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兔的婚姻更佳配偶
本文刊載于《三聯生活周刊》2022 年第27期, 標題《幸福婚姻》,嚴禁私自, 必究
文/陳芷妍
維護幸福的婚姻,意味著在婚姻的初期階段耐受幻覺的破滅,在婚姻的不同階段有效地解決各種問題
配制篇
無論是綠茶+蜂蜜+檸檬,還是紅茶+牛奶+珍珠,要一杯讓人心滿意足的夏日茶飲,需要對的比例、對的溫度、對的次序。就像在婚戀中人們尋找那個“對的人”,把他/她當作婚姻中最重要的一味。不過,幸福婚姻可能比這要更多。它至少包括一點緣分、兩個合適的人。
緣分
相遇需要緣分,緣分需要創造。英國一位未婚的學者彼得·巴克斯在2011年發表了一篇題為《我為什麼沒有女朋友》的 ,利用估算外星高級文明的Drake方程,把英國人口出生率、女性比例、地域、年齡段、教育水平、彼此吸引的可能性等參數代入,估算出自己遇到潛在對象的概率是0.00034%。既然遇見潛在對象的概率這麼低,那就更不能坐等幸福來敲門,而是要采取積極的策略,增加相遇的機會。在相遇的渠道上,未婚男女不應該為自己設限:通過相親認識的對象,并不一定乏味;通過 絡認識的,也不全是。研究人員發現,活躍的社交行為增加遇見愛情的機會,而其中通過 見面約會是最有效的,可以提高17%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僅僅在 上注冊是不夠的,有效使用 還需主動出擊。在 上似乎總是遇到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自己太被動。我們對某大型婚戀 的數據分析發現,會員中超過70%的人相當內向,而比較外向的會員則不足10%。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不是內向者的行為風格。只有自己走出習慣的被動,主動向感興趣的對象打招呼,才能有效地利用 絡創造好的緣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讓其他人學會如何對待,只有在生活相處中慢慢地摸索總結
對的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需要明智的選擇。有些人會因為擇偶過程中的不順,無奈降低標準。這樣做可能帶來許多隱患,降低自己未來對配偶、對婚姻的滿意度,也損害自我價值感。一個值得參考的正面榜樣是艾米·韋伯,她在TED演講中告訴大家,在經歷了一些慘不忍睹的約會后,她并沒有像家人建議的那樣放低標準,而是理清了自己看重的72項擇偶標準,例如、工作態度、育兒觀念、休閑愛好、體重等等,建立了一個計算公式:對方至少要達到700分,才與他通信;達到900分,才與他見面;超過1500分,才考慮投入感情。事實上,她在執行的時候略微降低了一點兒分數標準。但借助這套,她成功找到了合意的愛人。由此看來,擇偶過程中秉持現實的高標準并沒有錯,建立家庭、共生這件大事值得慎重。需要調整的是不切實際的高標準。所有的標準既高又不可妥協,最終會導致標準之間的交集為空。就像故事里一個人走進婚姻介紹所,在每一項擇偶條件上都有兩扇門可以選擇,據說在門后是合條件的未婚女子。貌美如花或相貌平常,溫柔體貼或性格普通……他總是選擇推開條件更好的那一扇門,一扇門又一扇門地推過去,最后他回到了大街上——合全部優點的對象是沒有的。如果一個人擇偶時無法放棄不切實際的標準,常常是因為內心對自己價值的懷疑,需要一個腳踏五彩祥云的理想對象來證實自我價值。
“對的人”不等于滿身優點,而是適合自己,但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回答這個具體問題是困難的。人們常常討論的一個問題是:伴侶是相似的還是互補的好?傳統的門當戶對強調的是相似。從表面上看,門當戶對意味著伴侶雙方原本的家庭經濟地位相似:類似的教育、收入、地位水平。而從心理行為特征來看,相似的成長環境可能導致行為習慣、價值觀等方面的相似。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認為,每個人對世界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解(建構系統),如果兩個人之間的建構系統相似,彼此就更容易理解,擁有共同的想法和感受。當兩個人經歷相似的成長經驗,自然容易形成相似的建構系統。從這個角度來說, 不同地域之間的伴侶也要面對更多彼此適應的挑戰,北方人VS南方人,孔雀女VS鳳凰男。從人格理論的角度來看,伴侶之間既有相似又有互補更好,但遺憾的是,對于哪一部分該相似、哪一部分該互補,心理學家還有一些爭議。如果不能確定更佳匹配,那麼還是性格上相似的更好,盡管有著雙方弱點重疊的問題,但兩個人容易彼此理解。而性格上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可能因為新奇而彼此吸引,但退去后免不了雞同鴨講,牛頭不對馬嘴。
