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面術,在許多古老的國家和民族都曾盛行,而我國的相面術最早產生于氏族社會,完善于春秋戰國時代,其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察看一個人臉部的某些特征,來判斷對方的命運吉兇及身體狀況。最近,心理學家開始重新探索面相與人格之間的關系,一些研究成果讓人們得以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古老的相面之術。
相面術也有靠譜的時候
相面通常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不過,盡管不能相信相面先生可以靠你臉上的痣預測財運,但心理學家卻發現,普通人對面孔的直覺普遍符合大選結果。經驗說:不要以貌取人。相面術是封建迷信。實驗說:普通人以貌取人的準確性在某些方面還是很高的。鼻頭好有肉,內心就冇毒;眼睛水汪汪,桃花運暢旺;眉尾散,儲錢難;上唇厚重情,下唇厚比較重性……
過年期間,各種號稱精通奇門遁甲紫微斗數、掌握命運天機、可以看透你過去未來的堪輿師、風水先生又開始活躍了起來。相面術作為一種主要的算命形式一直被風水師吹捧著,被民眾迷信著,也一直被科學界抨擊著。然而在科學界也存在一派研究新相面術的學者,他們試圖探索人類面孔與人格特質之間存在的關系,并告訴我們,相面術并不是徹底的偽科學。
相面術有多重要?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的查爾斯·巴柳(Charles C. Ballew II)和亞歷山大·拖多洛夫(Alexander Todorov)在2007年發表的研究表明,獲得選舉勝利者的面孔都被從直覺上認為顯得比較有能力,而這種對面孔作直覺判斷的結果很大程度上能預測真實的選舉結果。研究者在2006年州長和參議院選舉中作過驗證,分別有68.6%和72.4%的預測成功率。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臉看上去顯得比較有能力,那么你就比較有可能會獲得選舉的勝利。甚至可以推斷為,民眾選舉時其實就是在選看上去比較有能力的人。
為什么人們總會依賴面相來判斷一個人的特質,甚至能力?一方面是面孔承載了太多的信息,它承載著一個人的過去(遺傳基因表現、歲月歷練痕跡等)和現在(情緒狀態),使得高級靈長類動物的大腦需要特別分化出一個腦區,專門加工面孔信息。人們總是希望在交往中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資源消耗來獲取最多的信息,因此面孔是一個窗口。
另一方面,進化學流派的動物信號理論認為,在生物進化歷程中,面孔形態、信號發送者的行為和接收者理解信號的認知過程之間有緊密聯系。這與行為主義的經典條件作用有點類似,特定的面孔形態或特征總是與特定的行為相聯系,而行為又是人格特質的外顯具體表現,因此人們會習慣性地依賴面孔來判斷個體的性格特質。
每個人都有相面的能力
人們投選出來的是看上去比較有能力的人,但是這個人真的有能力嗎? 我們通過直覺對面孔推斷出的特質,具有實際的準確性嗎?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在一定程度上,答案是肯定的。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安東尼·利特(Anthony C. Little)和圣安德魯斯大學心理學系的大衛·皮雷特(David I. Perrett)發現,當給人們呈現某種人格特質(盡責性、外向性等)的高分者和低分者的人工合成面孔,人們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準確地分辨出來哪些是高分者哪些是低分者,特別是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和外向性(Extraversion)這兩個人格特質。
英國威爾士班戈大學心理學系克萊默( Robin S.S. Kramer)等人的研究甚至發現,對于黑猩猩的真實中性靜態面孔,人類也可以準確地推斷出它們的外傾性人格特質。其他一些社會相關的特質如社會性行為傾向(專情還是花心)、可信賴性(真誠還是狡詐)和攻擊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觀察面孔而分辨出來,無論實驗材料是采用合成面孔還是真實面孔。這些結果和我們某些日常生活經驗是一致的。
相由心生VS人不可貌相
既然相面術具有一定的準確性,為什么又同時存在相由心生和人不可貌相這兩種矛盾的說法呢?
我們都知道,面部肌肉的運動往往宏觀體現為各種表情狀態。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里奧波特·伯拉克(Leopold Bellak)認為,面孔之所以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性格,是因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內心情感或習慣性態度,往往能夠凝固面部的肌肉。也就是說,擁有某種性格的人會經常性地在臉上呈現出對應的某種狀態,比如樂觀的人經常帶有微笑,悲觀的人經常聳拉著臉,久而久之,面部輪廓、肌肉紋路走向會隨之改變,變成經常出現的那種狀態,即便是在中性的表情狀態下。
曾國藩的相面術
清朝的曾國藩具有異乎尋常的識人術,尤擅長于通過人的身體語言來判斷的對方的品質,性格,情緒,經歷,并對其前途作出準確的預言。某天,有新來的三位幕僚來拜見曾國藩,見面寒暄之后退出大帳.有人問曾國藩對此三人的看法。
曾國藩說:第一人,態度溫順,目光低垂,拘謹有余,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謹慎之人,是適于做文書工作的。第二人,能言善辯,目光靈動,但說話時左顧右盼,神色不端,乃屬機巧狡詐之輩,不可重用。惟有這第三人,氣宇軒昂,聲若洪鐘,目光凜然,有不可侵犯之氣,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將的風度,其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過于剛直,有偏激暴躁的傾向,如不注意,可能會在戰場上遭到不測的命運。
這第三者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羅澤南,后來他果然在一次戰爭中中彈而亡。
例1 :某日,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拜見曾國藩(李是曾的學生),請曾國藩給他們分派職務。恰巧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示意讓那三個人在廳外等候,自己去到里面。不久,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稟明來意,請曾國藩考察那三個人。曾國藩搖手笑言:不必了,面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謹慎,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應一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陰奉陽違,兩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面,將大有作為,應予重用。
李鴻章很是驚奇,問:還沒用他們,大人您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國藩笑著說:剛才散步回來,在廳外見到了這個人。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態度溫順,目光低垂,拘謹有余,小心翼翼,可見是一小心謹慎之人,因此適合做后勤供應一類只需踏實肯干,無需多少開創精神和機敏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后,就左顧右盼,神色不端,可見是個陽奉陰違,機巧狡詐之輩,斷斷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氣宇軒昂,目光凜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將來成就不在你我之下。 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戰功并官至臺灣巡撫的淮軍勇將劉銘傳。
例2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有人向幕府推薦了陳蘭彬,劉錫鴻兩人。陳蘭彬,劉錫鴻頗富文藻,下筆千言,善談天下事,并負盛名。接見后,曾國藩對陳、劉二人作了評價:劉生滿腔不平之氣,恐不保令終。陳生沉實一點,官可至三四名,但不會有大作為。
不久,劉錫鴻作為副使,隨郭嵩燾出使西洋,兩人意見不和,常常鬧出笑話。劉寫信給清政府,說郭嵩燾帶妾出國,與外國人往來密切,辱國實甚。郭嵩燾也寫信說劉偷了外國人的手表。當時主政的是李鴻章,自然傾向于為曾門的郭嵩燾,將劉撤回,以后不再設副使。劉對此十分怨恨,上疏列舉李鴻章有十大可殺之罪。當時清政府倚重李鴻章辦外交,上疏留中不發。劉錫鴻氣憤難平,常常出語不遜,同鄉皆敬而遠之;劉設席請客,無一人赴宴,不久憂郁而卒。 陳蘭彬于同治八年(1869年),經許振煒推薦,進入曾國藩幕府,并出使各國。其為人不肯隨俗浮沉,但志端而氣不勇,終無大建樹。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相面術》的全部內容,更多看相精彩內容,請關注紫微府熊掌號。