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12生肖利月表,大利月小利月口訣

解夢佬 3 0

12生肖利月表

#忻州二十年變化# 文/新偉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然而在舊,男女婚嫁是不得自主的。五臺習俗稱兒子結婚為娶媳婦,女兒出嫁為僻宮妮。男女雙方首先需門當戶對,雙方有的結婚前都沒見過面,全憑媒妁介紹,父母允諾。《五臺縣志》記載婚禮一般有六個環節,即:定親、納彩、會親、送期、嫁娶、回門。不管哪個環節都要選吉日才行。

后來因進步,慢慢發展的增加了相親這個重要環節,即由媒人(介紹人)先介紹雙方家世輩景,如雙方條件相當,即可相親,由介紹人引男女雙方相見,互看容貌身材。如彼此互相看中,對家世、住房等都比較滿意,就可以換契了。就是雙方家長孩子們的生辰八字,看大婚小婚合不合,民俗有:鼠配牛代代有,玉兔金犬起高樓,雄雞高唱蛟龍飛,馬羊共圈滿罐油,白虎黑豬上等婚,蛇猴相配天地久的說法。還有白馬怕金牛,鼠羊不到頭,蛇見猛虎如刀割,子鼠見羊萬年愁,兔子見龍不長久等等,就是看兩個孩子屬相是否范沖,屬相也配,雙方看見也對事即婚成,就可定親了。

納彩:俗稱行禮,即男方帶彩禮到女方家。彩禮有現金、大洋(以前是銀器)、梳妝匣,四色禮等,這些東西現在好多人都不用了,而在過去則大有講究。比如這四色禮均需雙分,以取成雙配對之意。有鏡子一對,意為夫妻明鏡無瑕;梳子一對,意為婚姻舒心順當;針兩包,暗含純潔;紅線頂針兩個,取千里姻緣一線牽之意。另有紅蘭布料兩塊,象征蘭天紅地,比喻歡天喜地。這些過去結婚都有,只是根據貧富而物有貴賤之分罷了。屆時,女方父母需邀直系親屬,設宴招待,款待新女婿。行禮完了女方家還要準備回禮:紅紙包兩小包咸鹽,取意有緣;再包兩小包院里土,意思讓兩人服水土,無災病;再包兩小包黑炭,意思讓小兩口以后日子紅紅火火;還拿兩盒洋火柴,寓意夫妻感情熱火,永遠相愛。還有送的褲子一條連的紅褲帶兩條,算是女方給男方的“長命褲”,祈盼兩人白頭偕老。

送期:又叫送契,一般和行禮在同一天進行,男方選定結婚日期,送女方知道,俗稱送期。雙方各自準備嫁娶事宜,置辦喜宴,通知親朋好友屆時赴。

男女雙方到了當地認可的婚齡,男女雙方就協商結婚的日子。也就是下日子,下日子前先分別找先生看利月,屬相不同利月也是各不相同,媒人到雙方家里協調,要把娶子統一,一般是男家先請先生選擇日期,也就是定利月。但這利月吉日卻是以女方屬相來定。為此還有一首《利月歌》:雞兔相配正七月,虎猴二八白了頭,三月九月宜豬蛇,龍狗四月十月好,五月十一牛羊配,六月臘月馬鼠交。要是無法走利月,趕趕亂歲無煩惱。利月好看,但究竟在哪天卻必須先生根據女方天干地支四柱八字及周堂圖等推算。反正不管誰都要做到無妨無克大吉大利才好,否則就有兇神惡煞擋道,于女方不利。一般選利月也大多選擇秋了liǎo八(秋天)以后到二三月份播種以前。為什麼選這幾個月了,因為古時人們在這幾個月都是閑時,不用上地干活,做事宴的食物也不怕壞。一般選三個日子,一主兩次,由介紹人拿上禮物通知女家,一般女家都同意男家的日期。但細心的女家還要另請先生對對日子,看有無“妨忌”。雙方各自準備嫁娶事宜,置辦喜宴,通知親朋好友屆時赴宴。對于著急要結婚的,在五臺一帶,臘月二十三以后叫“趕亂歲”,無論什麼屬相這幾天都可以不擇日子,任選哪一天都可以結婚。但一般人家也都不想趕這個亂歲,雖然說臘月二十三都上了天了,百無禁忌,但也沒有好的吉日,又趕上快過年,人們還忙的準備自家過年事宜,所以太過倉促。

