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屬雞的名人

解夢佬 14 0

屬雞的名人

革命先驅

董必武(1885──1975年)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之一。名賢琮,號璧伍,又名用威,湖北黃安人。1911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4年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建的中化共產黨。曾兩次留學日本。1920年秋在武漢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央一大。隨后建立和發展湖北省的黨組織,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湖北省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領導籌建了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并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修補委員。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2年回國,在江西中央根據地歷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等。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到陜北后,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陜甘寧邊區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戰爭時期和抗戰勝利后,是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與國民黨的反動政府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45年代表解放區參加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法會議。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中共重慶工委書記、中共中央財經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國后,歷任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在社會主稱的政權建設和法制建設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屬雞的名人 第1张


葉劍英(1897──1986年)

廣東梅縣人。早年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20年夏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驅逐桂系軍閥之役。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他以海軍陸戰隊營長身份率部護衛孫中山脫險。參加創建黃埔軍校并任教授部副主任。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參加領導了廣州起義,任工農紅軍副總指揮。1928年冬赴莫斯科學習,1930年回國后在中央革命根據地任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在遵義上,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等職。抗戰勝利后多次參加同同民黨的談判,并任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等職。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等要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中央七、八屆中央委員、十二屆政治局常委。1976年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981年9月,以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名義提出了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點建議,主張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葉劍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1986年10月于北京病逝。

封建帝王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名劉徹,漢景帝子。在位50多年,是西漢國力最強盛的時期,西漢自高祖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以來,經過“文景之治”,到武帝之初的70年間,生產發展,國家積聚了大量財富。在這個基礎上,武帝又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實行重要改革和建樹,在我國早期的封建國家歷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繼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公元前127年,武帝頒布“推恩令”,規定諸候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外,允許諸候王推“私恩”,把王國土地的一部分封給其他子弟為列侯,由皇帝制定這些侯的名號。于是從王國中分出許多小侯國,這樣封國越分越小,勢力進一步削弱。在中央,漢武帝還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權力,在經濟上,他實行了國家鑄錢,鹽、鐵、酒官賣,均輸法,平準法。漢武帝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和治理黃河。經過漢武帝的治理,黃河80多年漢有大小水患。武帝還移民邊疆,實行屯田,并推行"代回法",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文化思想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學儒術”,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他曾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與西域各族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對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有重要意義。公元前133年至前99年間,漢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先后十幾次進攻匈奴,經過三次大戰役,漢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解除了匈奴對西漢的威脅,保衛了北方邊郡的經濟發展。但武帝時期的連年用兵,農民負擔沉重,生活痛苦。他又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導致農民破產,并爆發過農民起義。武帝晚年也后悔征戰過多,采取措施減緩矛盾,經濟得以繼續發展。

隋文帝(541──604年)

名楊堅,隋朝創立者。楊豎在北國中央政府歷任要職,并襲爵隋國公。他既是北國皇定的至親,又是強有力的軍事統帥。580年北國宣帝死,8歲的兒子繼位,為靜帝,不能親政,楊堅輔政。次年他廢靜帝自立,國號隋,都長安。他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派兵滅陳,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在經濟上,隋文帝繼續推行北魏以來的均日制,還制定了租調力役制。后又規定,農民不服役可交實物代役,這就減輕了農民某些負擔,使之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對于農業發展是有利的。他還采取措施核實戶口,把一大批士族掏的依附農民爭取到政府一邊,從而削弱了士族的力量,增加了國家編戶和國家收入。他還統一了混亂的貨幣,發行五株錢,統一度量衡,免除商稅、鹽酒稅,這些對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也起了積極作用。隋文帝為隋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最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制,即內史、門下、尚書三省和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影響深遠,為以后各朝所沿襲。他還變地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二級,將地方官及吏屬的任免權收歸中央吏部,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他廢除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剝奪了士族把持仕途的特權,開始科舉考試選用官吏,這是最早的科舉制,它為一般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進入仕途提供了條件。

隋文帝勤于政事,他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秩序較為安定,經濟有較大發展,國家富庶強盛,但以農民的剝削仍很沉重。604年隋文帝為其子楊廣(即著名的暴君隋煬帝)所殺。

