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一床不睡兩條蛇的說法,千萬別娶屬蛇的女人

解夢佬 3 0

一床不睡兩條蛇的說法

費縣婚俗

婚嫁是人生中更大的喜事,在費縣被稱為“終身大事”,禮節名目繁多,定親、送日子、下妝、迎娶、回門等必不可少,每家辦起來也都是盡可能地隆重熱鬧。我們倡導移風易俗,新事新辦。先前的費縣婚俗大家留作記憶,一起去看看吧!

費縣婚俗 相親

相親,又稱“見面”,俗稱“相媳婦”。即通過媒人將素不相識的兩個男女約到一起,相互接觸認識。

 媒人是男女婚事的撮合者,現在又叫“介紹人”。過去的媒人,多是腿勤嘴巧的婦女,俗稱“媒婆”。親事說成后,可得豐厚謝禮,很多人以此為職業。現在的介紹人多是與男女雙方或一方相熟的熱心人,一般不會像過去那樣兩頭夸贊,只起牽線搭橋的作用。

 相親的日子確定后,到相親那天,一般要提前做好以下準備工作:一是梳頭洗面,穿戴整齊。俗話說,人是衣裳馬是鞍,之一印象很重要。二是男方買點糖果等小禮物,以示禮貌。三是家人囑咐,要注意相親場合的言行舉止,尤其女方要沉住氣,既不張揚,又不露怯。

 相親時一般男方先到,以示尊敬。相親地點多在媒人家或媒人指定的場所。男方一般單人獨往,也可由媒人陪伴。女方可以多去人,嬸子、、嫂子、姐妹等同往。見面后,媒人做簡要介紹。然后,雙方相互相看,一般都不說話。稍后,眾人禮貌告退,留下男女二人單獨交談。一般是男方先開口,或遞糖塊,或問天氣等等。交談的內容,多是基本情況;交談的形式,多是一問一答,簡單明了;交談時間不會很長,大多只有幾分鐘、十幾分鐘。交談結束,一般是姑娘先離開,小伙子即使不滿意,也要后離開。這既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習俗。

 相親結束后,如果姑娘家無意,則由等人說幾句客套話,以示友好;如果有意,則由媒人約定下次再見面,以加深了解,或留女方吃飯,只要女方肯留下吃飯,則婚事基本確定。相親風俗由來已久,相親成功,皆大歡喜;相親不成,則婉言相告,決不惡語相加,互相貶斥,充分體現了傳統、古樸的民風。

費縣婚俗 定親

相親過后,如果雙方滿意,下一步就是訂親了。在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候,沒有相親,只有議親。議親即經媒人說合、雙方父母同意后,請二知先生測過八字,若無沖克,即可訂親。

 請二知先生測八字,又叫“合婚”。合婚主要是看男女雙方在屬相上是否相克,如相克而又無法的則不能成親。屬相是否相克,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講究,如:一床不睡二龍、白馬犯青龍、雞猴不到頭、龍虎相斗、狗兔不和等。除看屬相外,還要看命相。命相即根椐生辰八字推出其屬何種命相,如金命、火命等。命相也有相生相克之分,如一火一金,即為火克金,不宜成親;如一火一木,則為木生火,是為大吉。如雙方原有親戚關系,還要看輩分是否相同,如“免輩”(輩分不同)也不能成親。只有雙方屬相命相都不相克,又不免輩,方可成親。現在,人們多只注重人品、收入、家庭等,很少再有人找算命先生合婚。

 舊時,在費縣訂親不叫訂親,叫“遞手布子”“下柬子”或“傳啟”。在費縣東、北部地區,訂親一般在男方家中進行。女方嬸子、嫂子姐妹一起到男方家中,男方酒飯招待。飯畢返回時,男方送上訂親禮。南部石井、梁邱等地,訂親一般都由媒人出面,把訂親禮送到女方家中。訂親禮雖各家多少不同,但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時代均大體相當。20世紀70年代前,訂親禮除少數的現金以外,多是布料,6尺印花或藍、黑色的棉布,稱“襖面子”,一般人家是6個,多者8個、10個,最多可達12個,外帶幾塊肥皂,用兩塊嶄新的紅包袱包著。同時,包袱內還包有縫衣針、香、艾草等。隨著經濟的發展,訂親禮悄然改變。20世紀七八十年代,化纖布流入農村代替棉布做“襖面子”,后來,化纖布又被成衣取代。同時還要給女方買手表、自行車、縫紉機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流行買摩托車、電動車、金銀首飾等。現在,訂親禮一般都是四身衣服、兩雙鞋、部分金銀首飾,外加數額不等的現金,又叫“壓啟錢”。一般人家三五千,富余一些的人家流行“萬里挑一”,即給女方10001塊錢,或“萬里挑七(10007元)”。過去“襖面子”時代,女方回家后,當天傍晚全村的姑娘媳婦都要去她家看訂親禮,禮的好壞多少在當天晚上和隨后幾天,是全村人特別是村里的姑娘媳婦的熱點話題。現在,很少再有人關心別人訂親禮的多少。

 女方收到訂親禮后,要回贈男方。過去,是姑娘親手繡的煙荷包兩個。現在,一般都回贈男方兩雙鞋、兩頂帽子、兩身衣服。

 另外,在訂親這天,到場的男方的姑、姨、妗子等親戚要給女方改口錢,現多為每人200元錢。

 在費縣東部新橋、汪溝、探沂一帶,南部石井、梁邱一帶,訂親又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即男女雙方相親之后、訂親之前,男方用紅毛巾包幾百、一兩千元錢給女方,有點像做買賣下定金的意思。此俗之后,挑選日子再大定。

 建國前,窮苦人家下柬子有“紅啟白柬”之說,即沒有訂親禮,只讓媒人包一張紅紙送到女方家,即可算訂親。

近幾年,訂親這一儀式越做越大,訂親禮除上述現金、衣服首飾等,還有點心、糖果、雞、魚、肉、粉等。訂親宴有的設在家里,有的則到飯店去辦,男方多為東道主,男女雙方的親友都來赴宴祝賀。訂親后,就要當重要的親戚走。每年中秋節、春節,男方都要備重禮去女方家拜望。此外,每年還要給女方買一單一棉至少兩身衣服。同時,費縣還有附近集市逢“會”時,男方叫女方來趕會的習俗。屆時,男方要給女方數目不等的趕會錢,或給女方買衣服、日用品等。

