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面相經典:面相學名詞集解二

解夢佬 5 0

頭相
頭部的形相。相學認為,頭為五臟之主,百體之宗,頭的形相與人一生命運的關系極大。《神相全編·相頭》:頭者,身之尊,百骸之長,都陽之會,五行之宗,居高而圓,象天之德也。清陳釗《相理衡真》:頭骨短圓,福祿綿綿。巨鱉入腦,尚書到老。中頭四方,富貴吉昌。燕頷虎頭,威鎮九州。耳聳頭圓,萬頃田園。頭皮寬厚,富貴現在。 額尖頭大,夫妻必礙。頭小頸長,貧乏異常。蛇頭屈曲,糟糠不足。男子頭尖,福祿不全。鼠目獐頭,富貴難求。蛇頭平薄,財物寥落。頭大好古,頭小愚魯。額如雞卵;庸俗之黨。頭大無角,腹大無橐,不是農夫,必是屠割。古代典籍中有不少關于頭相定人一生榮枯的記載。漢班固等《東觀漢記》載:班超與人同求相,相者謂超曰:皆無富貴之相,唯汝當封萬里之外。超問其由,相者指其頭以告:燕頷虎頭,正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后班超出使西域,果以功封定遠侯。《瑞桂堂瑕錄》云:蘇東坡自謫海南歸,人有問其遷謫辛苦者,坡答曰:‘此乃骨相所招。少時人京師,有相者云:一雙學士眼,半個配軍頭,異日文章雖當知名,然有遷徙不測之禍,今日悉符其語’。配軍頭為相法中不吉之頭相,故蘇翁謂己遭貶皆源于此。

發相
指頭發的形相。古代相學認為,發者,血之余也,鬢發細密則血氣實盈,粗疏則血氣浮薄,滋潤則血氣旺,干燥則血氣弱。因此,發相優劣關乎人一生的窮通禍福。宋周密《癸辛雜識》:文時學者為秘書郎,有金鉤相士……云:‘末座一少年最不佳,官雖至穹,然當受極刑。’叩其保以知之,云:‘頂發拳發,此受刑之相也’。可見古代相士十分重視以發相來斷人命祿。《神相鐵關刀》曰:發宜軟宜疏宜黑,得此則為富貴福壽。忌硬忌粗忌黃,得此則為夭折貧寒。發粗而硬,男女多克。發軟如絲,夫妻恩愛。發黃多貧賤。發焦者多貧寒,老尤困頓。孩提發密,性多頑。男女發低,運氣蹇。發落過早,要防命短,亦慮財空。發卷刑傷多見。發亂散發走他鄉。宋曾糙《高齋漫錄》還提出智慧觀其皮毛的說法,《照膽經》亦云:肌膚細膩毛發柔澤者多智慧。即是說,發相的優劣,不僅關涉人的命運休咎,同時還關涉人的智慧榮衰。

額相
額在相學中別稱南岳、天府、高廣部學堂、火星等,又為面三停之上停所在,包括決定面相貴賤的天庭、天倉、天中、中正、日角、月角、驛馬等重要部位。相學認為,頭為君,額為臣,明君離不開賢臣的輔佐,因此,額相便具有分一面之貴賤,辨三輔之榮辱的重要意義,故而有欲察人倫先從額相的說法。陳永正《中國方術大辭典·相術·額相》引《神異賦》曰:額方而闊,初主榮華;骨有削偏,早年偃蹇。即是說,額相最能反映一個人早年的運氣,如果額相好,預示早年發達,反之命途坎坷,早年艱辛。相學又認為,額相同時也關涉人一生的榮辱興衰。古之論額,以高聳寬闊為佳相。《神相全編》云:頭小而窄,至老孤死。額大面方,至老吉昌。額角高聳,職位崇重。天中豐隆,仕宦有功。額闊面廣,貴居人上。額方峻起,吉無不利。額瑩無暇,一世榮華。《舊唐書·唐儉傳》載:儉與唐高祖李淵龍潛有舊,高祖嘗召訪之。儉日:明公(李淵)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屬望,非在今朝。龍庭,即指天庭隆起。《后漢書·李固傳》亦云: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鼎角,額骨高聳之謂。可見天庭隆起、額骨高聳皆為上佳之額相。