對的自己
有些人經歷了許多次相親,嘗試了許多段戀愛關系,卻總是以失敗告終。這時也許要想,總是遇不到對的人,是不是自己“不對”。有些人會太早地懷疑到自己的身上,其實可能只是因為沒有去創造足夠多相遇的機會,或者對擇偶過程中所受挫折的耐受度較低。擇偶過程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不斷嘗試中反思自己的展現方式是否得當、秉持的擇偶標準有沒有問題等等。有很多原因可能會使自己并沒有處在“對的”擇偶狀態。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中,建立親密關系的階段緊跟在自我同一性形成之后。也就是說,一個人需要一定的心理成熟和自我了解才能更好地建立愛情關系。自我的迷茫也會導致擇偶中的迷失。此外,一個人沒有消化處理好的童年創傷總會在親密關系中浮現,讓自己難以如實地看見對方,也導致自己有意無意做出傷害關系的行為。許多擇偶困難戶需要的并不僅僅是外在的機會,還需要一些心理來梳理自己。有時候,人把注意力放在想要步入婚戀的那部分自我身上,而忽略了其實自己還有一部分并沒有做好準備。雖然把這個成分放在最后,但“對的自己”恐怕比前兩個成分更加重要。成熟、樂觀、寬容的人能夠適合更多的對象,更容易建立幸福的婚姻。因此“對的自己”實際上是幸福婚姻中更具決定性的成分。
保鮮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所有的東西上面都有一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醬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重慶森林》)永恒不變的愛情是普遍的幻想,而愛情終會過期更像是人們的常識。愛情或愛人,總有一個會逝去。(Love dies or else lovers die.)
愛情為何消逝,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解釋。一種觀點認為,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幻覺。“有一天我遇到了他,我獻上了夢的衣裳,他把衣裳披在肩上,那一瞬間日月星辰都變呀變得黯然無光……”無論是眼中看對方完美無缺,還是以為兩人關系是天作之合,都是屬于不合現實的幻覺。而幻覺在現實的面前總會不可避免地破滅。無論雙方如何想保有這件夢的衣裳,隨著兩個人的日常共處越來越多,現實會像陽光一樣讓彼此真實的缺點清楚地展現。于是研究者不無幽默地概括說,導致婚姻破裂的首要原因是人們“拒絕接受他們是在和普通人結婚的事實”。
另一種觀點認為,婚姻可能會讓人忽視和壓抑自己對對方的憤怒。不滿和失望都是憤怒的姐妹。有的人可能覺得,我們的關系如此親密,就算他虧待我一點點,也沒必要都表達出來。有的會擔心,一旦表達自己對對方的不滿,就可能傷害這份至關重要的關系。但沒有表達出來的不滿并不會自然消失,而是形成積怨,如同食物中的微生物一樣增長,導致變質,日復一日侵蝕了原有的愛。研究婚姻的學者發現,導致離婚的行為特征中排在之一的是回避沖突。回避沖突阻礙了問題的浮現和解決,容易導致積怨,但令人感慨的是,許多人之所以回避沖突,正是由于想要維護自己的婚姻。
維護幸福的婚姻,意味著在婚姻的初期階段耐受幻覺的破滅,在婚姻的不同階段有效解決各種問題,顯然這需要多重能力。如果試圖在其中找到核心,那麼我會概括為學習的努力和積極的取向。
學習
弗洛姆建議把愛當一門藝術來學習。“除了給予的因素外,愛還 了某些基本因素,這些因關心、責任感、尊敬和了解。“這些因素也與學習密不可分。就像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品性,如果你全不了解,就難以照顧好它:綠籮喜歡濕潤的土壤和空氣,如果曬過多的陽光,就容易葉片發黃;植物大多喜光耐旱,就不適合讓它的土壤常保濕潤。單憑一腔熱情去澆水施肥,只怕會讓大多數花草愁謝,然后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你們之間并不合適。因此,不學習就難以用恰當的方式去表達愛,累積的挫敗會消磨愛意。
我們常常推己及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對待對方。然而在伴侶之間存在著許多差異。流行的心理學讀物在這些方面給了我們很多提示。首先是兩性差異。在《男人 火星,女人 金星》等一系列書中,約翰·格雷描述了兩性在溝通等方面的不同傾向。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就容易相互誤解。例如,在壓力下女性更傾向于傾訴,而男性更傾向于不說。妻子可能會把丈夫獨自承擔壓力看成是彼此不夠親密的一個標志,而丈夫卻可能是本想保護妻子免受壓力的傷害。即使同樣在談話,男性的談話更傾向于工具性溝通,指向問題解決的行動;而女性的談話則是情感性溝通,目的是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早上起來發現天降大雨,妻子抱怨說:“好辛苦,這樣的天氣還要去上班。”丈夫接口說:“那你就不要去上班了,反正掙的錢也不多。”妻子大怒。其實妻子想要的是幾句安慰體貼的話,而丈夫卻直接跳到了一勞永逸的問題解決。妻子的生氣既有情感需求沒得到回應,還有感到自己的價值被貶低。如果不了解兩性在溝通上的差異,即使努力溝通也往往事倍功半。