費縣婚俗 送日子

送日子,又叫“遞柬子”。當結婚提上議事日程后,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選日子。一般由男方提出結婚的要求,由媒人去女方家說知,女方同意后,媒人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和男方的生辰八字放到一起,拿到二知先生面前,請他給挑選一個合適的日子。二知先生在挑選日子的時候,首先要根據女方的屬相,考慮女方適合在哪個月結婚,費縣土語又叫“占月”。女方占幾月,就要在幾月選吉利日子。

 日子選好以后,寫到紅紙上,一式兩份。“日子”的內容為:男女雙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屬相。另外,還要寫明出嫁上轎、進門落轎時轎頭朝向哪方、何時進門、新娘子出嫁時穿衣及進門后坐帳面向哪方、床在新房里怎麼安放、婚禮和新房中需用何種鎮物等等,并寫明送親人中與新娘犯沖的屬相。以上內容,根據各人生辰八字各有不同。

 寫好的日子先拿到男方家中,男方留下一份,另一份送給女方。送日子可以是男方直接送給女方,也可托媒人轉交。送給女方的日子要用紅包袱包好,同時,里面還要包上4斤點心。另,根據男方家庭狀況或雙方約定,同時奉上數目不等的現金,現多為4000或6000元。女方收到日子后,就開始“忙嫁”,即準備嫁妝和與出嫁相關的事宜。

費縣婚俗 下妝

結婚前一至三天,男方選擇吉日,派人到女方家送新娘嫁衣,即為“下妝”(又叫“送妝”)。有提醒女方結婚日期將到,要按時發嫁的意思。

 下妝時,男方要給女方送出嫁時要穿的衣服及梳妝用品。過去一般都是自家做的紅襖、藍棉褲。紅襖喜慶,意寓將來的日子紅紅火火;藍棉褲越厚越好,意寓將來的日子越過越厚實。近年來,由于過去的紅襖、藍棉褲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穿著,一般人家不再準備,而是根據季節不同,買現成的紅上衣、紅裙子或褲子,結婚儀式后,此嫁衣還可日常穿著。與嫁衣同時,男方還要送女方紅頭巾、蒙頭紅子、紅腰帶、裹腿帶等。同時,與嫁衣一起,男方還要送女方“四色禮”(注1、四色禮:即一對雞(公、母各1只)、一對魚(每條不低于1公斤)、一塊豬肉(不低于5公斤)、一捆粉皮或粉條(粉皮一般9-12張,粉條多為3-4公斤)),外加數目不等的錢。還有的人家要送八色禮,即除上述四色禮外,外加各色點心、掛面等。汪溝、方城等東、北部鄉鎮,送妝的禮中雞、魚要全部押回,其余東西對半押,但肉不能押,意即“不退(婚)”。石井等南部鄉鎮,則一直等到出嫁那天,所有禮物隨新娘一起帶回婆家。

 負責送妝的一般都是男方的本家兄弟或侄子,也有男方叔伯長輩和小輩一起去的。送妝的人挑著擔子,一頭是新嫁衣,一頭是禮,均用紅包袱包著或蒙著。送到女方家中后,女方要給送妝的20元錢、兩盒煙作為謝禮。同時,女方回贈男方一身衣服、一雙鞋。近年來,下妝這一程序有漸消趨勢,因為多數人都在婚禮前雙方共同選購嫁衣,或在訂親時把衣服送給女方。

費縣婚俗 填箱

在女子出嫁的前一兩天,親戚朋友都要來隨禮、喝喜酒,祝賀女子婚姻大喜,這在叫“填箱”。親戚朋友的“填箱禮”在舊時多為點心、糖塊、炒花生等,現大多為現錢,也有的送女子鞋襪、首飾、衣服,所送禮物都要裝到陪嫁的箱柜里帶到婆家。所以,此項禮儀叫“填箱”。 男方家也同樣會收到親朋好友的喜禮,此禮儀在男方一邊叫“送飯”。無論何種形式的喜禮,都要講究吉利,不能送諧音不雅的物品:如傘(散)、梨(離)、鐘(終)等,如是小件物品,一般都送雙數,意寓成雙成對。

真正的填箱,即往陪嫁的箱柜里放東西,是在出嫁的頭一天晚上進行的。屆時,女子的兄弟把要填的東西線筐或簸箕端到箱柜前,由女子的嫂子、或嬸子把東西放在箱柜里。往箱柜里放的東西,除親戚朋友送的填箱禮、女子的日常穿著用品外,還要放染紅的熟雞蛋、點心、糖果、香煙等。新婚當天,新娘子要把這些東西分發給鬧洞房的人。此外,還必須在箱柜的四個角上各放一個饅頭,饅頭上蓋著粉紅的剪紙;還要在箱柜里撒上紅綠花生、麩子、栗子、棗等,祝愿新人生活幸福,早立子、多立子。菜櫥里要放兩個蓋著剪紙的面魚,外加一把芹菜,希望婚后小兩口過日子勤快節約,生活富裕。

填完箱后,箱柜的門不要蓋嚴,要用搟面杖撐著,以便隨時再往里邊放東西,直到第二天發嫁時,再蓋嚴箱門。

 填箱完成后,還要把壓床的東西準備好。壓床要一對直徑40厘米左右的大面餅,有的還外加6個碗口大的饅頭。餅和饅頭上都要蓋著剪紙或印著紅印。此外,還要有數目不等的壓床鞋,鞋內放入紅綠花生、麩子、栗子、棗等。費縣東部還有在這天晚上暖轎的習俗。暖轎即請一支鼓樂班子,在家中吹奏演唱,烘托喜慶。第二天發嫁時,鼓樂班子隨著送嫁隊伍一起前往。

費縣婚俗 發嫁

發嫁在費縣又叫“出門子”,即結婚的那天早晨,女子從娘家出門上轎到婆家。這是女子出嫁最隆重、最核心的程序,之前所有準備都是為這一刻服務。

 發嫁時間 發嫁的日子及時辰要嚴格按照之前男方送來的“日子”規定進行。費縣有發嫁“盡早”之俗,即在規定的時辰里,越早越好。所以,舊時費縣閨女出門子多在太陽出來之前。特別是遇有同村或附近村莊有同一天出門子的,更要搶早。此俗形成原因,概因舊時送嫁沒有車馬,嫁妝多肩挑人抬,新人坐的也是人力轎,速度較慢,如不早發,路途遠者可能要趕到下午,而按費縣風俗,新媳婦必須正午12點前進門,如拖到下午進門是很不吉利的。