印堂相
印堂,在兩眉中間,相學所謂十三部位之一。又名闕庭、命宮、福堂、紫氣星、官祿宮、光大部學堂。相學家常以印堂的形相附會人事,測斷吉兇。一般以印堂開闊明潤為佳相,低陷狹窄為厄相。唐趙蕤《長短經察相》謂:天中豐隆,印堂端正者,六品之侯也。《神相水鏡集》則進一步指出:印堂闊,天庭廣,日月角開,眉目得其舒展,兩顴得其有印。天庭高爽,印堂平闊,土星(鼻)直貫天中,蘭庭(鼻翼)準頭朝拱,可掌八方之印綬。印堂傾陷,額角尖塌,眉頭交鎖,腮短少髯,定主多業多破,常憂常慮。印堂側而山根斷,魚尾(眼角)低而倉庫陷,妻子難為。印堂寬廣,兩目秀長,定應功名顯達。印闊顴開,可得呼聚喝散之權柄。印堂圓滿,早有騰升。印堂大忌紋沖痣破,主一生刑傷破敗無休。印堂又為紫氣星,一身氣色之聚處,福堂、印堂、準頭三光氣運明亮,定主名利兩通。

眉相
眉毛之相。兩眉在相學中別稱羅喉星(左眉)、計都星(右眉)、保壽官、兄弟宮等。《神相全編·論眉:夫眉者,為兩目之華蓋,一面之表儀,主賢愚之辨。眉欲細平而闊,清秀而長,性乃聰明;若夫粗而濃、逆而亂、短而蹙者,性又愚頑也。眉過眼者富貴,短不覆眼者乏財,壓眼者窘迫,挑昂者氣剛,卓堅者性豪,尾垂者性懦,尾短散者孤貧,眉頭交者貧夭,眉棱骨起者強悍,眉高居額中者大貴,眉中生白毫者多壽,眉薄如無者多狡佞。可見相學把眉作為一個人賢愚、貴賤、壽夭的表征。《隋書·來和傳》載: 煬帝在藩時,好學,善屬文,深沉嚴重,朝野屬望,高祖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和曰:‘晉王(煬帝)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舊唐書·袁天綱傳》亦載:唐太宗密令天綱為中書侍郎岑文本看相,袁看后復帝:學堂瑩夷,眉過目,故文章振天下。古代相書還根據眉毛的形相將其分為輕清眉、尖刀眉、鬼眉等二十多種類型,并作了詳盡的圖解與分析。如輕清眉,即有詩贊曰:眉秀輕清尾不枯,青云有路輔皇都。雁行三五成行序,且看聲馳在宦途。即是說,相學認為生有輕清眉的人官運亨通,兄弟間亦能和睦相處。

目相
眼睛的形相。南唐宋齊邱《玉管照神局》:天地之大,托日月以為光,眼乃人一身之日月也……寐則神處于心,寤則神依于眼,是眼為神游息之宮。此外,在相學中,雙目還是五星六曜中的太陽和太陰,瀆中的河瀆,四學堂中的官學堂,八學堂中的明秀部學堂,五官中的監察官,又是十二宮中的田室宮所居之處。這就決定了目相與人命運的關系極大,故有所謂三亭九侯定于一尺之面,愚智勇怯 形于一寸目的說法。宋王侄《默記》載:杜祁公為相時,曾夜召滕元發,元發善相,觀杜形貌,暗自詫異:此人骨相貧寒,豈宰相之狀也!杜公命左右秉燭,手展書觀之。元發在旁,見杜公眼有黑光徑射紙上,立悟,嘆曰:杜公之相貴在眼有黑光!古代相學認為目相優劣關涉人一生命運的各個方面。一般以眼神藏而不露,黑白分明,瞳仁端正,光彩照人者為佳相;目秀長而光潤,預示將來富貴; 目黑如點漆,表明生性聰明;眼睛短小,主下賤愚蠢;眼神不露,灼然有光,顯示運氣正佳;目光昏濁而偏怒,為心術不正之人;眼細而深,主人長壽又稟性奸邪。古代相學還根據眼睛的形相特點將其分為龍眼、牛眼、丹鳳眼等幾十種類型,各有具體的命理之說。古代典籍中關于目相的記載頗多。如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即載:慶歷中,河北道士賈眾妙善相,以為曾魯公脊骨如龍,王荊公目睛如龍,蓋能得龍之一體者,俱貴。《晉書·陳訓傳》亦載:時甘卓為歷陽太守,訓私謂所親曰:‘甘侯……目有赤脈自外而人,不出十年,必以兵死。