唐玄宗(685──762年)

名李隆基,后世又稱為唐明皇。他上繼唐太宗和武則天兩代的經營,到他統治時期,唐朝達到極盛,歷史上把玄宗統治時期叫做“盛唐”。唐玄宗前后兩個所號,從713年至741年為開元,742--755年為天寶。開元時是他統治最穩定也是唐朝最繁榮的時期,歷史上又把這29年叫做“開元盛世”或“開元之治”。唐玄宗統治前期即開元時期,他在大臣姚崇的支持下,對武則天統治后期以來一度混亂的政局進行了整頓,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使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得到了暫時的緩和。他還對官員冗累、財政困難和軍制混亂等嚴重社會問題進行整頓和改革,成效顯著,安定了政治局面,發展了社會經濟。當時國強民富,文化發達。但他晚年沉緬女色,寵愛楊貴妃,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生活腐化,朝政腐敗。京師、中原地區武備空虛,西北和北方各節度使掌握重兵。元寶十四年終于爆發了“安史之亂”,叛軍很快攻陷洛陽,向長安挺進。次年,唐玄宗倉惶出逃,隨行將士在馬嵬驛殺楊國忠,逼唐玄宗縊殺楊貴妃。玄宗逃至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肅宗收復長安后,唐玄宗于758年由蜀回到長安,762年在寂寞中死去。

文臣武將

諸葛亮(181──234年)

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從小父母雙亡。東漢末年隱居鄧縣隆中,讀書交友,品評時事,他自比管仲、樂毅,人稱為“臥龍”。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發展力量,實現統一。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奪取天下的計劃,占據荊州,聯孫抗曹最終統一全國。此后他全力輔佐劉備,成為劉備的得力助手,幫助劉備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奪取荊州,成為鼎立三國的一足。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任丞相。223年劉備死,諸葛亮受命輔佐無能的蜀漢后主劉禪。諸葛亮內修政事,選賢舉能,減輕賦斂,對西南少數民族采取和撫方針,對孟獲七擒七縱,使之心悅誠服于蜀漢,促進了民族融合。在軍事上,他嚴格整訓部隊,五次出兵攻魏,但因力量過于懸殊,量終未能到勝。諸葛亮積勞成疾,于234年病死于五丈原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話。杜甫有詩“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王安石(1021──1086年)

字介甫,號半山,撫明臨川人。22歲中進士。早年在地方任職時就注意改革吏治。興修水利,減輕農民負擔。1059年上萬言書,主張變法。他認為變法的先決條件是選拔人才;國家財政困難,主要不是因為官多傣祿多,而應從增加社會財富入手,以發展生產作為理財的前擔。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受到重用。由江寧知府召為翰林學士。他在神宗支持下,主持變法。變法以理財為中凡,目的是實現富國強兵,內容大致為理財、強兵、育才三個方面。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對人民的掠奪,因此遭到他們的反對。他曾于1074年和1076年兩次被迫辭去宰相職務。1085年神宗一死,新法就被全部廢除。第二年王安石也死去。后被封為荊國公。王安石變法雖然不能根本解決當時的社會矛盾,但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緩和了階級矛盾,增加了國庫收入。列寧稱他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不僅是政治家,還是思想家、文學家。

鄧世昌(1849──1894年)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年畢業于福州船政學堂,善長測量,駕駛,精能英文。畢業后曾在四海服役,任管駕。后被李鴻章調入北洋海軍。1880年隨丁汝昌赴英購鐵甲艦。1887年8月奉命再度赴英、德驗收致遠、靖遠、經遠、濟遠四艦。次年任政遠船管帶。他治軍嚴格,賞罰分明,愛護士卒,并苦心鉆研技術,訓練水師,深得廣大士兵愛戴。1894年在黃海海戰中,率政遠船沖鋒在前,陷于敵艦包圍。在彈盡艦傷之時,他仍鼓勵士兵沉著應戰,下令向日軍旗艦吉野號猛沖,準備與之同歸于盡,但不幸被日軍魚雷擊中,鍋爐爆炸,他與全艦200余名官兵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