 近年來,大多年輕人都是自己挑選日子,他們多選在五一、十一或農歷、公歷都成雙的日子結婚。發嫁時辰據路途遠近而定,一般趕在正午前婚禮即可,婚禮后接著婚宴,方便實惠。

 送親人員 即陪同新娘去婆家的人員,分大客、小客、女客。大客只有兩人,是女子的舅舅、伯父或叔叔;小客數人,多為女子的堂兄弟、表兄弟及侄子;女客數人,為女子的嫂子和其他女性親戚莊鄰。所有送親人員,遇有和新人屬相相忌者,都要在肩或胸前釘一個“青龍”或“青龍大吉”的貼子。

送嫁時,女子的嫂子緊跟轎后,如新人坐著獨輪車出嫁,則由其陪坐車的另一邊,所以,此人又稱“看轎的”或“襯車的”。其余女客拿鍋、碗、盆等日用品緊隨其后;再后就是大客手里提著用紅包袱包著的香油和油燈;小客緊隨大客之后抬嫁妝,身強力壯的抬箱柜等大件,年齡小的則每人拿一把小椅子或小凳子。有的還要雇6-8名鼓手隨行。所以,一般送親隊伍都是長長的一排,吹吹打打,緩慢而行。

  現在,已很少見這樣的送親隊伍。現在多只見車隊不見人,卡車拉著嫁妝,轎車拉著新人和送親的人。新人坐的車上,裝飾著鮮花、彩帶和氣球,所有車牌上都貼著“百年好合”的紅貼子。錄相車在前面開道,有的上面還帶著鼓樂班子,緊跟著的依次是新人的車、送親的車、嫁妝車。新人的車多用白色的,意為白頭到老,也有全車隊的車都用紅色、黑色等同一顏色或同一車型的,車數多為雙數,4-10輛不等,有的多達十幾輛,浩浩蕩蕩,蔚為壯觀。

 陪嫁物品 女方所有陪嫁物品都要在出嫁這天,同新娘子一起發嫁。費縣嫁閨女陪嫁物品主要包括:家具、床上用品、生活日用品等幾大類。

 陪嫁家具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多為木制家具。必備的有柜、桌、椅子等。此外,根據家庭條件,還有梳妝臺、菜櫥等。自20世紀80年代始,陪嫁的家具中不再流行單獨的箱、柜,而改為組合柜,又分小組合、大組合,即衣柜、書桌、梳妝臺等組合在一起,外加菜櫥、椅子等;有條件的家庭從那時起,開始陪送縫紉機、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進入21世紀以來,家用電器在陪嫁品中所占比重越來越,現在一般人家嫁閨女,彩電、冰箱、洗衣機等都要買齊。費縣風俗,任何時代,女方都不陪送床,床必須由男方買。

 床上用品舊時大多只有兩鋪兩蓋,即兩床被子、兩床褥子、兩對枕頭,外加幾雙壓床鞋。被子的四角,用紅線釘著由一對紅綠花生、一對栗子、一對棗組成的干果串,意寓出嫁后早立子、多生子。這些干果串特別受婦女和孩子們的喜歡,一般在媳婦進門前就被看熱鬧的搶光。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改善,陪嫁的床上用品越來越多,一般家庭都要四床被子,兩床褥子,六對枕頭,的床單、被罩、枕巾等,外加婆家所有親屬每人一雙鞋。另外,蒙頭紅子的四角,也都用紅線釘上銅錢,意寓四季來財。

  生活日用品舊時大多只有碗、筷、盆、燈四樣,其中,燈是必不可少的,有此燈為“長命燈”的說法;自20世紀以來,多是帶玻璃罩的馬燈;現在,一般換用臺燈。近年來,陪嫁日用品種類大大增加,電磁爐、電飯煲、高壓鍋、茶壺、茶碗等一應俱全,進門就可以很方便地過日子。

 除了以上實用物品外,還有一種是不可少的,即面湯。費縣風俗,新婚拜堂時要喝面湯,面湯一半是婆家的,一半從娘家帶來。先把面搟成一個圓面片,然后,去邊切成正方形,再一分為四。用紅紙包著,外加一對蔥,放在墊有紅紙的托盤里。發嫁時,和其他嫁妝一起,帶到婆家。此項工作由“上頭的”來做,上頭的一般是由村內兩位兒女雙全、丈夫健在的婦女擔任。

 發嫁程序 首先,由上頭的為新娘子梳妝打扮。出嫁是女子一生的大事,無論在哪個時代,新娘子在這一天都要精心打扮。過去,由上頭的為新娘子精心梳洗打扮,先為她改變發型,把她的“姑娘頭”盤起來,挽成纂,改為媳婦頭,再精心為新娘子洗面撲粉、描眉畫眼。之后,為她穿上男方下妝時送來的衣服。現在,一般不用上頭的給打扮,而是早早去美容美發店,請專業美容師盤頭化妝,穿上時尚的婚紗。

 值得一提的是,費縣風俗,新娘子出嫁時要穿綠鞋,回門時穿紅鞋回來,俗語說:“綠鞋去,紅鞋來,娘家門上出秀才”。新莊一帶用藍鞋代替綠鞋,穿綠鞋怕以后會看婆婆的綠(擼)臉子。如果新娘的八字硬,或是特別講究的人家,還要準備“黃頭鞋”,即拿兩塊黃布,釘在鞋前或鞋底,或者,直接鞋里。過門后,一塊給男方家“架媳婦的”,另一塊回門時帶回娘家。黃布有趨利避、飛黃騰達的意思。因此,在費縣有“扒黃頭鞋”的風俗,即在新娘子進門前,看熱鬧的把新娘子鞋上釘的黃布扯下來,留做以后為孩子縫帽子。有的人家在鞋里放幾粒黃豆,以代替黃布。

