈火是我親自點亮的,柴米油鹽齊全,瓜果蔬菜新鮮,愛有伴侶,困有暖床,縱然簡淡,也心生喜歡。”
“市井集市大概是一座城市煙火氣最為旺盛的地方,里面藏著一個家庭所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雞鴨魚肉瓜果蔬菜,也藏著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希冀。”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看,有小孩,有水果,有走獸,有蟲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柴米油鹽不算生活,柴米油鹽和你才算。”
“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個小鎮, 共享無盡的黃昏和綿綿不絕的鐘聲。——〔俄〕茨維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你說,我們就山居于此吧,胭脂用盡時,桃花就開了。——〔日〕與謝野晶子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海子《夏天的太陽》
“萬家燈火不及小家人間煙火,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看似平淡,卻也歡喜。”
“擠出時間,到菜場去,人間煙火最蓬勃處,積一鼎一鑊的粗耕細作,享一酌一飲的天長地久。”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從前慢》
什麼是煙火氣?
是庭前的花開花落,
是天外的云卷云舒,
是俗世生活的細碎場景,
是朝暮之間的日月悠長,
是“我度過了一個無用而美好的午后”。
我亦可貪戀煙火,殷實人家,幾間瓦房,四方小院,守著流年,幸福安康。——白落梅《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
我拿本書,在長椅上曬太陽,心變得軟軟的,容易流淚,像個多愁善感的老頭。——北島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汪曾祺《歲朝清供》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蘇軾《行香子·述懷》
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九》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鐘無用之情、終于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國平《風中的紙屑》
冷布糊窗、竹簾映日、冰桶生涼、天棚蔭屋,再加上冰盞聲聲、蟬鳴陣陣,午夢初回、閑情似水,這便是一首夏之歌了。——鄧云鄉《老北京的四合院》
我最急切的工作是什麼也不做,找到絕對的滿足,像我的貓們一樣,伸開四肢,舔自己的毛,心滿意足地做夢。——〔美〕梅·薩滕
文/央視新聞整編
圖/視覺中國
“人還是要保持因生活細碎而滿足的能力,
比如品嘗久違的美食,重溫熟悉的街角,
買到中意的裙子,感知溫柔的剎那,
這些看似雞零狗碎的生活碎片,
卻是通向快樂星球的秘密通道。”
人間煙火盛處,
正是心安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