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推背60詳解 推背圖第二十五象戊子

解夢佬 2 0

對于未來的好奇,無論是哪個時代都一直存在。畢竟如果能預知未來,那就相當于是神了。自古以來,有很多著作都對未來的預測。而咱們今天要說的推背圖,就是準確度最高的預言奇書了。那麼,按照相術的說法,推背圖第二十五象戊子是預言那段歷史呢?一起來瞧瞧看吧!


推背圖第二十五象:戊子

【讖曰】

北帝南臣一兀自立

斡離河水燕巢捕'麥戈'

【頌曰】

鼎足爭雄事本奇一狼二鼠判須臾

北關鎖鑰雖牢固子子孫孫五五宜


推背圖白話詳解

1、解讖

【北帝南臣】:蒙古忽必烈在北方稱帝,建立元朝,南方漢人稱臣。

【一兀自立】:“一兀”為“元”,指忽必烈改蒙古為元,建立元朝。

【斡離河水 燕巢捕“麥戈”】(陳曦試解)

“麥戈”:這個古字已失傳,故從句意破解。本句似指離開了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 ——會盟建國之后,就開始了四外的劫掠擴張,象捕燕巢一樣。

“斡離河”:斡:音握,指斡難河,1206年,斡難河源頭舉行庫里臺選汗大會,鐵木真被推選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

本句并非對“斡難河”的名稱預言有失誤,而是刻意做些微改動以掩飾天機。正如第5象用“金環”喻指(楊)玉環。唯恐天機盡泄,讓當世人看破,這是預言之道。

“燕巢捕”:似喻蒙元攻滅他國,象捕燕巢一樣容易,戰術也是象捕燕巢一樣合圍攻伐。捕、端燕巢至少要從兩邊下手,成吉思汗確立的“大迂回”戰術,就是先不直接正面作戰,而是通過遠距離快速包抄迂回,分進合擊來擊垮對手。

2、解頌

【鼎足爭雄事本奇】

“鼎足爭雄”:蒙古、西夏、金國三國,如鼎的三足,鼎力“爭雄”。“事本奇”:局勢出乎意料。弱小蒙古崛起,后來居上堪稱奇。

【一狼二鼠判須臾】:指三國爭雄很快見了分曉,蒙古迅速滅了夏和金國。

“一狼”:指蒙古。“二鼠”指西夏、金。“須臾”:很快。

【北關鎖鑰雖牢固 子子孫孫五五宜】

雖然北國蒙古軍事強大,但是忽必烈建元朝后,只能傳十帝。“鎖鑰”:軍事要塞。此為借代用法,指元的軍事力量。“五五”:十。

3.陳曦解圖

本圖四層含義,前兩層意已基本由金圣嘆解出。

其一:斧頭為“鐵”,柄為“木”,斧頭背很特別,兵器、工具中的斧頭背沒有圖中這麼平整的——形似鐵砧,“砧”、“真”同音,故這里喻建立大蒙古國的“鐵木真”,他的孫子忽必烈建元后謚他為元太祖。

其二:柄為10節,喻忽必烈建元朝后,傳10帝。

其三:以“斧”預示,而不用別的兵器,是借成語“伐性之斧”,喻蒙元征伐過多。“伐性之斧”出自《呂氏春秋.本性》。這把斧的“鐵頭”,代表著蒙古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五位大汗。忽必烈滅南宋時,蒙元已經至少滅亡、征//服了66個國家。成吉思汗共滅了40個國家。

其四:為何以10節斧柄,比喻忽必烈以后的皇帝?因為忽必烈以后的元朝皇帝,和“斧的鐵頭”不一樣,他們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也很少征伐外國。

忽必烈是從蒙古大汗到中國皇帝的轉折。忽必烈推行漢法,導致了后來蒙古四大汗國與他實質上的分**裂。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元”,是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盡管元朝在一些形式上抵御漢化,但實質上,在“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被漢化是不可抗拒的。


第二十五象講的是什麼:元朝國運

《推背圖》本象把蒙元喻為“狼”。自鐵木真建國開始,大蒙古國就成了一部戰爭機器……鐵木真一生使大蒙古國的疆域擴張到約3000萬平方公里,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印度洋的波斯灣。元朝時進一步擴大,雖然四大汗國各自為政,但形式上,依然尊大元皇帝為“共主”。

正視這段歷史,不難發現: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于她悠久深邃的文化——我們祖先博大的胸懷和先進的文明同化了蒙古,使這個古老的民族第一次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使大元也溶入了中華歷史文化之中。

回過頭來,再看看《推背圖》這一象,在中國的歷史上給予鐵木真的大蒙古國一個“狼”的預示,給蒙元一個“伐性之斧”的比喻,給元太祖鐵木真一個斧頭的畫謎,給元朝繼任者10段圓木的象征,都是恰如其分。

以上就是解夢佬算命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推背60詳解 推背圖第二十五象戊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相術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