在這點上我們五臺徐家就不用禁忌,因為徐家十五世祖徐繼畬被清同治皇帝賞賜了半副鑾駕,而鑾駕一般是皇家專用儀仗,鑾駕出行,神回避,百無禁忌。徐繼畬去世后,這副鑾駕則也成了家族榮光,每到婚嫁時便借用鑾駕開道,一是為警告神回避,再也借此顯耀身份。

日子定好后,男女雙方就開始準備婚禮的事情了,你比如說女人們縫制新婚被褥。老家風俗要請“十全人”(父母、丈夫、兒女俱全的婦女)來縫制,取意“十全十美”。而且在縫制之前都要先洗手擦臉,講究新手新臉,中午還要管飯。最主要的是在縫制被褥中間要多講一些段子,講得越多,男女雙方關系就越好。據說有的結婚后沒幾天就吵架、離婚的就是因為此時縫制被褥的人沒講故事。

男人則出去采購事宴上用的好黃米,準備做糕。到晚上不忙了,商量請帖安人吃糕的事,預算席面有多少。之一個要告的就是老爺舅舅家,這是所有親戚中坐首席的(老爺舅舅是女兒外孫的主子家),禮節最重的。而且必須新郎官親自去,路上不能稍辦其它事,必須專門去,去了還得叩頭。再下來是姑姑家、姨姨家。同樣是表兄弟的也有講究,老娘家的是上表兄弟,姑姑家的是下表兄弟,姨姨家的則又在姑姑家后頭,特別是安席的時候次序位置絕不能顛倒!

會親:為招待新媳婦上門,男方邀親朋,設宴席,請新媳婦及嫂嫂來男家,看看房屋、會會親戚。屆時,男方親屬均給新媳婦拜禮。

嫁娶:農村婚嫁禮儀繁多,一般都是三天。但要實算可不止,都要提前七八天就開始準備了。因為舊時做事宴都在自己家里院里做,所有的吃的、喝的、用的都要提前準備,還得提前在院里盤一個大的爐子,用來做飯燉肉。周邊鄰居,家人父子,妯娌婆婦們都要來幫忙。你家的桌子,我家的碗盤一切用具都要借來,東西預備齊全就開始準備吃的喝的,做豆腐、蒸饅頭、燒煨。當然事先會貼一份“職事人員名單”,選一名懂禮識道的經理,把各種任務分配清:總經理、記賬、司儀、保管、擺席、做糕、伙房、擔水、燒水等等。

之一天,俗稱安鼓。大門貼喜慶對聯,院內搭燈結彩,親戚朋友齊來布置新房貼窗花。廚房也開始忙活了,提前在妯娌婆婦們中選的好手們都到廚房幫忙切剁擺碟燒煨,糕匠們也開始蒸糕。趕午時一般都做出糕來了,這時都要放幾個炮,寓意步步高升。五臺自古有句俗話:“東冶的饃饃,大興的糕,槐蔭的宮妮不用挑。”所以五臺做糕一般都是選用東冶北面的北大(dài)興、南大(dài)興的黃米面而成。俗稱“大黃米糕”,軟糜子碾出來的米叫大黃米,軟谷子碾出來的米叫小黃米,小黃米磨成的面也能做糕,但口感是硬了難咬,發粘,一拉就斷;而大黃米磨的面做成糕軟筋,有拉勁兒,有彈性。故五臺人罵那些精不識禮數的人為小黃米糕,苶精(筋);稱贊好女人為大黃米糕。南北大興一帶無霜期較長,水土好,糜子面粘性大,粘性大。經過碾磨的去皮糜子面經籠蒸制、上色、油炸而成。但五臺的糕不同于其它地方,五臺糕要經糖,再經油鍋炸制后,專門有糕匠往“擂奎”(甕子的一種)里旋著放糕,然后蓋好蓋,放在“鍋頭起”(火炕最熱的地方),外面再圍上“蓋地”(棉被),吃得時候一層層取出,的,筋綿粘韌特別好吃。因“糕”和“高”諧音,故吃糕意味著步步高升。實際上現糕不如餾糕香,炸好的糕回鍋餾一下再吃,更增加了粘性,再蘸上些兒糖,味怪(那個)香甜筋軟就更木得說了。說的很,但實際做的時候才知道有多難。有句話叫:糕沒好賴,全憑掇揣。做糕是事宴上最苦的營生,老家做糕一般都在院里配房里,地方小,人還多,坐下看火也憋屈,還嗆。糕匠們先把糕面擦好,等鍋開了,把糕面一層層撒進去,糕面一蒸好,糕匠們就要冒著被燙傷的危險在的水蒸氣下把蒸熟的黃米糕分成幾個坨子,當然搗之前手上要蘸滿涼水,然后一坨一坨依次從籠里搗出來放在掇糕的案板上。這邊有負責掇糕的師傅事先就已經在糕案上抹了涼水,以防粘,緊接著迅速地把糕揣成片狀再卷成枕頭狀,快速掇給下一人掇揣,之一人接著鍋里剛搗出來的坨子掇揣。第二個人接過掇揣好的糕來嘭嘭嘭地幾下揣好后又幾下卷住,砰的一聲摔給下一個人。如此反復直到把糕掇揣得有了筋骨且不粘手,便抹上油放在雷奎里;接著后面又有糕匠把掇揣好的糕揉戳成胳膊粗細的樣子,然后用手把住,把拽成一樣大小的糕塊子,后面又有糕匠來把這些糕塊子抹上事先熬好的糖色。那邊倒了胡麻油的油鍋溫度也正好起來了,隨著“哧啦”的一聲,之一個糕下鍋,那股人們熟悉的饞饞地味道便飄了出來。