 新娘子打扮好,開始束壓腰帶,即用一塊紅布,縫成一個細長的圓筒,里邊放入親戚莊鄰送的禮錢,束入腰間。壓腰錢越多越好,意寓今后的日子過得紅火、厚實。

  束完壓腰帶,即吃“寬心面”,把切下的面湯四邊放入鍋中煮熟,外加荷包蛋和紅糖,讓新娘子吃下。舊時,新娘子在過門后要“坐帳”,三天或至少一天不能出門,也不能吃飯。所以,在發嫁前一定要吃一點,以應付一天的活動。

 吃完“寬心面”,新娘子蒙上蒙頭紅子,坐到堂屋的太師椅上。椅子是事先安好的,椅子的方向是按照“日子”里規定的方向安放的。現在,坐到椅子上前,還要照全家福,以留作紀念。

 此時,如果男方迎親的轎、車來到,就要上轎了。費縣風俗,迎娶的車馬(轎)由男方準備,但不用新郎前往迎娶,只是轎到,人不到。新人上轎前,先把陪嫁的東西搬出來。干這些的,一般都是小客,先抬大件的家具,把家具抬出來搬到車上,再抱出鋪蓋,用染紅的麻繩捆好,再搬出小件生活日用品。

 所有陪嫁物品都收拾停當后,新人上轎。新人上轎時腳不能沾地,必須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轎。抬椅子的人各地有所不同,在費縣南部、東部的石井、方城等地,由小客來抬;北部薛莊一帶,承擔這項任務的則是大客。

 新娘上轎時要手握一塊花毛巾。過去,有“哭嫁”習俗,毛巾用來拭淚,稱作為娘家接“金豆子”。現在,女子多歡天喜地,不用拭淚,但此風俗一直保留著,毛巾里包著男方送來的“日子”。同時,手里還要拿一面鏡子,據說是怕來客中有孕婦,對新娘不利。上轎前,還要“抓福”,新娘子在盛著麩子和錢的盆里抓一把,寓意抓住了富貴和幸福。麩子和錢要一直攥在手里,“日子”要在過之一座橋時扔掉,意寓為姑娘的日子從今天起結束;男方的那張“日子”則貼在拜堂處,預示著嶄新的日子從今天開始。

 新娘上轎時要燃放鞭炮,祝愿她今后的日子紅紅火火。所經路線 送親隊伍所經路線也有講究,大的原則是出西門、進東門,如果不是這個方向,就要繞路。所經之路,每過橋、過路口、過村莊,都要燃放鞭炮,謂之敬路神、橋神。遇到石碾,要在其上放“青龍大吉”的貼子;遇有水井,婆婆家要事先用紅席把井蒙上;遇上別的送親隊伍,新娘子要下轎相互換手巾或戒指、頂針等。

費縣婚俗 過門兒

過門兒即把新媳婦娶進門。新房大多是為了結婚新蓋的,如是舊房,也要粉刷一新,庭院要打掃得凈凈。此外,新房內外還要貼喜聯、剪紙、圖畫等,一律以喜慶吉祥為主題。喜聯多寫“良辰喜逢三合日,典禮正遇吉慶時”“庭前奏笛迎賓客,戶外吹笙引鳳凰”等;剪紙以“雙喜”圖案為主,配以鳳凰戲牡丹、喜鵲鬧梅等象征吉祥喜慶的圖紋;圖畫過去以百子圖為主,20世紀末為印刷精美的胖娃娃圖,近年來,多在新房內張貼婚紗照。

 新媳婦經一路吹吹打打來到新房旁的村街上。之一步先是調轎,即把轎(車)頭按“日子”規定的方向停好。此時,婆家要給或開車的“調轎錢”,現在一般都是兩盒香煙、幾十元錢。

 轎停好后,新娘子坐在轎里,等新郎和迎親的婦女來領。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在費縣也有講究,叫“勒性子”,即借機磨磨新娘子的急脾氣、壞性子。大部分新娘只好耐著性子等,也有等不及的新娘,不等新郎來領就自己走下轎的。這種情況,就意味著這事“辦大差”了,被人笑話。

 “勒性子”的這段時間,其實是新郎家搬運新娘子帶來的嫁妝,布置新房的時間。這里剛一落轎,新郎家的相關人員就迎出來,新郎的舅舅、伯父或叔叔迎接女方大客,新郎的兄弟姐妹、嬸子迎接女方的小客和女客。然后,親戚莊鄰一齊動手,抱鋪蓋的抱鋪蓋,抬家具的抬家具,把新娘子帶來的嫁妝搬到新房里安放布置。

 新房里的床早就鋪好了。床的位置,要按“日子”規定的方位及走向安置,多安放在屋的一角,靠東墻或西墻,東墻和西墻均叫“山墻”,取有“靠山”之意,也合平時的居住習慣。過去,新房里的床都是嶄新的木床,床的主體除四根粗木床桄外,大多沒有床板,中間只有幾根橫木棍,上鋪帶根的高粱秸,再上鋪有黃草或豆秸、麥穰等,再上鋪高粱花席,男方的喜被整齊地或鋪或疊放在床上。鋪床的是有講究的,被子要由兩位架媳婦的婦女來鋪,鋪好后,還要在床頭放兩只染紅的煮雞蛋(喜蛋),期盼早日生兒育女;其余的,則由新郎的哥哥和叔叔來鋪。鋪好的床上要有上去滾,稱“滾床”,祈盼婚后生育男孩;現多為一男一女滾床,祈盼婚后兒女雙全。女方的喜被抱進來后,把男方的喜被掀起來,把女方的放在下面,重新理好。最上放壓床鞋及壓床饅頭,再上撒紅綠麩子、五谷草。壓床鞋一般四雙,男二女二。現在,大多是席夢思床,不用鋪草和苫子,但上面被子等的鋪放依舊沿用舊俗。

 嫁妝在新房里布置好后,接下來就是迎媳婦了。迎親時,司儀在前帶路,新郎緊跟其后,接著是兩位端著接風茶的小姑娘,最后是兩位架媳婦的婦女。接風茶用小方托盤托著,里邊放有紅糖和一對紅棗。走到轎門前,兩位架媳婦的一人端過一碗接風茶,潑在地上。此時,新郎上前,轎簾,面向新娘鞠一躬。之后,退后一步,由兩位架媳婦的上前把新娘從轎上攙扶下來。然后,新郎把紅綢子的一頭遞給新娘,新娘由新郎牽著,由架媳婦的架著,慢慢往家走。在汪溝等地還有一個風俗,即新娘下轎前,由新郎的弟弟或妹妹把一盤糕放在轎前席子上,新娘下轎時,要邁過糕盤,取“步步登高”之意。新娘子的腳是不能著地的,事先在轎前鋪兩張紅席,后邊的一張踩過了,由新娘的小叔子卷起來,鋪到前邊去,兩張席前后交替,讓新郎、新娘一直踏在席上,走到拜堂的地方。此謂之“傳席”,即“傳代”之意。現在,很多人家鋪紅地毯,從轎(車)前一直鋪到喜堂前。