鼻相
相學認為鼻為一面之表,其形相優劣與人的氣質、性情、福壽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因而在相學中鼻被賦予眾多的名稱及十分復雜的命理意義。鼻在五官中為審辨官。十二宮中為財帛宮,五星中為土星,五岳中為中岳, 三主、三柱關系中為中主和梁柱,天、地、人三才關系中代表人,五行關系中屬土。同時,在相學中鼻還主管四十一歲至五十歲這一年齡階段的命祿,系人之一生成敗之所在。《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隆準,即鼻梁高聳,史家以之為貴相的表征。歷代相學對鼻的命理要義說法頗多,清代相學家陳釗《相理衡真》對各種說法作了較全面的概括,其曰: 鼻似截筒,衣食豐隆。鼻如懸膽,家財巨萬。鼻準圓紅,不受貧窮。鼻聳天庭,四海馳名。鼻高洪直,富貴無極。鼻如縮囊,到老吉昌。鼻如獅子,聰明達士。鼻高而昂,仕宦榮昌。鼻上光澤,富貴盈宅。鼻頭短小,一生貧天。鼻直而厚,王子諸侯。鼻若廣長,必多伎倆。鼻梁不正,中年遭困。鼻梁無骨,必然夭沒。露肯鼻薄,一生漂泊。古代相學還從形象上將鼻分為龍鼻、虎鼻、懸膽鼻等二十多種類型,對各自的命理要義都有詳盡的分析。

耳相
耳在相學中別稱采聽官、江瀆、金星(左耳)、木星(右耳)、壽星、聰明部學堂等。南唐宋齊邱《玉管照神局》云:耳主聰,貫腦而通腎,為心之司,腎之候,故腎氣實則清而聰,腎氣虛則昏而濁,所以主 聲譽與心行也。據傳,唐代相士袁天綱曾言名將馬周耳相有缺,不當長壽。后來馬周果然早夭于羈旅之中。北宋蘇軾《東坡志林》載:歐陽文忠公嘗言:’少時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滿天卞;唇不著齒,無事得謗。其言頗驗‘。皆言耳相優劣,關乎人的智愚壽夭與休咎榮辱。古代相學中關于耳相的命理之說頗為細密,清陳釗《相理衡真》對之有較全面的總結,其曰: 耳如提起,名播入耳。兩耳垂肩,貴不可言。耳聳相朝,富貴官高。耳薄無輪,祖業難存。耳白過面,名滿天下。棋子之耳,成家立計。耳有垂珠,衣食有余。耳門廣闊,聰明豁達。耳有成骨,壽命不促。 耳高于目,食受師祿。高眉一寸,永不貧困。耳高輪廓,亦生安樂。耳有刀環,五品官高。耳門垂厚,富貴長久。耳有毫毛,富貴壽高,為人安樂,災難不遭。耳門寬大,富壽久耐;光明潤澤,財源不絕。耳堅如木,到老不哭。兩耳朝口,衣祿不少。輪廓相成,有利有名。耳薄如紙,夭死無疑。耳薄向前,賣盡田園。兩耳張風,賣田祖宗。反而偏側,居無屋宇。耳反無輪,祖業如塵。輪廓桃紅,性最玲瓏。耳薄無根,必夭天年。塵粗黑焦貧薄愚魯。耳黑飛花,離祖破家。耳下骨圓,剩有余錢。耳門窄小,命短食少。 耳竅容針,家無一金。耳門如墨,二十之客。兩耳帖肉,富貴自足。

