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0大壽是哪一年
1937年1月,“西安事變”的余熱似乎還未散去,等黨機關,在國內外一片喧鬧聲中正式進駐延安城。
因為是歲末,城中各處透露著一股過年的氣息,很多農民到城里采購年貨,士兵的臉上也洋溢著對新年的期盼。
不過,似乎顧不上,從去年二萬五千里長征,到12月中旬的張揚兵諫(西安事變),突發一樁接一樁,稍有不慎中國就可能落入日寇的圈套,自己人打自己人,從而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延安
為了推動統一戰線的成立,幾乎是日理萬機,對內要部署根據地的建設,對外要發動攻勢,先后給元老寫信,給各大軍閥首領寫信,接受外國記者專訪,闡述黨的主張,忙得幾乎夜不能寐。
不過就在這百忙之中,1937年1月30日,依然時間,做了件看似不痛不癢的“閑事”,洋洋灑灑600字,專門寫了一封親筆信,為一個特殊的人物慶賀60大壽。
這個人是誰?為什麼要專門為他賀壽?他們之間有過怎樣的交集?
▲1937年在延安
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百忙之中惦念的這個人,名叫徐特立,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善化(今屬長沙縣),是的湖南老鄉,年紀卻比大了約16歲。
寫這封信的一個月前,剛過了43歲生日,那天恰好護送回,西安事變得到妥善解決,似乎像是上天送給的特殊生日禮物。
不過,真正讓在百忙之中如此大費筆墨的原因,顯然不是同鄉那麼簡單,兩人的交情顯然遠超過同鄉。
在同鄉之上,他們還是一對師生,不過跟普通的師生不一樣,他們更像是互為師生的關系。
▲1936年,和徐特立在保安
一開始,從1913年到1918年,在湖南省立之一師范學校,徐特立是教授教育學、修身課程的知名教授,而只是一名勤奮好學的青年學生。
后來,尤其是1927年之后,在井岡山根據地,在長征途中和延安時期,直到新中國成立,他們似乎逐漸調換了角色,學生成長為更高,老師反而把自己當成了“學生”。
1947年,當聽到別人對自己孫女說,“爺曾經是毛 的老師”時,徐特立十分嚴肅地反駁了這個觀點,認真地回憶說:
“毛 年輕的時候,在湖南之一師范讀書,聽過我的課,我只是他的一日之師,而毛 則是我的終身之師。在舊,我想對貢獻一點力量,但摸索了幾十年,找不到出路。1927年我讀了毛 的《湖南農動考察報告》,得到啟發,看出了中國的前途…”
一個是懂得感恩的聰明學生,一個是謙卑有禮的好學老師,和徐特立發展出了一種特殊的師生關系。
徐特立
從1913年首次相識,到1968年徐特立去世,他們之間的交往綿延了半個多世紀。期間,也曾面臨過重重考驗,從物質的,到名譽的,到生命的威脅,幸運的是,這對優秀的老師和學生,都成功應對了。
尤其是徐特立,在許多次最需要他的時候,堅定地 在了黨, 在了學生的背后,用實際行動為搖旗吶喊。
這種堅韌和支持,贏得了 學生的充分尊重和感懷,所在1937年徐特立六十大壽之際,哪怕再忙,哪怕再愁,依然空來,認真寫了這封書信,表達對徐特立的感激和尊敬。
“徐老先生: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給徐特立的賀信
二、老師的壯舉
事實上,徐特立是1927年才加入中國,嚴格來講,并不算之一批的元老,不過在他身上更可貴的是,當時他已經是50歲“高齡”。
對徐特立來說,年過半百,擁有著幸福的家庭(妻子和四個兒女),擁有著收入高、地位好、受人愛戴的工作(長沙師范學校校長),擁有著頗為光明的前途。
另一方面對黨來說,1927年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困境,白色籠罩著中國,無數員被、被脅迫、被毆打,很多人選擇了叛變,剛剛誕生6年的中國,似乎危在旦夕。
然而在這種極大“落差”下,徐特立的行為令人“大跌眼鏡”,他選擇放棄一切,加入中國。
“資產階級的叛逆”,這是著名美國記者,的,埃德加·對徐特立的一個評價。不過從現在看,叛逆似乎還不夠,更準確的評價是“資產階級的覺醒”。
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最危險的時刻,很多年之后,徐特立曾對解釋過原因,他說:“我早想當,但是沒有人要求我參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大概認為我太老了。忽經羅邁同志(李)介紹我,實出我意料之外。從此解決了我在上的苦悶。”
這段話透露了一個意思,徐特立之所以1927年,既是偶然得之,又是刻意為之。
偶然是指,1927年發生,黨陷入困境,這是許多人沒有料到的特殊時刻;刻意是指,徐特立之前的許多行為,不管是創辦學校,還是43歲赴法勤工儉學,其實都著徐特立本神對的追求和向往。
所以,在1927年這個“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時間節點,面對的和生命威脅,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國,沒有宣誓儀式,沒有考核期,直接投入到了的洪流中。
▲徐特立
當時在漢口,有朋友聽說徐特立要加入,謹慎地前去勸說,徐特立義正嚴辭地對朋友回答道:“成功了,多一個人少一個人都無所謂,正是因為失敗了,才需要我們,逃跑算什麼!”