在另一系列暢銷書中,蓋瑞·查普曼歸納了愛的五種語言。不同的人主要使用的語言頻道不同,分別是肯定的言辭、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一位丈夫用服務的行動作為他愛的表達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買菜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妻子抱怨覺得丈夫不夠愛自己,于是丈夫更努力地服務,干的家務活越來越多,可是并沒有讓妻子感到被愛的滿足,因為妻子主要的頻道是肯定的言辭。一位妻子常給丈夫買很多的衣服,因為禮物是她的愛的語言頻道。但這卻不是丈夫的頻道。所以丈夫隨手把這些衣服放在一邊,并沒有馬上試試的熱情。妻子感到一腔衷腸被潑了冷水。當丈夫領悟到這是妻子愛的語言,特意準備了禮物送給妻子的時候,妻子不由得喜極而泣。
在心理學家歸納的這些普遍差異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可惜每個人沒有自帶說明書,讓其他人學會如何對待。所以這些屬于每一個人的獨特特點,只有在生活相處中慢慢地摸索總結。在《我的野蠻女友》里,最感人的橋段之一是男主角告訴別人自己總結出的10條相處規則:“之一,不要要求她溫柔一點;第二,不要給她喝三杯以上的酒,否則她會醉,會的……”男主角用心總結的這份 女主角的“說明書”,是滿滿的愛的體現。
積極
在理想化的愛情幻覺破滅之后,彼此仍能積極的視角至關重要。婚姻滿意度 三個成分:對于雙方關系的滿意度,對于對方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的滿意度,對于自己在婚姻中扮演角色的滿意度。而積極的視角意味著,我認為我們的婚姻是幸福的,我對我的愛人作為配偶的表現很滿意,我對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也很滿意。在婚姻情境中,就像生活中很多人際關系一樣,充滿著模糊性。很多行為既可以視為是好意的,也可以視為是無意的,甚至惡意的。對于行為的評價,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取決于不同的評價標準。積極視角的一個典范是安徒生童話《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里面的那個老婆子。老頭子帶著一匹馬出門去趕集,一路上做了若干次顯然吃虧的交易,把馬換成了牛,牛換成了羊,羊換成了鵝,鵝換成了雞,最后換了一袋子爛蘋果。但是當老頭子回家向老婆子講述他的每一樁交易時,老婆子總是歡喜贊嘆,贊嘆老頭子的能力(“你想得真周到!”),贊嘆老頭子對自己的體貼(“你老是想種種辦法來使我快樂!”),贊嘆老頭子行為的結果(“這真是一樁更好的交易!”)。故事中老婆子如此的反應,讓老頭子贏了一大筆賭注。對此安徒生總結道:“如果一個太太相信自己丈夫是世上最聰明的人,并承認他所做的事總是對的,她一定會得到好處。”故事雖然超乎常情,最后歸納的這一點卻合心理學原理。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當你確信對方積極的特質的時候,就更可能激發他的這些積極特點。就像自我感覺良好是心理健康者的特點一樣,積極的取向讓人對婚姻感覺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會輕微高估自己的優點,但并不會嚴重地偏離現實情況;在幸福的婚姻里,也需要這一點點夸大,同時又不是過于美化現實。
卡爾·羅杰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若能通過不輟學習而理解,通過積極看待而接納,那麼不可控的與幻覺之愛會被更有意識、更深刻的愛所替代,這或許是讓美好婚姻保鮮。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理想婚姻存在嗎?》, 商品卡即可購買
以上就是與75年兔的婚姻更佳配偶相關內容,是關于婚姻的分享。看完2022 年屬兔的人多大了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