 新郎新娘走到大門口時,鞭炮齊鳴。放鞭炮的一般都 在新房大門兩旁的墻上,由一人高舉竹竿,竹竿頂上掛著鞭炮,另一人手中燃著香煙,隨時點燃。新婚所放鞭炮至少是一百響的,多為紅色紙搟制,響后落下滿地紅色碎屑,喜慶熱鬧。與鞭炮燃放的同時,兩位與新郎同輩的年輕人每人手端一只托盤,一盤內是紅綠麩子,另一盤內是五谷草,現多為五彩繽紛的碎紙花,不停地向新郎、新娘頭上撒,意寓新郎、新娘五福臨門,吉祥如意。近年來,彩花中又多了瓶裝塑料彩帶,由新郎家看熱鬧的孩子們拿著,笑著、鬧著不停地往新郎、新娘身上噴,噴的新郎、新娘滿頭滿臉都是,烘托得婚禮熱鬧歡快。

 新房的大門檻上要事先放一馬鞍,現大多用木板凳來代替,上面貼著寫有“馬鞍子”的紅紙條,新娘子要從“馬鞍子”上邁過去,意寓此后吉祥平安。新娘子邁步的時候,看熱鬧的姑娘媳婦會很留意她邁的是哪條腿。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先邁左腿,則意味著新娘之一胎會生男孩;如果先邁右腿,則意味著新娘之一胎會生女孩。過去,人們很在乎生男生女,所以,一般姑娘出嫁時,在娘家已有人關照一定要先邁左腿。“馬鞍子”的一邊,放著一只火盆,盆里用豆秸籠著一盆火,意寓今后的日子紅紅火火。南部梁邱、石井一帶,新娘子還要手執酒盅,往火上灑酒,促旺火勢。越過火盆后,新娘子要走到院子里的地鍋旁,鍋下生著火,里邊是一鍋熱氣騰騰的饅頭,新娘子鍋蓋,熱氣騰空而起,意寓今后的日子蒸蒸日上。

 如是再嫁,過門的時間一般在夜里兩三點鐘。程序與初婚大體相同。如是三嫁、四嫁等,此人有“妨”夫之嫌,所以,進門要抱著一棵樹抱一會兒再拜堂進洞房,意謂用那棵樹來代替新郎。前,在梁邱等地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再嫁的那天夜里,誰搶了是誰的。所以,有好事者,專門打聽哪家再嫁,人去搶。此俗已不存在。

費縣婚俗 拜堂

新娘進門后,接著就要“拜堂”,又稱“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門前,如是樓房,儀式多在樓下進行。設一地桌子,上面供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桌子后方上空懸掛祖宗神幔。后,牌位和神幔都被取消,一般都在桌子上放兩根燃燒的紅蠟燭、兩盆萬年青,葉子上紅、綠花生果,撒有紅、綠麩子;另有一臺錄音機,現多為音響效果更好的組合音響。桌子后方懸掛著一領紅席,席上四周掛著紅綢子,中間掛著毛 像,現多為一個大大的“雙喜”字。近年來,還有氣球等飾物裝點,越來越喜慶熱鬧。

 前,拜天地要,即一對新人面對天地桌子,雙雙俯身下跪,磕兩個頭,燒兩包紙。紙就是普通的火紙,只在紙的兩端塞著紅紙條,意為紅事。燒紙過后,兩個人互換位置,再跪下,磕兩個頭,即可宣告拜堂儀式完成。

 后,各地取消和燒紙,改為鞠躬禮拜。拜堂時,新郎、新娘面對天地桌 在正中間,在結婚司儀的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之后,入洞房。近年來,婚禮的場面越來越大,除結婚司儀外,參加婚禮的還有主婚人、證婚人等,婚禮儀式除了新人禮拜外,主婚人、證婚人和來賓代表都要在婚禮上致賀辭。屆時,主婚人、證婚人及各位來賓 在新郎、新娘左右兩邊和后邊, 在稍遠的一邊。新郎的父母坐在天地桌的兩邊;如果爺爺奶奶還健在的,則一邊坐父母,一邊坐爺爺奶奶。主要程序有如下六項:

 之一項:鳴炮奏樂。宣布新郎新娘新婚典禮開始后,炮樂齊鳴。樂曲一般是“百鳥朝鳳”“喜洋洋”等喜慶吉祥的曲子,炮為鞭炮,近年來多用禮炮,6-8響,炮響后,滿天飛舞彩色紙花。

 第二項:主婚人致辭。主婚人一般是新郎的叔伯長輩,他感謝各位來賓出席婚禮,感謝一對新人的父母含辛茹苦把新郎新娘培育成才,感謝他們勞心勞力、共同完成二位新人的婚姻大事,祝愿大家身體健康,祝愿新人幸福!

 第三項:證婚人致辭。證婚人一般是村或單位里的,他在致辭中宣布“兩位新人的結合完全合婚姻法的規定”。同時,祝賀兩位新人喜結良緣。

 第四項:來賓代表致賀詞。來賓代表多是新郎的同輩好友。他誠摯地祝福兩位新人良緣一世同地久,佳偶百年共天長,一生幸福!

