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老而不死是為賊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忠孝是被無限放大的道德操守,特別是孝字,幾乎成為中國人為人立命的基本要求,一個不孝之人無論在哪里都是抬不起頭的。
然則,相學中有提到,老人的表現會有對后代產生一些影響,特別是老父須下生出黃色,黑色,已滿頭白發的老人生出黑發,快掉光牙齒的老人生出新齒,則都是對后代不利,如老來發旺,后代還會遭遇大的變故。
在論語之中也有言:《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小的時候不講孝悌,成年了又沒有任何作為,到了老年拖著殘軀死不了,就如同賊一樣的害人蟲。
孔子這一說法不僅包含了古代的歷史,還有他自身的見解,因為古代生產低下,青壯年主要做兩件事,勞動和生子,特別在食品不足的情況下,要負擔已經無法下地的老人,還要負擔剛出生未成年的孩子。所以勞動力就會受到影響,以至于家境漸差,如果青年在沒有足夠的食品保障下累病累死,全家就得去乞討了。
所以孔子特別強調,你這個人一來從小不孝就沒有社會的認同,中年不拼搏就沒有給后人立下榜樣和家產,老來后代什么情況就不多說了,還形成一種拖累,就叫害人蟲了。
實際上現代社會對食品的需求絕大多數都能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也豐富了,這句話的本意是講,人生少年要孝悌,人生要有目標,要有能對子女表率的作用,如果這些做不到到老來更是一無是處。
但相學中提到的情況作何解釋呢?現實中還沒有真正驗證過,但是子女出現的運勢情況會在父母的面相中有所體現,這種理論存在,但資料相對較少,但凡是老人生出新發新牙,也就是說本應衰退卻反旺的情況,其后代運勢平平,甚至運勢差的時候比平時更倒霉。
其實這個與對老人盡孝是兩回事,因為盡孝不僅是一種對祖上的關愛,也是一種對后人和社會的表率,老人出現于后代不利的特點,那只是后代自身情況的影響反饋,與老人實不相關。
本文為什么老而不死是為賊為紫微府原創首發,歡迎轉載但是請注明來源!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