半后晌時,提前預定好的“響打的”五臺八音會就來吹奏了。一般婚慶時都是吹奏的“大打”,就是得勝還朝、過街、撩單子、十二層樓、耍娃娃等套曲,此為最上曲。晚上要吃“十全人”給包下的歲數餃子另加天一個地一個。

第二天是娶親:五臺這邊風俗一般在迎娶前(現在也有前一天就送的)都要送一塊“奶布綢”,一刀“離娘肉”。規格沒有多少,隨貧富決定。在舊,新郎坐驕到女方家迎娶,現在都換成汽車了,同去者有娶戚、伴戚,或四人,稱雙娶雙伴;或二人,稱單娶單伴。娶親的一般是叔叔或者哥哥,伴戚是姐夫。另有放炮的人一般是弟弟或侄子。女方嫁女,新娘要早早起床,吃母親準備好的甜食,象征婚后生活甜蜜。然后請“完人”又叫十全人來給新娘梳頭打伴,管稱“剃臉”或“開臉”,標志著姑娘時代的結束。新郎來娶親時,女家設宴招待,并擇一親近孩童(一般是妹妹或侄女)給新郎插花,披紅綠彩帶。娶上走的時候先由新娘母親點上燈,拿上抹布給女兒擦擦轎,現在是電,寓意女兒走的光明大路。另有送親的大戚人、送戚(一般是叔叔嬸嬸或哥哥嫂嫂。男方娶回媳婦時會先安排送新娘的男長輩在親友家休息品茶,宴席開始前,由男方迎新娘的男長輩在樂隊的樂聲中迎接新娘的男長輩到宴席上座。)相送到婆家,但姐姐不能送。自古有“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妹的命,嬸嬸送下金圪洞”的說法。最后還擇一(一般是弟弟或侄子)送嫁妝,跟上新娘去男方家俗稱“背皮箱”。娶親隊伍在快回到婆家時就要下轎,新郎官的朋友們此時會讓新郎背上或樓樓上新娘,走一步轉三圈,嘻嘻哈哈地往回走,當走到大門口時,新娘子要跨過事先在門口正中擺放的馬鞍(后來是大凳子),還要跨火盆。這些都寓意著新娘跟了新郎沒二心,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都會恩恩、共同應對。新娘子被娶到婆家后,送親的嬸嬸或嫂嫂跟著到新房。舊俗要先喝紅糖水,寓意以后日子甜蜜;再喝豆面湯,寓意和和氣氣,長命百歲。五臺人講究豆面是喝而不是吃,而且是素喝,撈豆面時先舀半碗原湯在碗里,然后再撈一筷子豆面打疊放在碗中,然后把提前配好的調面素湯澆在面上,最后拿上筷子再挑一挑面。一切都比較講究。喝面時,邊吃面、邊喝湯,滿家飄香(調面素湯是用胡麻油、花椒、蔥花、