 第五項:拜堂。一拜天地:一對新人隨著婚禮的口號,肩并肩面對天地桌三鞠躬,感謝天賜姻緣;二拜高堂:一對新人肩并肩向坐在天地桌兩邊的父母和爺爺奶奶三鞠躬,感謝長輩養育之恩;三是夫妻對拜:一對新人面對面互相向對方三鞠躬,愿相愛一生一世。

 第六項:入洞房。由高喊:“新郎新娘入洞房,各位來賓吃喜糖!”此時,新郎的哥哥把事先盛在升內的紅綠花生、紅棗、栗子、糖塊、香煙等撒向人群,同時高喊:“先撒栗子后撒棗,大的領著小的跑!”眾來賓忙著彎腰搶拾。據說吃了可以治牙疼。新郎用紅綢領著或抱起新娘走向洞房。

費縣婚俗 新娘新郎入洞房

新郎、新娘拜堂前,新郎的哥哥要去場院里挑一擔麥穰送進洞房,讓兩位“上頭的”婦女填枕頭。挑麥穰時用一把兩股或三股的叉做扁擔,進洞房放下麥穰后,用叉挑開窗欞上貼的紅紙。據說,這樣可使新人以后生的小孩早說話。現在,此俗已漸消,因為明亮的玻璃窗已代替了過去的木頭窗,人們不再把整個窗戶都貼上紅紙,而只在玻璃上貼吉慶窗花。

 新娘新郎進洞房后,新娘按“日子”上指定的方向和位置坐到床上,新郎就坐在床前。兩位上頭的則抓緊時間用麥穰填新娘陪嫁來的枕頭。兩人各扯過一個枕頭,先在枕頭一頭的兩個角上各放上一枚銅錢(現多為一元硬幣),在另一頭放上一把花生、麩子、大棗、栗子等,中間放兩把麥穰,并邊填邊說:“一把金,一把銀,三把填的聚寶盆。”“一把栗子一把棗,明年生個大胖小。”填完各自手里的枕頭后,兩人對換,再往里邊放兩把麥穰;之后,相互碰一下,把兩只枕頭對在一起,放在床頭,齊聲說:“小兩口共枕到白頭。”之后,把剩余的紅綠花生果、栗子、棗等撒向一邊看熱鬧的孩子們,邊撒邊說:“撒把栗子撒把棗,撒得男孩往家跑。”“撒把栗子撒把棗,也有閨女也有小。”

 枕頭填好后,就要挑蒙頭紅子。上頭的把一桿木桿秤遞給新郎,同時喊道:“稱心如意,幸福一生。”新郎用秤桿挑下新娘頭上的蒙頭紅子。上頭的在一邊說:“蒙頭紅子高高掛!”新郎即把手中的蒙頭紅子掛在床覆篷上或其他高處。“蒙頭紅子高高掛”意寓高升、大吉大利。用秤來挑蒙頭紅子,據說緣自老秤一斤為十六兩,十六個星,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外加福、祿、壽三星,共應十六之數,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的意思。

 接下來是換鞋。用新娘子帶來的壓床鞋,換下腳上穿的鞋。換鞋的風俗各地不同。南部石井一帶新郎、新娘都要換,且是兩個人相互為對方換,這意味著從此兩人要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東部、北部方城、薛莊一帶,則只有新郎一人需要換,由上頭的協助新郎完成這項工作。換過以后,把原來的鞋放在床上,和其他的壓床鞋排在一起。在這些地方,穿完鞋后大多還有一個節目,即新娘子為新郎點著一支煙,象征著點著今后紅紅火火的日子。

 挑過蒙頭紅子,接下來,新郎新娘在洞房里要完成的程序就是喝面湯、吃雞蛋、喝交杯酒了。這三項程序,在費縣各地進行的時間順序有所不同。費縣東部新橋、方城一帶的鄉俗是進門就喝面湯、吃雞蛋、喝交杯酒,小兩口由上頭的指點伺候著,完成各項程序,別人都是看客;費縣北部薛莊一帶則是下午送嫁的客人走后,家人備豆腐、生豆芽、炸貨、點心四個小碟,小兩口坐下來吃雞蛋、喝交杯酒,親戚莊鄰的小孩子一起坐在桌旁喝喜酒;南部石井一帶則是直到晚上,鬧新房的人都走了之后,才吃雞蛋、喝交杯酒,又叫喝“叫天酒”。吃喝之前,由小姑先點上新房的燈,邊點燈上頭的邊在一邊說:“火紙門,紅瑩瑩,兩個小姑來點燈;點新燈,照新房,看她嫂子的好嫁妝。”現在,為了方便,程序有所簡化,一般都借鑒東部的,不再把喝面湯、吃雞蛋、喝交杯酒做二次完成,而是進門后一氣完成。但不論時間早晚,其大體內容都是一致的。

 喝面湯 又叫吃“寬心面”,祈盼一對新人心胸寬闊,生活順心如意。面湯一半是新娘從娘家帶來的,一半是婆家的。新娘進門后,兩家的放在一起,用豆秸燒開水,放在水中煮好。此項工作謂之“下面湯”,一般由新郎的嫂子和嬸子兩個人共同完成。煮好后,盛到四只小湯碗里,由新郎親戚莊鄰中的兩位小姑娘或下面湯的親自端進新房。剩下的面湯給新郎的父母盛出兩碗,其余的放在一個小泥盆里,由看熱鬧的孩子們搶著吃。據說,吃了此面湯可以帶來好運氣。送到新房里的面湯,由上頭的端在手中,先喂新郎吃一口,再喂新娘吃一口。兩位上頭的每人喂兩碗,新郎、新娘在四碗面里各吃一口。方城一帶的鄉俗在面湯里還要放上豆腐,“腐”“福”同音,祝福新郎、新娘幸福。

 吃雞蛋 上頭的每人拿兩只染了紅皮的熟雞蛋,把雞蛋大頭的皮剝掉,先喂新郎,再喂新娘,邊喂邊大聲說:“張大口,咬到黃,一年一個狀元郎。”或“一口咬到黃,一年一個狀元郎。”新郎往往會張大口,咬走大半個雞蛋,噎得直伸脖,引來眾人一陣開懷大笑。

 喝交杯酒 酒杯放在墊著紅紙的小托盤里,有的還用紅線拴在一起。酒杯只有兩個,由上頭的分別端到新郎新娘嘴邊:“喝了交杯酒,夫妻恩愛天長地久。”喝完一輪重倒酒,互換酒杯。有的,還要事先在杯中滴入雞血以辟。新娘的酒杯里多以白開水代替酒。

 沒有項目的時候,新娘子要安靜地坐在床上,謂之“坐帳”。舊時,坐帳要坐三天,廁所都不能去,所以,新娘子婚前幾天就要節食。后改為只坐一天,現在,新娘子只象征性地坐坐,有的連半天都坐不到。

費縣婚俗 趕喜

新郎新娘入了洞房,趕喜的也就上場了。

 趕喜的人群主要由乞討人員、閑散人員及臨時湊場的組成。乞討人員即平時以乞討為生者,趕喜是他們的職業內容之一;閑散人員即平時無所事事者,專門打聽誰家辦喜事,來湊個熱鬧,討點喜錢;臨時湊場的屬于趕喜后備軍,若無趕喜的,喜主家臨時找人幫場。乞討人員大都比較專業,一般都有一個者,打聽到哪家有喜事,相互告知,約好幾日幾時到喜主家。是日在喜主家大門外聚齊。人未來齊之前,在門外悄悄等侯。等新郎新娘拜完堂入了洞房,他們就隆重登場了!