口相
古代醫學認為,口為脾之竅,心之外戶,從一個人的口唇與口腔可以測定其身體病理情況。相學則認為,口為言語之門,飲食之具,萬物造化所關,觀察口相,可以預測人的窮通榮辱。在不同的相學體系中,口有多種代稱。 五官說稱口為出納官, 四瀆說稱口為淮瀆,五星說稱口為水星。對口的命理要義,清陳釗《相理衡真》作了集中的概括: 口如潑砂,食祿榮華。口如抹丹,不受饑寒。口如紅殊,富貴相宜。口如中唇,必是賢人,非特口德,又且性純。口如角弓,位至三公。口紫而方,廣置田莊。口角不張,缺乏儲糧。口不見唇,主有兵權。口大容拳,位置公侯。口垂兩角,衣食消縮。口角高低,奸詐便宜。口尖如簍,與乞為鄰。口如縮囊,饑餓無糧,縱然有子,必主別房。口如縮螺,常樂獨歌。口邊紫色,貪財妨害。口如撮聚,破產飄蓬。口不見齒,老亦成立。口唇亂紋,一世孤單。口如吹火,到老獨坐。口上生紋,有約無成。輕薄口唇,慣說他人。口闊又豐,食祿萬鐘。口角向上彎,終身不怕難。相學還根據口的不同形相將其分為方口、龍口、四字口等十多種類型,并對各自不同的命理意義作了詳盡的圖解與分析。如對四字口,就有詩贊曰:口如四字兩頭齊,不仰不垂也不低。顯耀功名觀上國,為官惠養樂群黎。就是說,生有四字口者,一生能建功立業,撫國安民,享受榮華。

唇相
口唇之相。口唇在相學中別稱覆載,上唇為金覆,下唇為金載。相學認為:唇者,口之城郭,舌之門戶,一開一合,榮唇之所系也。察人唇相可以推斷人的命祿休咎。據傳歐陽修少年時就有人給他看過相,說他耳白于面,名滿天下;唇不著齒,無事得謗。后來歐陽修果然位及宰輔,并以文章譽滿天下,也最終遭謗而辭相。關于唇相的命理要旨,張榮華《中國古代民間方術》引《神相水鏡集》:欲端厚,不欲尖薄。欲紅潤,不欲白黑。上下唇相當,為人寬厚,上下俱厚,忠信而集文章。上下俱薄,妄言而劣。上唇長而厚,主命長。下唇長而薄,主貪食。龍唇者富貴,羊唇者貧賤,唇尖撮。者窮死,唇墜下者孤寒。唇若綻血無紋,為人自滿不謙。唇若周圍有棱利者,忠信。唇含丹者貴而多富。青而灰黑者多病而夭。唇色杏紅,不求自豐。唇如雞肝,久病少痊。《神相全編》亦云:上唇薄者,言語狡詐。下唇薄者,貧賤運差。上下俱厚者,忠信之人。兩唇上下不相復者,貧寒偷盜。上下兩相稱者,言語正直。

齒相
牙齒之相。《麻衣相法》稱:構物之精華,作一口之鋒刃,運化萬物以頤六腑者,齒也。就是說,人靠牙齒來消化食物以供養六腑,因此牙齒的優劣也就與人的命運休咎息息相關。牙齒的命相,一般以大而密、長而直、多而白為佳相。具體而言,言不見齒、瑩白如玉主富貴吉祥;齒密而齊主清閑有福;齒密而長、大而方主職業無兇,可獲高官;齒如劍鋒、堅固光潔主長壽;唇不蓋齒,多有不測之禍;齒疏不齊,貧賤困頓;齒焦枯暗淡,遇禍而夭;齒早缺短壽。宋蘇軾《東坡志林》載,歐陽修年少時有相士謂其耳白于面,朝野聞名,唇不蓋齒,無事招嫌。后來果應相士之言,歐陽修官至相輔,又終遭謗而辭官。在四學堂、八學堂'’中,牙齒又被稱作忠信部學堂和內學堂。齒相的優劣還關涉到一個人的品性和才智。一般認為駢齒者睿智多才,齒雙生多排者狡橫多詐,齒黑枯而縫疏者貪鄙。據傳周武王和南唐李后主為駢齒之人,故而智力超 凡,前者以政績垂青史,后者以文才名天下。

