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的由來是什麽呢?甲午年對應的屬相是什麽呢?甲午年近年的年份有哪些呢?下面是有關甲午年是什麽的相關文章,快來看看吧!
甲午年是什麽
甲午年介紹
甲午年就是干支歷一甲子紀年中的一個,比如以下各個公元年份:2014、1954、1894(60年一周期)是午馬年。甲午年納音為砂中金命。
外文名In the sino-japanese
類別 干支歷一甲子紀年中的一個
納音 砂中金命
對應公元年份 1954,2014,2074,2134年
前一位 癸巳年
發展歷程
中國傳統紀年干支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31年稱甲午年。60年
一周期便又重復出現一次。
農歷借用干支來紀年,其一年的范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并無爭議。但干支歷和農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古代歷法》一書中闡述了干支紀年是干支歷的一部分,且從立春起算。并明確指出2000多年來干支歷與農歷(數序紀時)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統[1] !意思很明白,農歷借用干支來紀年,但農歷從正月初一起算不能改變干支紀年從立春起算這一原則。由于民國后使用了公歷,不少民眾包括極個別所謂專家在歷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干支歷和農歷逐漸被混淆。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歷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歷。[1] 它以立春為歲首,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自古以來,干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于天文、風水、命理和中醫等領域上,并為歷朝官方歷書(即黃歷)所記載。以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為例,書中的干支紀年均以立春為分割點:如中華書局影印《清實錄》之第十七冊,乾隆實錄之第九冊,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見清代《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這里更是明確地指出干支歷在紀年紀月時的轉換點。
那麽,什麽是干支?干支就字面意義來說,就相當于樹干和枝葉。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的順序而不重復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一甲子。
甲午年納音
2014年是六十花甲之中的甲午年,即通俗所說的午馬年,與萬物的開始甲子柱相比,其年柱甲午之天干甲木不變,地支卻是午火與子水相沖,這是一種特別的意象,納音統稱為沙中金
甲午年近年的年份
第1千年第2千年第3千年
3410542074
9411142134
15411742194
21412342254
2741294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