 先在院門外和大門內各放幾個鞭炮,有的放火炮,有的放,有的放半掛鞭炮頭。接著,專門喊話的高聲喊:“進大門!”其他人員高聲接:“好!”或者“響亮響亮,真響亮!”“響亮響亮,人財兩旺!”眾人接:“好!”

  接著一路喊下去,喊的全是討喜主喜歡的吉利話,如:

  進大門,朝里望,里邊壘個影壁墻;

  墻邊有棵梧桐樹,梧桐樹上落鳳凰;

  鳳凰不落無寶地,這家的日子比人強。

  邊喊邊把要求就提出來,比如:

  給包洋煙不拆盒,生個兒子上大學;

  給個饃饃不少邊,生個兒子做大官;

  上等美酒賞兩盅,生個兒子是研究生;

  美味佳肴給一碗,生個兒子當老板。

  再如:

  哈德門,硬蓋的,六個饅頭跑不了!

  給個煎餅卷豆芽,金子銀子往家爬!

  說得圍觀者發出陣陣笑聲,為婚禮增添了喜慶熱鬧的。所以,等他們說完,喜主家一般都會主動拿出煙、糖、饅頭和喜錢等,給他們當中的者。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者拿到東西和錢,把剛才參與趕喜的人都召集到一起,按人頭平均分配。行有行規,一家辦喜事,他們只來趕一次喜,不重復來。費縣風俗,凡辦喜事,必須有趕喜的,否則,被認為不吉利。如哪家沒有趕喜的,要臨時找人來湊場。

費縣婚俗 鬧洞房

鬧洞房費縣多稱“鬧新房”,是婚禮中比較熱鬧的一項禮儀。費縣有“新婚三日無大小”的說法,即婚后三天,所有賓客、鄉鄰、親友不分輩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匯聚新房參與逗鬧,讓新娘給點煙,向新郎新娘討要糖果、點心吃。特別是新婚當天夜里,洞房內熱鬧非凡。俗語云:“鬧喜鬧喜,越鬧越喜,越鬧越發。”人們普遍認為,鬧新房不僅能增添新婚的喜慶,還能避惡,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興旺發達。

  費縣鬧洞房既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又不乏花樣百出的創新,熱鬧程度因人而異。鬧洞房的主體是新郎的同輩莊鄰和親戚及新郎的朋友們。近年來鬧洞房的主要花樣有:

  珠聯璧合,早得貴子 先讓新郎吃糖葫蘆,咬到嘴里,嘴對嘴去喂新娘,意寓新娘吃了會生兒子。因費縣農村有諺語曰“酸兒辣女”。糖葫蘆又甜又酸,黏性強,兩位新人的嘴粘在一起,惹得鬧新房的人開心大笑。

  早結果,早立子 小伙子們把栗子、花生、紅棗等用紅線拴起來,一個人 在椅子上,牽著紅線把栗子、花生、紅棗等舉在新郎、新娘嘴中間,兩邊的小伙子推拉著新郎、新娘,每次都在他們快要吃到時,把他們拉開,熱鬧的時間。當兩人終于同時吃到時,又把他們的頭緊緊擁在一起,寓意為“喜結連理,永沐愛河”。

  高山流水情意濃 新娘子 到椅子上,嘴里含一口酒。新郎被眾伙伴抬著,仰著臉、張大嘴巴。鬧房的人推推搡搡的,逼著新娘子把口里的酒吐到新郎去,引來陣陣歡笑。

  除此之外,費縣還有聽房的習俗。據說新婚之夜不說話,將來生了孩子是啞巴。所以,是夜,一對新人明知有人偷聽,也要找一些話來說。聽房,算是鬧洞房的一種延續。聽房的大多是一些精力旺盛的半大小子,他們悄悄地貓在新房窗戶下,聽新房里的動靜,往往新房里沒鬧出什麼動靜,他們自己倒先鬧出了動靜。

  過去,農村娛樂生活貧乏,鬧洞房、聽房可算農村里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現在,娛樂方式越來越多,鬧洞房更多的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增添喜慶。所以,現在鬧洞房越來越文明節制,聽房的越來越少了。

  新婚深夜,鬧洞房的紛紛離去,新郎新娘準備安歇。這時,兩位上頭的進來履行她們今天的最后一項職責:澆洞房。

  她們一手執酒壺,一手執酒盅,把酒倒滿酒盅,再往地上灑。先來到洞房門口,邊往地上灑邊說:

  “澆、澆、澆門檻,一年一個小趴蛋(男孩)”

  “澆、澆、澆門掛,兩口子睡覺呱拉話。”

  “澆、澆、澆門后,兩口子睡覺沒個夠。”

兩人邊說邊澆酒,來回兩次,之后,爬到床上:

  “澆、澆、澆床頭,兩口子睡覺在一頭。”

  “澆、澆、澆席后,兩口子睡覺睡不夠。”

  下床后,接著澆床前:“澆、澆、澆床前,一年一個也不嫌。”

  澆完床前澆書桌:“澆、澆、澆書桌,一年一個狀元趴(狀元郎)。”

  澆完洞房后,上頭的讓新娘的小叔子或小姑子背著小盆送入洞房。所背小盆是上午盛面湯的小泥盆。上頭的把剩余的面湯倒掉,將盆扣在小叔子或小姑子的背上,邊敲邊說:“今年背小盆,明年背小侄。”從門外一直說到洞房床前,把盆放到床底下,給新人當尿盆。

  南部石井一帶,除了小叔子、小姑子背小盆外,婆婆還要背一個木墩子放到洞房床下,取意“今年背墩子,明年背孫子。”這一帶還有往洞房床下放高粱秸的習俗,取意高粱秸移動起來有響聲“布布拉拉”,此系費縣方言,希望新娘婚后能接二連三地生孩子。這一切都做完后,所有人都退出新房。是夜,洞房內的燈要通宵達旦不熄,謂之“長明(命)燈”。