舌相
舌頭的形相。相學認為,舌是口中鈴鐸,心之舟楫。舌相好壞,關乎人的貴賤休咎。金張行簡《人倫大統賦》曰: 惟舌者以短小薄鈍為下,以長大方利為先。清陳釗《相理衡真》亦明確指出: 舌至準頭,位必封侯。舌大而方,位至王公。舌上長理,王公可擬。舌小多紋,安樂不已。舌如朱紅,位至三公。舌長而薄,萬事虛耗。舌短唇長,晚年慌忙。舌薄而小,貧窮無了。舌小口大,言語捷快。舌頭粗大,饑餓無怪。舌小而短,貧賤所管。舌上黑子,必無終始。舌上繡紋,奴馬成群。舌大口小,言語不了。舌厚而長,仕宦吉昌。舌有交紋,貴氣凌云。舌無紋理,尋常之子。舌似紅蓮,廣積田園。未言舌見,多招人怨。還有相書認為從舌相可判斷人的賢愚品性。通常來說,舌長而紅,主人聰明;舌短而大,主人愚蠢;舌長而尖,主人生性狠毒;舌薄而小,主人陰險奸詐。

相面紋
觀察顏面的紋理以測斷福壽休咎。相學認為面部紋理出現的方式、形狀、部位與人的命運吉兇關系極大,因此歷代相士都十分重視相人面紋。《史記》中有兩則類似的記載。《絳侯周勃世家》所載:周勃為河南太守,《佞幸列傳》所載佞臣鄧通,頗受漢文帝寵信,然二人皆因面 紋不佳,有縱理人口,被相士斷言當貧餓死,后來悉應相士之言。古代文學作品中亦有此類描寫。如《金瓶梅》第二十九回:你行如擺柳,必主傷妻,魚尾多紋,終須勞碌。面部紋理的優劣,主要根據紋理所在部位及形狀而定,大抵以互不侵擾,有條不紊,色澤鮮亮者為佳,主吉運;交叉盤結、色澤慘淡、有黑氣沖出者為厄,主兇兆。《神相全編》一二《面上紋痕》對紋理優劣與命運的關系有具體的論述。其曰:額上有橫紋如‘川’字者壽。兩角紋屈曲斜者主刑。鼻上橫紋主克子。印堂紋直者主破相。腮下橫紋主惡死。項上有紋為項絳,主有壽。頷下無亂紋者吉。鼻準痕多者心毒,眼下有紋斜下者主刑。鼻側兩紋下延人唇者主餓死。掌中橫紋多者心無智。亂理人中子息難。舌紋縱橫身必貴,溫紅在掌福綿長。奸門亂理多淫蕩,魚尾修長老不停。

法令相
法令,指鼻翼兩側伸到嘴邊的紋理,別稱縱理、騰蛇、金縷、壽帶。相學認為此紋主號令之端肅,上能連接八部三臺之拱應,下能帶令地閣仙庫之歸朝,在面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人命碌關系極大。一般以顯順深長者為貴相,繃急不顯、纏曲不順者為厄相。古代相學特別強調法令不可鎖口人唇,若如此,即為餓死之相。相 書《神相木鏡集》和《神異賦》都摘引了騰蛇鎖唇,梁武帝餓死臺城的事例。后者并有注云: 媵蛇,即法令紋也,梁武帝亦有此紋。帝都建康,為侯景逼臺城,飲膳被裁損……遂殂。從相面紋引《史記》所載周勃、鄧通事亦可見法令紋對人一生命運的重大影響。

