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無豕,不成家
豬是十二生肖之末,是十二地支末位的亥。豬古時稱豕。
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與馬、牛、羊、雞、犬并稱“六畜”,為六畜之首。豬自古與人類關系密切,從原始父系氏族社會到近代,豬一直是人們夸耀財富的標志。漢字“家”古時的寫法是人字形的屋頂下一個“豕”字,即屋里有豕方可為家。“家”的字形說明了人與豬的關系和生活狀態。從古至今,人們總是把豬養在離自己臥室最近的地方,甚至同在一個屋頂下,以便于照料。后來因規模飼養和考慮到衛生問題,人與豬才拉開距離。
豬馴化的歷史很長,早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人們就開始把野豬馴化成家豬。浙江余姚縣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有造型生動的陶豬。這頭陶豬腹部下垂至地,頭肥大,拱嘴,作挪動身軀狀,憨笨之狀可掬,已接近今天的家養肥豬了。可見中國人馴化豬的歷史少說也有7000年了。
1991年,美國考古學家N?羅森伯格(Rosenberg)率領一支考古隊在土耳其東南部的一個高地村莊哈蘭?塞米(Hallancemi),發現了大量10000年至10400年前的豬骨,這些豬的臼齒明顯縮小,說明已完成了野豬向家豬的轉化,該發現在考古界引起了震動,因為農業起源的傳統理論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此前學者普遍認為,羊是人類最早馴化并供食用的動物,然而哈蘭?塞米的發現顛復了這一觀點,豬才是人類最早馴化并供食用的動物。而且,有些考古學家認為,農業發展序列不總是從定居--種植谷物--飼養家畜,哈蘭?塞米的發現將序列顛倒為飼養家畜--定居--種植谷物。
龍有神,豬亦靈
把龍與豬相提并論,似乎有點荒誕:一為神靈,挾雷電云火巡行于天,卷驚濤駭浪翻騰于海,形象雄奇瑰麗;一為俗物,只知拱食于地,酣睡于泥,體態猥瑣呆蠢。二者之差,豈止天上地下!
但是遠古先民對豬的評價比我們高得多!遼河流域出土的一批5000年前紅山文化時期的龍形玉和有關的獸形玉,說明了豬在古人心目中不低的地位。
獸形玉的頭部,有明顯的豬的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墨綠色玉龍,高26厘米,龍身彎曲如C字,其鼻端截平,兩個圓鼻孔,簡直與豬吻一模一樣。頸脊長鬣揚起,足有21厘米之長,分明是豬鬃的藝術化。古書《禮記?曲禮》曰:“豕曰剛鬣。”由此可知古人把長鬣視為豬的主要特征。《西游記》中豬八戒皈依佛門之前名曰“豬剛鬣”,是有說道的。考古學者孫守道等人提出,龍首形象的形成,最初可能與豬有關。
1985年出土于內蒙古敖漢旗的小山遺址的一個陶瑞獸尊,更為這一觀點添一佐證。此尊中腹有三個動物紋飾,其中有豬首龍身動物,這豬顯然是野豬,獠牙暴突,煞是威風。
龍崇拜的起源,一向眾說紛紜,龍形脫胎于大型動物,似是多數人的意見。龍崇拜自古以來,就是與農業豐歉有關的天崇拜聯系在一起的。而原始祭祀活動中,豬是最常用的祭祀品。豬之性能水,古人視為“水畜”。須知豬八戒在天上當“天篷元帥”時,也是統率水軍的。祈天時求雨或防澇的祭祀活動中,“水畜”應該是溝通人神的最理想的信物了。祈來祈去,難免沾點“仙氣”,甚至有了豬為雷電之神的傳說,這就和龍神更接近了。
生活在東北的女真人,上古時期與豬有密切的關系。當時他們的畜群里沒有牛、羊,也不知道騎馬,他們吃的是豬肉,穿的是豬皮裘,婦女用野豬為飾物,巫師以豬肉為供物。冬天太冷,他們就用豬膏涂身抵御風寒。可見他們與豬的關系密切到了何種地步。
生活在遼河流域的契丹人的民族起源神話中也說到:“在遙遠的年代,契丹有一位首領,頭戴野豬頭,身披野豬皮,隹在穹廬中,無事不出廬。后來妻子把他的豬皮藏起來,他就從此隱沒無蹤了……”這個人就是契丹始祖。估計契丹人曾自認是野豬的后裔,有過豬圖騰崇拜。而契丹人的發祥地,恰在古紅山文化的文化地理圈內。
