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藍痣:常長在臀部,足背,手背及面部色素自棕色到藍色界限分明,成圓狀或卵圓狀大小約在數毫米內,很少超過1.5cm.5、幼年型痣,是一種孩期常見的痣,臨床上屬良性,但有惡變可能。
2、蒙古斑:這種胎記平坦、光滑,一出生時就有,常見于臀部或腰部。它們多為淡藍色,也可能是藍灰色、藍黑色。這種胎記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在黃色人種中很常見,通常在學齡前會逐漸消失。
3、交界痣:臨床表現為痣平坦,邊緣境界不甚清晰,表面光滑無毛發。一般可見身體任何部位,但好發于手掌、足趾或移行上皮部位。交界痣的痣細胞具有增生活躍的特性,有轉變為惡性黑瘤的可能。表面一般光滑,或稍高于表面,一般均無毛發生長,前面,自淡棕,棕,青灰到藍色,好發于足掌,手掌,生殖器及陰等部位,這種痣有惡性的取向,故在手掌,腳掌等部位者應當及早進行預防性的親切除。
4、海綿狀血管瘤:它就像充滿了血的淺藍色海綿組織。通常出現在頭部或頸部的皮下,如果長得比較深,上面覆蓋的皮膚看起來就沒什么異樣,并在青春期前會消失。
5、黏膜的痣:口腔黏膜、結膜、陰道、包皮翻出來那部份的黑痣。除痣之前也要注意,比如一些有疤痕體質的人,因為傷口不會正常增生,很容易生成肥厚性疤痕,所以在除痣之前,應先告知醫生,免得更難看的。
6、咖啡牛奶斑:它的顏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這種胎記多為橢圓形,多出現在軀干、臀部和腿部。它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顏色變深,一般不會帶來健康問題。如果同時出現好幾個比硬幣還大的胎記,就很可能與神經纖維瘤有關,要馬上咨詢醫生。
7、先天高危險的痣:嬰兒一出生就看得到的痣叫先天痣,先天痣不多,根據統計,1%的新生兒有痣,并非所有先天痣都是一生出來就有危險,大小是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愈大的痣,將來變惡性的機率較大,因此醫師建議應及早切除。
8、黑痣:來源于神經外胚葉,位于真皮內,又叫皮內痣,被認為是良性的;也有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處,叫作交界痣,有可能惡變成惡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極度惡性的,由制造黑色素的細胞組成,約60%是由痣轉化而來。據統計,大約5 0萬個痣中有一個可能發展成惡性黑色素瘤。黑痣大小不一,表面平坦或高出于皮膚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毛,全身各處都可發生;好發于下肢,其次是頭、頸、上肢、眼、指甲下面和陰唇等處。
9、先天性痣:約1%的新生兒會長這種痣。它的形狀不規整,小的直徑為2厘米左右,大的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這類痣有可能發展為皮膚癌,如果面積較大就應該進行治療。
10、不典型變化的痣:外觀不典型的痣可能變惡性,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均勻、邊緣不平整或不規則、界線不明、左右不對稱、在統計上直徑大于5毫米。
11、暗紅色斑(葡萄酒色斑):剛出生時,這種紅斑是桃紅色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的顏色會越來越深,變成淡紫色。多出現在面部和頸部,且面積比較大,暗紅色斑是由毛細血管擴張引發,多數會變得越來越大,如果長在眼瞼上會增加患青光眼的風險。需要進行治療。
12、指甲溝的痣:甲溝與指甲下方皮膚相連,可能會長到指甲下面,被指甲擋住,不容易看出變化,而且長在肢端。惡性的機率較大。
13、單一的痣突然快速變化:如果是全身的痣因為荷爾蒙的變化而同時變化,較無疑慮,如果是單一的痣突然快速變化,就值得注意。
14、長在特殊部位的痣:如長在肢端的痣,必須注意觀察,因為這些地方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變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較大。
15、草莓樣血管瘤(毛細血管瘤):這種胎記通常出現在臉部、頭皮、背部或胸部,多為紅色或紫色。草莓樣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數周形成,可能不突出于皮膚,也可能稍稍高出皮膚的草莓狀柔軟腫塊。雖然不會消失,但對健康沒有影響。
16、皮內痣:成年人最常見的一類色素痣,生長緩慢,性激素對其刺激作用較強,往往青春期增大,變黑。是最常見的一種,表面平坦或稍高出,常有毛發生長,色自正常到深色,有的成帶蒂狀,或疣狀,是一種良性痣,一般可任其自然存在,不需要處理,亦可手術親切除。
17、橙紅色斑(或鮭魚紅斑):約1/3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這種胎記。它是一種小的、淡紅色的斑塊,通常平鋪在皮膚上。多出現在后脖頸上、兩眼中間、前額以及眼瞼上。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多數會逐漸消失。
18、混合痣:外觀類似交界痣,有時可有毛發長出。混合痣的病理變化有交界痣和皮內痣兩者的特點,較易惡性變化。這是皮內痣和交界痣,大部分不高于表面,成圓形或卵圓形,大小不規則。有的或無毛發,色素從深到較少由于它沒有標準形態,因此在臨床診斷上較為困難,往往需在手術后經病理檢查后方可得到正確診斷。
19、黃痣:多見于女性,好發于臀部、手背、足背,通常為黃色的增厚片塊,有時可為圓錐形,相當堅實的結節,莖底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常持久不變,很少惡變,一般不需治療。若黃痣惡變,應手術切除。
以上就是痣分幾種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紫微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