手相
手部之相。相學認為,手外通四肢,內接五臟,關乎一身之得失,故從手相的優劣可斷人壽夭、貴賤、賢愚。古代相學典籍中有關手相的論述很多,大都按手的部位分類而論,所示命理幾乎將人生意義及命運的主要項目全部包括進去。以手型而論,一般認為手的作用在于 執持和取舍,故以纖長者為性善好施,厚短者為性鄙好取;身小手大者福壽,身大手小者貧夭;手細軟者清貴,粗硬者下賤;手如雞爪者無智,似豬蹄者愚魯,手背露筋者艱辛;左手短者少文才,右手短者遜武略。指以纖長者為聰俊,短禿者為愚賤;厚而密者積高,硬而疏者破敗。手掌在相學中被視作整個宇宙的縮影,分為三才、八卦、五行諸位,且與天象、人事相應。其命理之說異常細密,其中又以掌紋之說為最,從手背紋到掌紋,指紋都有具體圖說。南唐宋齊邱《玉管照神局》有掌紋72格,每格之下附有詩文命訣,此圖問世后被歷代相士奉為法典,流傳甚廣。

手相術
相手的術數。這是一種古老的世界性文化現象和習俗,最早興起于約五千年前的古印度,后傳到波斯、埃及等地。手相術在古希臘也曾一度盛行,中世紀人們還利用手相術搜捕女巫,發現誰掌上有色斑,就說她與魔鬼訂有誓約。后來,手相術在西方幾經起落,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獲得空前發展。目前歐美諸國,研究手相極為時尚。中國古代手相術自成體系,大約與相面術同時產生于春秋時期。初為相肢,繼而相掌,后再相指、相紋,逐漸發展成為相學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分類相法。其命理之說繁復細密,幾乎將人生意義及命運的主要項目都包括在內。古代手相理論,一般都與中醫理論及陰陽五行、八卦的學說結合在一起,這就使之兼有診治疾病與預言命祿等多方面的功用。古代相學典籍中有關手相的內容異常豐富。漢代王充所著《骨骼篇》開始對手相有初步的論述,此后王符的《列相篇》,稱名老君紀于太白月波洞的《月波洞中記》、隋代來和的《相經》,對手相已有較深的研究。北宋時期陳搏的《紫微斗數》、《河洛理數》,托名麻衣道者的《麻衣相法》,明代托名袁珙的《柳莊相法》,清代陳釗的《相理衡真》等書,對手相的研究一直未中斷過。

掌八卦
手相術借《周易》中八卦之名指代手掌中的八個部位。各個 部位都有不同的命意之屬。其中以月丘下較高的地方為乾位,屬天門,代表父子關系,主父母的狀況及對子女的影響,地支屬戌亥,五行屬金;掌下部近腕處為坎位,屬海門,立根基,代表祖業遺產情況,地支屬子丑,五行屬木;金星丘中部為艮位,代表兄弟關系,主田宅、墳墓,地支屬丑寅,五行屬土;第一火星丘為震位,代表夫妻關系,主立身狀況,地支屬卯,五行屬木;木星丘及其與土星丘之間的部位為巽位,代表財帛狀況,職業好壞,地支屬辰己,五行屬木;土星丘與太陽丘之間為離位,代表權位的有無, 主功名官祿,地支屬午,五行屬火;太陽丘與水星丘之間為坤位,代表母子關系,主德福和兒女狀況,地支屬未申,五行屬土;第二火星丘為兌位,主奴仆,代表與仆人、下屬的關系以及性格氣質,地支屬酉,五行屬金。八個部位一般以豐厚聳凸者為佳相,低陷紋破者為劣相。

相掌紋
看人手掌上的紋理,以推測其命運休咎。相學認為掌紋之于人,猶木紋之如樹,察其表相可知其內里。《晉書·陶侃傳》載:侃出身寒門,少時有善相者師圭相其掌紋,曰:君左手中指有豎理(玉柱紋延伸到中指),當為公。后來其果然官至兩州刺史,督領八州軍事。《孫公·談圃》亦載:藍大卿知吉州,自念年老,欲辭官,一日忽有相手紋者曰:大卿正做官,何故要閑?藍驚曰:吾雖有意而未發言,何以知之?相者:手紋所示。相書中各類掌紋名目繁多,命理復雜,各家說法也頗不一致。從《神相全編》的論掌紋可見其大要。其曰: 掌有紋者上相,無紋者下相。紋細而深者吉,粗而淺者賤。掌中三大紋者,上兇應天,定其貴賤也;中畫應人,辨其貧富也;下畫應地,辨其壽夭也。三紋瑩凈無紋破者,福祿之相也。縱理多者性亂而災,橫理多者性愚而賤,豎理直貫上指者百謀皆遂,亂理散出指縫者諸事破散。紋細如亂絲者聰明貌秀,紋粗如櫟木者愚蠢貧賤。紋如亂判者一生困苦,紋如散糠者一生快樂。南唐宋齊邱《玉管照神局》列有掌紋七十二種,并各具圖示,附有詩文命訣,闡發其理,該書問世后一直為各方相士廣泛采用。