費縣婚俗 新娘開臉

新婚的第二天,新娘子要在天不亮就起床,給公公、婆婆等長輩一一請安磕頭,并把從娘家帶來的鞋放在針線筐里,配上點心端送給各位家人。

 接下來,上頭的要給新娘子“開臉”。開臉在平時叫“絞臉”,即用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使面孔光潔,是舊時的一種美容方式。據說絞臉最初是從清代宮廷里傳出來的,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費縣農村很流行,愛美的小媳婦常常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相互為對方絞臉。但未婚女子是不能絞臉的,只在出嫁后才首次做,所以名曰“開臉”。

 開臉所用的紅線,一般都是新娘子從娘家帶來的,兩頭各拴著一枚銅錢。“開臉”需要一定的技術,先在新娘子的臉上抹上粉,然后,把長線對折后交叉,用牙和左手扣緊兩端的線頭,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伸開成八字狀,從中間將線繃起。絞時兩手配合,不停伸拉,讓線在面部反復,直到將汗毛拔除干凈,面部變得光潔為止。新娘子開了臉,意味著從此成為這家媳婦,死了可以進婆家的祖墳。同時,意味著由閨女變成了媳婦,可以跟人開玩笑、聽話,不必避開。開完臉,新娘要給上頭的磕頭感謝,并送其二斤點心作為謝禮。探沂一帶,開臉在婚禮的當天進行,開完臉,喜宴開席。

費縣婚俗 上喜墳

新婚第二天早飯后,新娘子要在家人的陪同下,帶著供菜、饅頭、鞭炮、火紙等,去祖林里上喜墳。

 屆時,新娘子由妯娌陪著,婆家家里所有男性同往。所帶供菜,各地差別較大。南部地區和平時上墳大不相同,要帶著供桌,菜的個數要雙數,一般為十個,且比較豐盛,有雞、魚、肉、蛋、豆腐、豆芽、炸貨等。北部地區則和平時差不多,菜的個數為單數,多為五個,主要有雞、魚、豆腐、豆芽、炸貨等。

 到了墳前,先把供品擺放好。然后,燒紙、放鞭炮。新娘子膝下墊著布墊,由妯娌陪著,向每個祖墳磕頭認祖。認祖時,由家中長輩領著,到每個即做介紹,之后新娘跪下,磕三個頭,并祈禱各位老祖他們幸福,早生貴子。之后,在每個祖墳的上壓上一片紅紙,顯示這家人又添了一件喜事。

費縣婚俗 回門

新婚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是回門的日子,新郎新娘要帶著禮物,去新娘娘家拜訪。把新娘從娘家嫁到婆家稱為“出門子”,所以,出嫁后之一次回到娘家省親叫做“回門”。

 這一習俗對新郎來說,是婚后之一次登岳父門,有感謝岳父、岳母,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的意義;對新娘來說,則表示出嫁成家后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在這天,新娘依舊穿著喜慶的婚服,但腳上一定要用一雙紅鞋,換下出嫁時的綠鞋。

 禮物一般是四色禮。另外,還要給女方的爺爺奶奶、叔叔大爺等各家都備一份比給岳父家稍輕的禮物,一般是二色禮,即只有肉和粉皮粉條。所有禮物都要裝在箢子里,用花包袱蒙著,由新郎的弟弟挑著一同前往。同時,把結婚時陪嫁來的兩個餅中的一個,帶回家中,意即有來有回,大吉大利。

 到女方家后,女方家要設宴招待。請新娘的叔伯、哥弟等陪新郎吃飯。新郎倌在這一天是名副其實的“貴客”,要坐首席。

 宴席一般持續到太陽落山。宴畢,新娘新郎一起回婆家。費縣風俗,在這天,新娘新郎一定要等天黑了看不見屋脊才能動身回家,因為有這樣的講究:看不著屋笆,兩頭發。 回門是費縣婚姻禮儀中的最后一項內容。是夜,新郎新娘摸黑回到家。至此,鬧鬧、紅紅火火的人生婚姻大禮落下了帷幕。

費縣農村的“婚單子”

在費縣鄉下的婚禮,拜堂是在自家的院子里,墻上懸掛著一張龍鳳圖案的布幔,洞房門前擺了一張“天地桌子”,桌子上有兩盆萬年青,一口升(升里燃著一炷香),一桿秤,兩只玻璃杯(里面裝有沙子)。

桌子上的一張粉紅色的“婚單子”這是“二知先生” 婚禮的一些注意事項,也就是禁忌要求。

“婚單子”所寫內容如下:

謹選用公元貳零壹壹年古歷拾月貳拾陸日為結婚之吉日此日大吉大利

迎女客避忌內親不忌孕產婦不用坐帳面向西北迎喜神大吉

下車方向西北大吉

三相人忌蛇雞牛

新人住堂房頂西山墻安床用新磚四塊太平錢四對用紅紙包好放床四角大吉

永結同心

百年好合

婚俗所見 —-掛喜帳

在費縣南部山區,青年結婚時,喜主的親戚朋友們除了拿現金賀禮外,重要的親戚還要扯上背面、鴨絨被等。在婚禮那天要將這些賀禮掛在大客席的背后,并寫上賀詞,賀詞下面有送禮人的名字落款,言辭相當講究。據了解,寫賀詞的粉紅紙代表一個輩分,綠紙代表一個輩分,二者不能混淆。不知這婚俗產生于那個年代。

婚俗所見—–壓廚面魚壓、床饅頭

沂蒙山區,結婚時女方娘家這邊陪嫁時要在陪嫁的菜廚里放上一對面魚,寓意是女子嫁到男方,生活寬裕,連年有魚(余),各地情況不同,壓廚的面魚形狀、大小也不盡相同。

在沂蒙山區,結婚時女方陪嫁的壓床饅頭尤其重要,各地情況不同,饅頭的花樣、大小、形狀不盡相同,壓床饅頭要和嫁妝一起帶到男方,然后放到新婚床的被子上面。

( :費縣圖書館)

以上就是與一床不睡兩條蛇的說關內容,是關于結婚風俗的分享。看完千萬別娶屬蛇的女人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