身為大學教授和知名教育家,徐特立的公開,極大地振奮了黨內,也許這就是為人師表的號召力吧。當時黨內很多人將徐特立的,比做“沒有字的教科書”“比什麼教科書都好,也比什麼教科書都重要”。
特殊的時刻,加上特殊的身份,使得徐特立的變得比“金子”還要珍貴。
很多年后,回想起當年這一幕,學生依然無法忘懷,他在信中說:“當失敗的時候,許多員離開了,有些甚至跑到敵人那邊去了,你卻在1927年秋天加入,而且態度是十分積極的。從那時至今,長期的艱苦斗爭中,你比許多青年壯年還要積極,還要不怕困難,還要虛心學習新的東西。什麼‘老’,什麼‘身體精行’,什麼‘困難障礙’,在你面前都了。”
▲徐特立
三、學生的感恩
1930年12月30日,53歲的徐特立在結束了莫斯科大學的學習后,顧不上與妻兒歡喜團聚,風塵仆仆地趕到了蘇區,正指揮之一次反“圍剿”的,在緊張的戰斗之余,特意抽空熱情地迎接恩師的回國。
“徐老呀,我們又碰到一起來了!”一見面,就喊出了標準的湖南口音,徐特立聽到頓感親切,師生久別重逢,親切地相互擁抱在一起。
徐特立
之后,在蘇區,徐特立憑借多年的教育經驗,在長位置上,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
“老公教老婆,兒子教,秘書教 ,馬夫教馬夫,伙夫教伙夫,識字的教不識字的”,這是徐特立和多次商討后,總結出來的掃盲口號。
一個是軍事家、家,一個是教育家,和徐特立這對師生,在贛南閩西這塊土地上,揮灑著汗水和熱血。
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開始長征,57歲的徐特立,不顧年邁體弱,拒絕留下來毅然加入了長征的隊伍,爬雪山過草地,當士兵們撐不下的時候,爬到山頭大聲呼喊,鼓勵隊伍前進。
徐特立的存在,對紅伍來說,就像是定心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青年士兵做表率,最終成功挺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抵達了陜北。
▲徐特立
1937年1月30日,正值徐特立60大壽,百忙中親筆為老師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書信,稱贊他是黨內所有同志,包括他自己,都需要終生學習的人,語言真摯誠懇,讀來令人感動。
徐老同志: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當你六十歲生日的時候寫這封信祝賀你,愿你健康,愿你長壽,愿你成為一切黨人與全體的模范。
此致
的敬禮!
毛 澤 東
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于延安
1947年1月,徐特立七十大壽來臨之際,黨專門隆重了一場祝壽大會,朱總親自,高度稱贊徐特立“代表了中國的更優秀傳統”,更是親手送上壽糕,并在上面題字:“堅強的老戰士。”
身為“延安五老”(另外四個:吳玉章、謝覺哉、、),徐特立是其中年紀更大的一個,德高望重,受到包括在內許多人的特意關照。
▲徐特立
1947年3月,胡宗南舉兵20萬入侵延安,化名李德勝,決心率機關撤離。離開前,專門來到了楊家嶺徐特立的窯洞,詢問老師是否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當時考慮到徐特立年歲已高(70歲),徐特立的干女兒趁著不在,便果斷開口提出了一個要求,他們需要一個熱水瓶,因為她之前聽說了有兩個熱水瓶。
聽到后也沒說什麼,點頭笑了笑,然后就起身離開了。徐特立回來后,聽說了女兒的魯莽之舉,有些生氣地厲聲說:“毛 很辛苦,又在斗爭最前線,更加需要,我要什麼熱水瓶呢!”
恰在此時,回來了,手里拎著一個熱水瓶,聽到徐特立的指責,趕忙解釋說:“徐乾做得對,不應該批評,我還要表揚她呢!”
聽到毛 的關懷,70歲的徐特立眼眶,見狀又專門囑咐他說,撤離路上風吹雨打,要多騎騾子,少走路,之后便離開了。
▲經歷長征的四老
從1927年,到1947年,二十年時間里,徐特立的一言一行都令所有人自愧不如,雖然年邁但是從不自甘,所以在1937年的親筆信中說,“所有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繼續地學習你的,也愿意全黨同志學習你。”
四、老當益壯
新中國成立后,徐特立歷任,會,第七、八屆等職。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逾古稀的徐特立,為了鞭策自己進步,制定了長達20年的學習和工作計劃,他對好友謝覺哉說,人一天沒停止前進,就沒有老,一旦停止前進就老了。
不過歲月不饒人,進入20世紀50年代后,徐特立記憶力開始衰退,1956年主動提出了辭去宣傳部副部長職務,“不讓賢怎麼能安心呢?”
此時徐特立已經是近80歲高齡,距離他1927年已經過去了近30年時間。
三十年,中國發生了巨變,從混亂的軍閥割據時期,到獨立的,很幸運,徐特立親眼見證并親身經歷了這一切。
三十年,發生了巨變,從眾人鄙棄的農運王,到更高,很幸運,得到了 恩師的無條件信任和支持。
三十年,徐特立也發生了巨變,從年過半百依然迷茫的教書先生,到廣受所有人愛戴的黨的元老,很幸運,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和徐特立,如果說是新中國的創立者,那徐特立更像是新中國的耕耘者,他們一個在臺前,一個在幕后加油,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共同創立了這個前所未有的輝煌偉業。
以上就是與1962年60大壽是哪一年相關內容,是關于徐特立的分享。看完1962年男士那一年過六十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