說龍起源于豬,讓人難以接受,原因是豬懶且臟。其實,動物學家已證明,此乃偏見。豬并不蠢,有時甚至可以代替狗去執行緝毒、追蹤的任務。豬喜歡在泥里打滾,不是愛臟,而是天性喜水,以此排汗散熱罷了。只是人們沒有像對待寵犬那樣經常洗刷它,它只好自己泥里水里圖個涼快。如果你把它刷洗干凈,就會發現豬并不算討厭,模樣還有幾分卡通。用狗鏈牽著溜彎,也別有一番樂趣。據說西方有些人在發起“寵豬運動”,大有為豬恢復名譽之意。
作家王小波的遺作《一頭特立獨行的豬》記錄了他在農村插隊時飼養過的一頭豬。這頭豬敏捷且聰明,知青們都把它當作寵兒,把最好的飼料先喂它而不顧其它豬的哭嚎抗議。。王小波對它不止是喜歡,甚至不顧自己虛長十幾歲而尊之為“豬兄”。“豬兄”會模仿各種聲音,汽車聲、拖拉機響都可亂真,后來學會了汽笛叫。生產隊是以附近糖廠的換班汽笛聲為收工信號的,豬兄的“模仿秀”便出了亂子。領導定其為“破壞春耕”,安排了兩隊人馬圍捕,居然還是被它狡猾地逃脫。
日本雜志《FOCUS》曾報道一頭會站立起來摁門鈴的大豬,可惜只見到圖片未見到原文,估計這頭豬的聰明事跡不僅限于摁摁門鈴。北京電視臺曾報道過一頭小豬,它的主人做了一輛小車,坐在上面,讓它拉車。小豬就經常拉著主人一邊尖叫,一邊在小區里狂奔,見者無不又笑又驚奇。小豬拉車的場景讓人生出幾分疑惑:豬的力量和智商似乎都能勝任引車馱物的工作,為什麽以前的人只對它的肉感興趣呢?2006年年初,莫斯科舉辦小豬奧運會,參賽小豬一律為出生三個月以內的豬仔。小豬們在田徑、游泳等項目中各顯神通,讓它們的主人樂不可支。全世界的電視觀眾也興致盎然地收看了比賽實況錄像的精彩片斷。獲得各項冠軍的小豬,除掛上金牌外,還獲得免進烤箱的特權。人們在忍俊不禁之余,可能會生出幾分憤慨:誰給豬下了蠢的結論?
至于山林中的野豬,更不給人蠢的感覺,而且頗有幾分威風。就是百獸之王的老虎,對之也是退避三舍。《動物世界》中曾有野豬為保衛自己子女而攻擊獵豹的場面,堪稱驚心動魄。交鋒僅幾秒,獵豹就落荒而逃,險些為食喪身。獵人們曾給林中猛獸的氣力排過隊,說是“一豬二熊三老虎”,這實在是野豬的殊榮。孔子的弟子子路頭戴雞形冠,身佩公豬牙,就是取這兩種動物恃勇好斗之意。豬之龐大且兇猛,被原始先民混同于龍,實在也不足為怪。
帝王尊,延及豬
帝王之尊,貴不可言,但貴到極點,也不能自選生肖。于是有些帝王便與豬有了一層擺脫不了的干系,而另一些人雖非生肖屬豬,卻也與豬有緣。
漢武帝劉徹未生時,其父漢景帝夢見一只紅色的豬從云端直下崇芳閣,景帝醒來見紅氣如霞遮窗蔽戶,于是改崇芳閣為猗蘭殿,后來武帝即降生于此殿。若按迷信說法,武帝當為天上赤豬轉世,雖然他并不肖豬。
《祿山事跡》曾說過,安祿山有一次夜宴醉臥,化成一頭大豬而龍首,左右急報唐明皇,唐明皇說:“豬龍而已,不會有什麽作為的。”然而后來的安史之亂卻動搖了唐王朝的根基,唐明皇落得個出逃長安的下場,還保不住寵妃楊玉環的性命,眼瞧著絕代佳人魂斷馬嵬坡。這龍頭的豬雖然沒坐上金鑾殿,其破壞力也夠可怕的了。
元王朝被朱元璋(1328-1398)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沖擊得搖搖欲墜,元順帝(1320-1370)驚恐萬分,從恐朱發展到恐豬。做惡夢見大豬,立即下令禁止百姓畜豬。結果禁豬并不能挽救元王朝的命運,及至大兵壓臨城下,只能且嘆且泣,開北門遁逃。于是有人附會說,豬者朱也,此乃上天的明示。
明武宗朱厚照生于1491年,其年干支辛亥,是豬年。他想禁止養豬,一因本命肖豬,二因朱姓諧音,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下詔,禁養豬并不準易賣宰殺,違者罪及家小,永遠流放極邊。有大臣直諫,武宗置之不理。直到清明祭禮時找不到豬,禮部官員多方進言,朱厚照才不得不廢除禁令。帝王之尊,延及畜類,此為宋徽宗禁殺狗之后的又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