插芒花、醋、鹽、香菜、原湯調制而成)。后來改成喝掛面湯。

再下來叫抓富貴,事先準備一個木制調盤,里面放上大小不一定各種銀錢,新娘只能抓三次,抓下多少都是新娘子的,抓的越多代表以后的日子越富貴。下來就要結婚儀式拜堂成親了,拜謝長輩親朋,然后送入洞房。接著開始迎大戚人,親朋好友入席會餐。安席的時候講究頗多,特別是這頭閘子席不好安,有主賓次賓之分,可不敢弄錯,大戚人、老爺、舅舅、姑父、姨夫等首席一般都在院子正中,其他陪席都按輩分、年齡大小依次擺在兩側入座;新房里是新娘子、女大戚人、姥娘、妗子、姑姑、姨姨等女人們。其她也依輩分、年齡依次入座。期間設樂吹奏安席亂彈來,什麼口琴、二胡、、嗩吶一起上,眾親朋一邊吃席一邊聽戲,合座皆歡。五臺人做事宴,一般貧寒人家,是四盤一海碗,俗稱“五餅的”席,即兩個涼菜(藕根、海帶)兩熱(燒豆腐、燒山藥)、一大碗雜燴菜。五臺燒豆腐燒山藥一般用糖后,經過高溫走油,再長時間燉制而成。雜燴菜以油炸豆腐(切絲)、粉條為主,輔以豆芽、刀豆、黃花菜等。中上一般是五奎四盤,俗稱“九件的”席,即燒山藥、燒豆腐、燉丸子、雜燴菜等各一碗,再配四個涼菜。也有六盤六碗的,俗稱“六六席”;八盤八碗的,俗稱“八八席”。還有“六六席”外加雞魚的,叫“六六龍鳳席”;“八八席”外加雞魚的,俗稱“八八龍鳳席”。不論哪種席,過去一般均為素席,稍有錢的人家才在上面搭配幾片燒肉。進入八十年代以來,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都改作肉席,雞、魚、鴨、海參也不足為奇。俗話說:“大小事宴三閘子”,這頭閘子就是親戚朋友們,第二閘的是家人父子們,第三閘子是伙房、跑堂、雜役還有自家人了。三閘子席吃完,基本上天就黑了,晚上年輕人鬧洞房,要喜糖,調花嘴,花樣百出,歡樂異常。習俗有“三天里頭沒大小”的說法,除了公公和大伯子,誰都可以參與,但一般也都是些沒結婚的后生們。

第三天,在舊,新郎新娘需拜家、祭祖墳,拜謝請人。人們常說:做事做事,多有不是。親的是講親咧,禮節不周扯淡;不親的都是講禮咧,一定要注意禮節周到!尤其是家里做事宴,常發生差錯,不是安錯了這位就是怠慢了那位,或者是哪個禮節上有了說法,其實說起來都是小糾紛。于是,在這第三天就要把那些平時禮節上沒有來往但需要邀請、感謝的都請得吃上一頓飯,以示好。新郎新娘相偕赴女方家,俗稱回門,女方家這天才是正日子,各地親戚朋友們都來,宴完回歸,不能過夜。

歸寧:新娘新郎婚后在新婚洞房住滿十日,俗稱“住居”。滿了十日后,親家上門叫女兒回娘家,以后就可以在娘家過夜居住了。歸寧結束后,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個段落,男方須送禮給媒人表示謝意,以前流傳的是五十個饃饃五十個糕,現在也變成其它較為實用的了。

至此,婚禮才算結束。婚儀排場與否,需視貧富而定。家以豪華為榮,貧家則力求儉簡。迎娶工具,舊富家坐轎,窮家則坐架窩、騎驢。新,有條件的多坐汽車,一般人家則騎自行車或步行。

舊,貧窮人家有童養媳者,成年后,略推圓房、擇吉同居。再嫁,亦為難事。名門婦女要為夫守節,從一而終。一般人家,生活無著只得另行改嫁。但禮儀簡單,屆時男家派人去娶,一般并不大宴賓朋。婚姻法頒布后,再嫁同新婚一樣,可以完全自主,唯所遺子女財產需妥善處理。舊,窮人終身娶不下媳婦,死后常有娶妻者,稱為,至今仍有流傳。再后來,婚嫁禮儀日趨簡單。男女自由戀愛者日漸增多。父母主婚者為更少。男女定婚后,即到領取結婚證。許多青年男女,愿意旅行結婚,結合旅游,大開眼界。

以上就是與12生肖利月表相關內容,是關于婚姻的分享。看完大利月小利月口訣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