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測算結婚年齡
人口出生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適齡女性結婚年齡的推遲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前,《人口學刊》刊登了中國人口與副研究員李月和研究員張許穎的論文《婚姻推遲、婚內生育率對中國生育水平的影響——基于對總和生育率分解的研究》(下稱“論文”)。論文指出,2006年以來中國女性婚姻推遲現象十分明顯,女性已婚比例的持續下降對總和生育率產生拉低作用,且強度在不斷增大。
晚婚導致初育年齡推遲
該研究使用的數據 2022 年原衛生實施的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為中國15~60歲中國籍女性,實際調查成功的樣本有249946人。論文基于總和生育率分解模型,定量測算女性已婚比例和婚內生育率對總和生育率變動的影響。
指出,中國雖然出現了婚育年齡推遲、不婚和同居現象增多等現象,但當前中國婚姻與生育的 仍十分緊密。2022 年全國生育狀況調查數據顯示結婚5年及以上沒有孩子的夫婦占比僅為1%左右,結婚3-5年沒有孩子的比例為6%左右,可見在步入婚姻后家庭選擇生育的比例很高。
結婚年齡推遲、適齡女性已婚率下降對生育率的影響十分顯著,直接減少了生育的婦女人數。根據賀丹,張許穎,莊亞兒等人的一項研究《2006~2022 年中國生育狀況報告——基于2022 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數據分析》顯示,女性的初婚年齡從2006年的23.6歲上升到2022 年的26.3歲,10年間上升了2.7歲。
研究顯示,2006年以來中國生育旺盛期女性已婚比例持續下降,20-29歲女性的已婚比例從2006年的66.8%降至2022 年的55.2%。20-34歲女性的已婚比例從77.9%降至68.5%,二者均下降了10個百分點左右。女性已婚比例的下降帶來初育年齡的推遲,使一孩生育水平下降,并可能降低生育二孩或多孩的概率。
論文指出,分年齡來看,育齡婦女已婚比例對生育率的拉低作用體現在30歲以下的大部分年齡上,越年輕人口的拉低作用越明顯,20-27歲年齡段女性已婚比例下降對總和生育率拉低幅度更大,女性已婚比例下降是引起總和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2011年是重要轉折點
2011年是中國女性婚育特征變化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之前,女性已婚比例和婚內生育率對總和生育率變動的影響程度都相對較小,此后影響程度大幅提高。
從中國女性已婚比例分析情況來看,2006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女性年齡別已婚比例曲線有所后移但幅度很小,但在2011年之后,各年齡段已婚比例持續降低,曲線后移速度顯著加快,尤其是在生育旺盛期年齡階段的后移更為明顯。
論文指出,2011年之后各年齡已婚比例的下降使生育率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大,其中2013年以來20-27歲各年齡已婚比例使生育率下降的幅度均在0.005左右至0.026之間,對總和生育率產生了很強的拉低作用。
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教授對之一財經分析,婚育年齡推遲對總和生育率產生明顯影響。一方面,結婚太晚,時間精力不夠了,就不一定會生二孩、三孩。另一方面,晚婚也會影響總的人口出生率,比如原來20歲就生孩子,現在快40歲才生,這樣就會影響人口代際傳承的頻率,從而影響了人口總量。
為何2011年以來女性婚育年齡顯著后移?
董玉整分析,女性結婚年齡推遲有幾個原因:
一是受教育年齡拉長,影響人們的婚育時間。在現代,人們接受時間越來越長的教育。這是學習型的典型特征,但在客觀上也很自然地就推遲了結婚年齡。上個世紀90年代末大學擴招后,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研究生畢業再工作幾年,結婚時間就推遲到30歲左右了。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08年提高到2022 年的9.91年;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到2022 年的15467人。越是人口多的大城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高,婚齡推遲現象也越明顯。
二是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影響人們的婚育行為。董玉整說,近十年來,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轉移,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速,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生活壓力加大,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對初婚、初育年齡都起到推遲的作用。
第三,現實的婚姻成本增加,影響人們的婚育決心。董玉整說,結婚要彩禮、婚房、婚車、婚宴等等,都需要一定的金錢支撐。對于婚育人們有現實的擔憂,很多人都想著要把錢物攢夠了才敢去結婚生育。
第四,現實婚姻的不穩定性,影響人們的婚育信心。近年來,離婚率快速增加,讓人們對結婚生育有了更多現實條件的考慮。
第五,人們自我意識大幅提升,影響了婚育抉擇。年輕人接受各種思想文化的影響,婚戀觀念、生育觀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董玉整看來,未來女性結婚年齡延遲的趨勢還會延續。
以上就是與免費測算結婚年齡相關內容,是關于生育年齡的分享。看完算命結婚年齡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