三才紋
古代相學對手掌中三條大紋理的別稱。對應天、地、人三才關系,分別謂之天紋、地紋、人紋。天紋,即現代相學中所謂感情線;人紋,即智慧線;地紋,即生命線。對三條紋理所代表的命理要義,《神相全編》的相三才‘’曰: 三才紋乃掌中三大紋,人人有之,乃在母胎受氣成形,擎拳掩耳而成,十分辛苦。自上至下,第一紋居火,為天紋, 主根基;第二紋居土,為地紋,主財祿;第三紋居明堂,為人紋,主福德。《麻衣相法·論手掌紋》則曰: 掌‘上三紋者貴,上畫應天,象君象父,定其貴賤也。中畫應人,象賢愚辨貧賤也。下畫應地,象父母之壽夭也。三紋瑩凈無紋破者,福祿之相也;縱理多者散亂而災,直理散者百事破散,紋細如亂絲者聰明之采,紋粗如砥石者愚粗頑賤,紋亂如判者一世貧寒,紋如散光者一生快樂;有穿線紋者主進資財,有端笏紋者文官列朝。《玉管照神局》亦有詩贊:三才紋上得分明,一生時運可昌榮。主命與財主有氣,一紋沖破便無情。

指相
手指的形象。相學中有五指為龍,手掌為虎之說,意謂指相在整過手相中占有異常重要的地位。五指在古代相學中分別代表不同的命理意義。拇指主父母命運,第一骨節為坤,代表母,第二骨節為乾,代表父;食指主兄弟姐妹和自身少年時代的命運;中指代表自身的命運,同時主中年時代的命運;無名指主妻子和自身晚年時代的命運;小指主子女和自身晚年時代的命運。古代相學主要從指型和爪甲的狀況來評判指相的優劣。指型一般以五指飽滿端正,清秀光直,明潤瑩潔,骨節疏朗,指尖不禿,指縫不露,指長掌短,食指長于無名指為貴相;以指頭歪斜削小, 短曲凹傷,骨節腫大,指頭禿硬,指縫疏露,指短掌長,食指短于無名指為賤相。爪甲以纖而長,堅而厚,色黃而瑩者為佳;禿而粗,缺而落,色黑而薄者為厄。此外,長江流域在民間還廣泛流傳以指紋談命祿的說法,盡管其說不一,但信者甚眾。一般將指紋分為箕型和螺型兩大類。大致十螺最佳,二、五螺、七螺次之,四螺平平,一、六螺再次,九螺大厄。

足相
雙足的形相。相學認為,足上載一身,下運百體,為身之良馬,因此察人足相可斷貴賤賢愚。相傳宋代奸相秦檜足長,為太學生時睡于窗下,一相者見之謂其同窗曰: 此人誤國害民,天下同受其禍,諸君亦有死其手者。相書皆以足取象為地,地厚方能載物,故一般以足之豐厚長正而軟者為貴,橫短而硬者為貧賤之質。《神相全篇》三十《論足》云:足欲方正而長,膩而軟,不可側而薄,橫而短,粗而硬。足下無紋理者賤,足下有黑子者貴。《后漢書·李固傳》因李固足履龜文而視其為貴相之人。唐鄭處誨《明皇雜錄》亦載,安祿山初為張韓公帳下走使之吏,因足下生有黑子而受韓公青睞。可見以足論相的習俗早在漢唐時就已成為時尚。

相痣
痣在相學中稱黑子,又稱黑痣,包括黑痣和朱痣。古人認為人體所生之痣關乎貴賤吉兇。《漢書·高帝紀》即為劉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為帝王瑞相的標志。《晉書·桓溫傳》亦認為溫姿貌奇偉,面有七星(列成七星形的痣),當為富貴之人。 《六帖》卷三十一引唐鄭處誨《明皇雜錄》云:安祿山初為張韓公帳下走使之吏,韓公嘗令祿山洗足。韓公腳下有黑點子,祿山因而窺之,韓公顧笑曰:’黑子吾貴相,汝亦能有之乎?‘祿山曰:’某賤人也,不幸兩足皆有,比將軍者,黑而加大。‘韓公奇而觀之,益親厚。古人相痣一般按人的形體部位分為頭面黑痣、身上黑痣和手足黑痣三大區域,各自都有一套繁瑣細密的命理之說。在三大區域中,尤重視頭面黑痣的相法,男女面痣又各有不同的吉兇主屬。參見黑子相條。

黑子相
黑子,即痣,包括黑痣和朱痣,統稱黑痣。古人認為,人之生痣,猶如山生林木,地出堆阜,土地肥美便生出佳木來顯示它的秀麗,地積穢質就生出惡土來顯示其污濁。人有美質,就會生出奇痣來顯現他的高貴,人有丑陋的本質,就會生出惡痣來表明他的低賤。故古代相學家常以黑子所在部位、數量及色澤作為一個人貴賤吉兇的表征。《神相全編·相黑子》曰:凡黑子生于顯處多兇,生于隱處多吉。其色黑如漆,赤如朱者,善也;帶赤者主口舌斗競,帶白者主憂驚刑厄,帶黃者主遺忘失脫。在人體的各部位中,歷代相學尤。重視頭面黑痣的相法。一般以黑子生于爰中者主富壽,近上者極貴,額上有七黑子者主大貴,生于印堂當中主貴,兩耳輪主慧,耳內主壽,耳珠主財,山根上主克害,鼻側主病苦死,目上主窮困。古代史籍中關于黑子相的記載頗多。如《南齊書·江祐傳》載:高宗(蕭道成)胛上有赤痣,常秘不傳……晉壽太守王洪范罷任還,上袒示之,曰:’人皆謂此是日月相,卿幸無泄言。‘洪范曰:’公明之相生軀,如何可隱?轉當言之公卿。‘上大悅。唐鄭處誨《明皇雜錄》亦載安祿山雙足底皆有黑子,因之被視為貴相之人。

相骨
通過觀察或揣摸骨骼來斷人命祿的看相方法。古代相學中曾有相人之身,以身為主的說法。有人甚至把看相就稱為相骨,東漢王充所著《論衡》中相骨一章,即泛指相學。古代相骨最注重考察骨與肉的關系,借用陰陽之理,以骨肉相稱為陰陽相符,屬善相。骨不堅肉或肉不輔骨為陰陽失調,屬破相。相學中所相之骨有別于現代生理解剖學中的骨骼系統,主要指頭部特定的十余塊骨骼。相骨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目察。相傳唐宣宗時宰相路巖與駙馬于驚不和,路借宴客之機請相士丁重暗中替于看相。丁重后謂于旬月之內必遷宰弼之任。路不信,丁正色道:豈將人事可以斟酌,某比不熟識于侍郎,今日見之,觀其骨相,真為貴人。路聞言心虛,連忙改變策略,與于言和,后來于驚果然為相。可見丁重所用乃目察之法。一是以手捫骨,或謂之揣骨。操此法多為盲眼術士。唐韋詢《嘉話錄》載:(唐)貞元末年,有瞽目者稱骨相山人,人求相,以手捫之,必知其貴賤。明陸粲《庚巳編》亦載:虎丘半塘寺有僧兩目皆盲,善揣骨,言人貴賤禍福多奇中。清觀奕道人所著《灤陽消息錄》,認為古代相骨術于南北朝時已廣為流行,興起或當更早。現有史料證明,相骨術至晚起于漢代,發展于魏晉南北朝,極盛于唐代,此后歷 代不衰,且與整個相術體系融合,成為相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